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知識,見【智雲健康】公衆号
又到了悶熱潮濕的季節,當你感到渾身乏力、四肢發酸的時候,身邊的養生人士可能會跟你說:
“你濕氣太重了!”
尤其在南方地方,“濕氣重”、“祛濕”這些詞經常被提到。“濕氣是萬病之源”,“濕氣對人的傷害很大”,濕氣有這麼可怕嗎?
「濕氣」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體内會有「濕氣」?
「濕氣」太重應該怎樣祛濕?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揭開「濕氣」的真面目。
「濕氣」到底是什麼?濕氣的說法來自于中醫,《黃帝内經》中曾提到“太陰之上,濕氣主之”。
圖片來源:千庫網
「濕」是緻病的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中的一種,也稱為「濕邪」。傳統中醫認為“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這也說明了濕氣有多難纏。
「濕氣」作為緻病原因,導緻人産生疾病時,身體會出現一種沉重感和粘膩感的特征。
具體表現為精神疲憊、頭重身困、腰部發沉、四肢發酸、大便粘膩、浮腫尿少、食欲不振、舌苔厚膩等症狀。
為什麼體内會有「濕氣」?人體的濕氣分為外濕和内濕兩種:
① 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水中作業、居住環境潮濕等外在環境的濕氣侵襲人體所緻。
② 内濕:多是飲食不節,吃了太多生冷食物,導緻脾胃虛弱、水濕停聚、運化不利所緻。
雖然西醫方面是沒有「濕氣」這種說法的,但濕氣重表現在身體的不同部位上,也可能會引發不同的疾病:
小腿酸軟、關節腫痛,多是骨關節疾病;
皮膚瘙癢、痘痘、濕疹、荨麻疹、腳氣,多是皮膚病;
大便粘膩、食欲下降、惡心嘔吐,多是消化道疾病;
小便不暢、白帶增多等,多是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濕氣确實對人體影響很廣,但說“濕氣是萬病之源”也是有些誇張了。當濕氣過重的時候,該如何祛濕,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呢?
「濕氣」太重應該怎樣祛濕?要防止濕氣侵襲,最自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人必須将外濕拒之體外,同時還需防止濕自内生。
01、保持幹燥,減少外濕
當天氣太過潮濕時,可以在家裡放置吸潮袋、吸潮盒甚至除濕機,也可打開空調的除濕功能,保持室内幹燥以抵抗外濕。
另外,洗澡洗頭後要充分擦幹身體,吹幹頭發,千萬不要頭發還濕着時直接入睡。
02、飲食清淡,健脾祛濕
圖片來源:千庫網
少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少喝酒,不要暴飲暴食,可以吃些祛濕健脾的食物。
四季皆宜的食物有山藥、薏米、白扁豆、紅小豆、蓮子、赤小豆等;濕熱季節可以多吃豆類(尤其是綠豆),冬瓜、荷葉也是清熱除濕的佳品。
此外,煲湯時可以加入适量健脾利濕的中藥,如黨參、黃芪、茯苓、白術等。
03、堅持運動,排汗祛濕
平時不要久坐不動,以免招緻濕氣淤積體内。
通過運動,可有效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使身體裡的濕毒以汗水的形式直接發散出來。推薦跑步、健走、遊泳等有氧運動。
最後,如果覺得自己濕氣重,但通過調整生活習慣等方法都無法緩解,或者已經出現了很明顯的疾病症狀。
這時候,建議去醫院對應的科室檢查,找到病根、進行系統的治療,治療原發疾病才是正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