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後一封信看哭了多少人

最後一封信看哭了多少人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08:23:35

在《經典詠流傳》的舞台上

歡慶深情唱響千年前的遊子“家書”

一首《夜雨寄北》曲調舒緩平淡,卻句句含情

唱盡了異鄉人回不去的憂愁與思念

讓千千萬萬漂泊在外的遊子不禁動容落淚

△視頻:CCTV《經典詠流傳》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隐

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

詩人這年夏秋之交在蜀地做幕僚

依人幕下,遠離故鄉,情懷甚是落寞

在一個下着綿綿秋雨的晚上

收到北方故鄉親友的來信,詢問歸期

更使得李商隐心緒低落

秋雨連綿,交通中斷,歸期難以确定

李商隐隻能道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

多年來,羁旅異鄉的孤獨

思念親人的痛苦以及仕途上的艱難

仿佛在這一瞬間爆發

最後一封信看哭了多少人(今天你回家了嗎)1

但未免親人挂懷

李商隐沒有說什麼愁,訴什麼苦

反而細心撫慰親友

回不去是因為“巴山夜雨漲秋池”

并從這眼前蕭瑟之景中,馳騁想象

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願望

詩人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

卻反襯了今夜獨處異鄉的孤寂

此情此景,着實令人歎息不已

這封“家書”沒有華麗的詞藻

更無一字說相思,寫哀愁

全詩僅有28個字

卻字字情深,語短情長

千百年來吸引着無數讀者,令人百讀不厭

值此年關返鄉之際

在《經典詠流傳》的舞台上

另一名“遊子”歡慶動情演繹《夜雨寄北》

跨越千年時空,與“遊子”李商隐

和歌以詩,将千千萬萬遊子的思鄉戀家之情躍然呈現

最後一封信看哭了多少人(今天你回家了嗎)2

生命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經曆過生活的風和雨

音樂更具打動人心的力量

因為同樣是漂泊半生的遊子

所以歡慶懂得李商隐羁旅途中的思念與牽絆

歡慶生長在一個民間藝人的家庭中

父母是研究傳統曲藝的盲人

在耳濡目染下,歡慶從小對音樂有着深厚的興趣

但是父親去世後,歡慶隻能放棄高中的學業

去福利工廠上班,幫母親分擔養家重任

但歡慶始終有一個想遠行的心

一年多後便收拾行李走上了旅途

成為了一個流浪歌手

背着吉他幾乎走遍了中國

“隻有東三省沒有去過,該去的地兒都去了。”

最後一封信看哭了多少人(今天你回家了嗎)3

2000年,他對中國民間音樂産生了興趣

開始在西南地區進行民間音樂的收集和整理

哈尼族的古調、藏族街頭藝人的民歌、漢族的山歌等等

從2000年至今

歡慶的民間音樂采風已經走了近20年

這一路漂泊孤寂、坎坷艱難

歡慶并未傾吐,而是化作了觸動人心的歌聲

淺吟低唱,娓娓道來

最後一封信看哭了多少人(今天你回家了嗎)4

在不經意間擊中人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故鄉和他鄉

這首《夜雨寄北》

是否勾起你對回不去的遠方的思念?

是否讓你回家的步伐更加急切了呢?

▌本文來源:CCTV《經典詠流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