現實生活中,有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魯肅是一位忠厚長者。但陳壽眼裡,魯肅卻是一位奇才。他在《三國志》中說:“魯肅建獨斷之明,出衆人之表,實奇才也。”那麼,魯肅這位奇才“奇”在哪兒呢?我以為,主要奇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輕财好義
魯肅,字子敬,出生不久父親就不幸去世,隻能與祖母生活在一起,但魯肅“家富于财”,家庭還是很富裕的。在這種情況下,魯肅如果安于現狀,當個富家翁還是不成問題。
但魯肅之奇就在于,他不想安于現狀,而是胸懷大志,希望有所作為。因此,與曆史上許多有成就的傑出人物一樣,魯肅也把家中的田産變賣掉,然後大散财貨,以救濟窮人、結交豪傑名士。
周瑜任居巢縣令時,曾帶着數百人去拜訪魯肅,請他資助一些糧食。當時,魯肅家裡有兩大倉糧食,每倉各有三千斛。周瑜剛說明來意,魯肅就立刻手指其中一倉,将三千斛糧食贈給了周瑜,連眼皮都不眨一下。
在此之前,魯肅與周瑜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他能如此爽快地答應資助周瑜糧食,而且一出手就是三千斛,可見魯肅是何等的慷慨大方,輕财好義。
因為這次交集,周瑜與魯肅這兩位在中國曆史上非同尋常的人,才逐漸建立起深厚的友情,成為守望相助的戰友。
二、武術高強
在人們的刻闆印象中,謀士往往就像西漢的張良或三國的郭嘉一樣,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魯肅也是一位謀士,但他絕不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相反,魯肅是一位武術十分高強的人,這也是魯肅的奇異之處。
東漢末年,戰火四起,魯肅的家鄉臨淮東城也未能幸免。魯肅因此決定帶領願意追随他的精壯及其家人共三百多人,前去居巢投奔周瑜。途中,魯肅一行人被袁術派來的州郡騎兵追上。
魯肅讓追随自己的精壯張弓搭箭,護衛老弱,然後對追兵說:“你們都是男子漢,應該明白大勢。如今天下紛紛離亂,(你們追讨我們)有功得不到賞賜,(不追讨我們)無功也不會受到責罰,為何要這樣逼迫我呢?”
說罷,魯肅還特意向追兵們稍微露了一手高強的武術,他将盾牌插在地上,然後拿起箭遠遠地朝盾牌開弓射去,結果箭箭射中盾牌,最後竟然把盾牌都射穿了,看得追兵們瞠目結舌,連下巴都找不到了。
總之,一方面,追兵們覺得魯肅的話說得有道理;另一方面,他們估計憑自己的力量也攔不下魯肅等人,隻好退回,魯肅一行人這才順利到達居巢。
三、見識卓越
1、提出漢室不可複興的思想
在曆史上,西、東漢先後統治了中國數百年之久。因此,在許多人的思想意識裡,有着根深蒂固的漢室正統思想,即便智謀見識高超如荀彧、諸葛亮等,他們殚精竭慮輔佐各自的主公,終極目的仍然是希望複興漢室。
但魯肅與荀彧、諸葛亮不一樣,他輔佐孫權,目的并非是為了複興漢室,而是幫助孫權稱帝,這體現了他卓越的見識,也是他異于常人的一奇。
孫策去世後,經由周瑜推薦,孫權答應召見魯肅。孫權問:“如今漢室大廈将傾,四方戰亂不斷,我繼承父兄基業,希望成就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功業,請問你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魯肅對曰:“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将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将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号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在這個對答中,魯肅不僅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的思想,還“喪心病狂”地建議孫權應該趁機剿除黃祖,進伐劉表,占有長江以南地區,進而稱帝建号,奪取天下。
魯肅提出這樣的觀點和主張,在當時的許多人看來,是大逆不道,是要誅滅九族的。但從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來說,這恰恰是魯肅有别于常人的奇異之處,彰顯了他的高瞻遠矚和卓越見識。
2、力主抗曹
曹操收降荊州劉琮後,準備率大軍與孫權“會獵于吳”。孫權召集部下商議對策,包括張昭在内的大臣們全都人心惶惶,紛紛主張向曹操俯首稱臣,唯獨魯肅認為孫權不可以向曹操投降。
魯肅認為,那些主張向曹操投降的人,都是在為各自的利益考慮,并非是在為孫權的利益考慮,是不足以與他們商議大事的。因為臣子部下向曹操投降,曹操也許還會善待他們,讓他們當個一官半職,保住他們的榮華富貴,而如果孫權去投降曹操,曹操必定不會善待孫權。
“今肅可迎操耳,如将軍,不可也。”臣子部下可以向曹操投降,但孫權卻不可以,這也是魯肅異于常人的見識,也是魯肅被稱為奇才的原因之一。
四、氣度恢弘
1、舉鞭豪言,意氣風發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瑜與魯肅能成為生死相托的摯交好友,是因為他們都是氣度恢弘的人。唯一不同的是,周瑜對張昭、程普等東吳老人還能禮敬三分,而魯肅卻不怎麼把這些老人放在眼裡。或許正因為此,所以張昭才會認為魯肅不夠謙虛,多次在孫權面前非議、诋毀魯肅,說魯肅年少粗疏,不可重用。
赤壁之戰,魯肅以贊軍校尉的身份助畫方略,協助周瑜對抗曹操。曹操戰敗,魯肅得勝歸來見孫權,孫權起身迎接魯肅,說:“子敬,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魯肅趨前回答說:“還不夠。”
衆人聞之,無不愕然。孫權身為主公,持鞍下馬相迎,難道還不足以彰顯魯肅的尊貴?小子未免太得意忘形,太猖狂了吧!但魯肅對于衆人的心思不加理會,就坐後徐徐舉鞭,對孫權說:“願至尊威德加乎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更以安車挆輪征肅,始當顯耳。”意即,等孫權統一天下當上皇帝後,再來迎接我,這才足以彰顯我的尊貴。
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氣度恢弘?!難怪孫權聞言之後,會撫掌歡笑。
2、借荊州
當然,魯肅的氣度恢弘,并非隻是體現在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上,還體現在“借荊州”這件事上。
按照先前的謀劃,魯肅是建議孫權趁天下大亂奪取荊州的,但後來又為何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呢?
原因有二:
其一、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中戰敗,但其勢力依然強大,不是東吳單方面所能抗拒的,故而必須聯合劉備,共同抗拒曹操。
其二、赤壁之戰後,東吳雖然占據了荊州,但恩德信義尚未施行于民衆,未能得到荊州民衆的擁戴。與其無法掌控荊州,不如把荊州暫時借給劉備,讓劉備去管理荊州。這樣一來,曹操多了一個敵人,而東吳卻多了一個盟友。
關于魯肅借荊州的各方反應:
劉備當然是求之不得,孫權起初也贊同把荊州借給劉備,但後來對此卻頗有微詞,說:“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
曹操的反應最有意思。當正在寫字的曹操獲知魯肅勸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時,竟然驚得連手裡的毛筆都掉落到地上。
通過曹操的反應,我們不難看出魯肅把荊州借給劉備對當時天下局勢的巨大影響。否則以曹操的城府、氣度,也不至于如此失态。而這一巨大的影響,說白了就是,如果孫劉聯盟,曹操就無法在短時間内統一天下。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當孫劉聯盟時,曹操确實無法統一天下。直到孫劉兩家因為荊州問題大打出手,聯盟破解,彼此消耗,勢力受損,曹魏與西晉才有機會分别消滅蜀漢和東吳。這又從反向證明了魯肅主張借荊州給劉備,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的遠見卓識和恢宏氣度。
魯肅一出手就把三千斛糧食贈給了周瑜,這已經足夠令人稱奇了。而荊州的價值,又是三千斛糧食所無法比拟的,但魯肅還是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更是奇上加奇,沒有恢宏氣度和遠見卓識,是不可能做到的。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滅國。魯肅不僅輕财好義、武術高強、治軍嚴謹,還具有非比尋常的遠見卓識和恢宏氣度,所以陳壽才會說他“建獨斷之明,出衆人之表,實奇才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