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都會遇到打嗝的情況,打嗝在醫學上被稱為呃逆,是由于膈肌、膈神經、迷走神經或中樞神經等受到刺激後,引起一側或雙側膈肌陣發性痙攣,伴有吸氣期聲門突然關閉所引起的,表現為喉間發出短促響亮而産生特殊聲響、難以自制。其發病原因衆多,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呃逆本質屬于神經病學範疇中的“刺激症狀”。包括中樞性因素、末梢性因素、反射性因素等等。
中醫病因病機
在中醫學中認為呃逆的基本病機為,氣機郁滞,胃失和降,氣機上逆而動膈。肝主疏洩氣機,肝源性呃逆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呃逆病機,由于痰、瘀、濕熱毒邪等邪氣郁阻于肝,以至于肝氣失疏,擾動膈肌而緻。主要的臨床特點有呃逆時間持續長,并且反複發作,其呃聲連連不止,即使在夜間睡眠中也無法中止,多持續24小時以上,即使緩解也會再次複發。
中醫辨證肝病患者臨床病情複雜,一旦發生呃逆,持續時間長,易于複發。同時,長時間的呃逆會極大地影響患者呼吸、睡眠、進食,影響生活質量,加重患者焦慮情緒因此,呃逆一旦發生,就應盡早介入,進行對症治療。其中以幹擾呃逆的反射通路,即時中止呃逆是治療的關鍵。
耳穴治療呃逆
耳穴貼壓療法為非侵入性療法,臨床運用安全性好。中醫學認為,“耳者,宗脈所聚也",十二經脈直接或間接上達于耳,髒腑病變都可以通過耳穴來治療。耳穴肝具疏肝利膽的作用,“胃”也可和胃降逆,“膈”具有解除膈肌痙攣的作用,“交感”可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神門”具有鎮靜、調節大腦皮層的作用,諸穴相配,起到疏肝降逆止呃等作用。并且耳穴貼壓操作簡便可由患者自行進行按壓刺激,刺激效應持久。
催吐法治療呃逆
催吐法:患者取坐位,張口,以消毒棉簽刺激舌根及咽後壁,引發惡心幹嘔動作,若一次刺激不能起效,可再次重複刺激,但最多不能超過3次。催吐法,屬中醫學治病八法中“吐法”的範疇,《内經》雲:“其高者,因而越之”,呃逆者病位在膈,催吐法可因勢利導,調暢氣機。有研究表明,催吐法的起效可能與誘發興奮嘔吐中樞從而抑制與其位置相近的呃逆中樞有關。另外,通過誘發嘔吐動作,此時,患者肋間外肌、腹肌等均劇烈收縮,增加胸腔、腹腔内壓力,在此過程中,膈肌進行收縮及舒張,通過對膈肌的機械性刺激反饋性幹擾迷走神經的電活動,緩解膈肌痙攣。
結束語
臨床上以兩種方式結合應用時,有着起效迅速,即時終止率100%,安全性好,簡便有效,符合臨床實際,值得臨床實踐中推廣運用。敬請關注《岐伯小醫館》,謝謝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