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黑水虻、雙叉犀金龜、熊蜂……一聽到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小昆蟲的名字,您的直觀反應是什麼?
怕蟲的人估計已經汗毛豎起,不怕蟲的人也會皺起眉頭吧?
但是,在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卻有人探索出了一條以益蟲研究為技術依托的生态循環發展之路。這些過去提起來會讓人皺眉頭的小蟲們,如今正在将餐廚垃圾、農田裡的稭稈轉化為昆蟲蛋白、飼料和有機肥,實現着資源化利用。
“公司做有機果蔬、有機水稻種植,所以最開始總是遭遇蚜蟲等害蟲侵襲,”長春國信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中心主任許晶告訴中國吉林網,“最開始,我們是想通過益蟲研究控制棚區内的害蟲,在做了一段時間後,覺得不能隻将益蟲單純應用于設施農業,應該延長鍊條,形成産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圈。”
如今,在國信農業科研中心,智能溫室和試驗台上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蟲子,“它們的能力可大了,可以在農業生産中進行生物防治,可以消化濕垃圾,還能處理稭稈。”許晶說起這些蟲子顯得頭頭是道。
赤眼蜂已小範圍推廣
經過幾年的研究,國信農業發現赤眼蜂在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寄生習性,能夠對多種害蟲的卵和幼蟲進行寄生,通過水稻二化螟綠色防控項目的成功開展,近兩年長春市雙陽區水稻二化螟綠色防控處置率達到100%,防治效果達到65%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在2019年、2020年我們連續兩年中标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混合赤眼蜂政府采購項目,先後投放到1.85萬畝、2萬畝的水稻田進行綠色防控。”許晶說。
雙叉犀金龜吃稭稈還能制成工藝品
雙叉犀金龜,俗稱“獨角仙”。以腐熟後的稭稈為食,過腹稭稈可轉化為有機肥,能就地解決稭稈再利用過程中處理難、成本高、污染環境等問題。
同時雙叉犀金龜又是很好的優質蛋白,雄性成蟲還可入藥。此外,國信農業還将雙叉犀金龜成蟲做成工藝品出售,打造出了創新工藝品。
黑水虻善于變廢為寶
在科研中心,黑水虻也不能不被提到。養殖黑水虻後的糞便,無臭味,可肥沃疏松土壤,是農作物的優質有機肥。
此外,黑水虻的糞便可做肥料,蟲粉可飼養魚類,還能做林蛙的飼料,這一特殊的轉化功能,是其他飼料昆蟲所望塵莫及的。
如今,國信農業的科研中心在研究草蛉、螳螂、瓢蟲、東亞小花蝽等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将逐步進入中試應用試驗。此外,公司正采用“政用産學研”的融合農業模式,打造具有“雙陽特色”的農業融合示範區。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王昕
圖片由國信農業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