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70歲失眠的原因

70歲失眠的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12:13:04

不久前,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發布《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白皮書調查顯示,42%的老年人入睡時長超過半小時,失眠率高達21%。睡不好,成了老年人的普遍痛點。近日,記者來到北京回龍觀醫院睡眠門診,醫生徐海婷告訴記者,“疫情焦慮”也成了不少老人失眠的誘因。

70歲失眠的原因(老年人失眠率高達21)1

睡不好是因為“想太多”

“這段時間天天失眠,麻煩您給我多開點助眠藥。”一走進徐海婷診室,年過七旬的朱女士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她想“囤藥”。

朱女士告訴醫生,北京出現疫情後,她幾乎每夜輾轉失眠,感覺自己渾身上下不舒服,擔心自己被感染病毒。除了擔心自己生病,她還擔心自己缺藥——“萬一哪天,受疫情影響開不到藥了,我可怎麼辦?”

在疫情的心理壓力下,幾天前,她突然出現了心慌、胸悶,“當時感覺自己快不行了。”家人立刻撥打120,将她送到附近的醫院急救。但經過一系列專業的檢查,她身體各方面狀态都挺平穩,沒什麼問題。接診的醫生建議她,應該到精神心理科就診。

經徐海婷了解,原來朱女士一直患有焦慮障礙,但經過有效的治療控制,病情比較平穩。“您突然出現的‘瀕死感’,其實是焦慮的急性發作。您最近的失眠問題,也跟焦慮情況加重有關。”徐海婷解釋,過度擔心疫情是朱女士焦慮加重的誘因,也造成了睡眠的困難。朱女士白天就開始擔心晚上的睡眠,這種擔心其實就是焦慮,整日的擔心再次加重了失眠的問題,失眠與焦慮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

為了給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徐海婷為她開具了安全用量範圍内的抗焦慮和助眠類的藥物。但對于朱女士的情況來說,更重要的是認知層面的矯正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

“北京沒有出現您擔心的藥品短缺的迹象,就算小區封控了,醫院也可以通過郵寄的方式保證患者的用藥需求。”醫生的話,給朱女士吃下了“定心丸”。同時,徐海婷告訴她做好防護、積極接種疫苗對于防疫的重要作用,提醒她多看權威發布,及時了解準确的疫情信息,不要聽信來源不明的疫情謠言,同時要注意自我“屏蔽”一些關于疫情的負面情緒。在戶外通風場所适當增加運動量,積極跟家人、朋友溝通。

在醫生的耐心開解下,朱女士意識到自己面對疫情有些過分焦慮,并開始注意進行自我調節。

幫孩子帶孩子焦慮難眠

有一類老年人群在徐海婷的診室十分典型,那就是幫兒女帶孩子的老年人。疫情嚴峻時,他們的睡眠問題也更突出了。

“晚上睡不着,白天很疲倦,飯也吃不香,每天都非常累。”65歲的林女士是典型的遷徙老人,從女兒生下外孫,就從山東老家趕到北京來幫忙帶孩子,到現在已經快4年了。這段時間,因為疫情,小外孫沒法去幼兒園,林女士的育兒壓力驟增。

小外孫三歲多了,一天比一天活潑、淘氣,林女士感到“跟不上溜兒”。除此之外,聽說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強、傳播隐匿,這也讓她陷入恐懼,“小外孫每天戶外活動,跟同小區的孩子互動,萬一被傳染了怎麼辦?萬一出了點閃失,沒法跟女兒、女婿交代。”疫情加劇了責任感帶來的心理壓力,焦慮在林女士心裡與日俱增,也讓她時常夜不能寐。

近一周,因為單位在相關的封管控區域,林女士的女婿被要求居家辦公了,這也讓她感到不自在。再加上挂念家中老伴兒的防疫安全和日常生活,林女士寝食難安,除了睡眠問題外,還出現了情緒低落、胃口變差的情況,“除了帶孩子,一動也不想動,什麼也不想幹。”

通過專業的問診,徐海婷認為林女士的焦慮抑郁情緒與睡眠密切相關,因此她建議林女士首先應從行為習慣上進行改善和調整。

她指出,林女士應該與女兒、女婿進行溝通,讓他們盡可能在育兒方面多出力,“至少晚上睡覺跟着父母,這樣不僅能夠幫助老人改善睡眠質量,也更有利于建立牢固、良好的親子關系。”

另外,徐海婷認為林女士存在“晝夜節律失衡”的問題——“白天在床時間較長,包括午睡、躺在床上休息等,會導緻夜間睡眠驅動力下降,容易造成失眠問題。”她建議林女士,白天盡量縮短“在床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建議老人多進行戶外運動,增加接受自然光照射的時間,減少電子産品的使用時間,手機等電子産品發出的藍光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從而帶來睡眠問題。“看孩子本身是疲勞的,許多老人會從電子産品中尋求一點放松和愉快,但如果這種放松是以睡眠為代價,那就需要進行改善和調整了。”徐海婷建議,如果經過行為的調整,林女士的睡眠和情緒問題仍改善不明顯,可進一步進行藥物的調整。

“胖人”打呼噜有時是種病

“有報道說,肥胖的人感染新冠更容易出現嚴重的并發症。還有報道說,肥胖可能會影響疫苗的效力。”雖然不能确認報道的可信度,但這樣的說法給“胖人”劉先生留下了“心理陰影”。他認為自己這兩年出現的睡眠問題,與此有關。

劉先生60多歲,身高1米7,體重190斤,身材有些肥胖。走進徐海婷的診室,剛一坐下,他就直接提出了希望醫生給他開些助眠藥物的要求。

徐海婷仔細詢問了劉先生的情況:劉先生晚間不僅入睡困難,還睡眠特别淺,經常睡一會兒就醒了。家人反映,劉先生打呼噜聲音特别大,也經常出現打呼噜把自己打醒的情況。睡不着時,他情緒焦躁,反複出現“疫情焦慮”,越焦慮越睡不着。造成他白天疲乏、嗜睡,渾身不适。

“‘疫情焦慮’是加重您失眠的誘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徐海婷察覺劉先生有多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特點,推薦他進行睡眠監測,以找出症結所在。劉先生不太接受醫生的建議,“我就是睡得不好,吃點藥就可以了,還做啥檢查啊?”

徐海婷耐心給劉先生解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一種嚴重的睡眠相關疾病,在老年人中很常見。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年齡的增長,人體肌肉松弛度增加,氣道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塌陷。塌陷較嚴重者就會出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不找到症結所在,對症治療,一味服用助眠藥物,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會加重睡眠中的低氧情況,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經過一系列的宣教,徐海婷終于說服了劉先生,進行了睡眠監測。監測結果顯示,劉先生的AHI指數(呼吸紊亂指數)高達15,确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經過呼吸機治療,劉先生夜間睡眠的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入睡時間縮短,睡得踏實多了。睡得好了,劉先生的“疫情焦慮”也得到了明顯的緩解。

徐海婷介紹,睡眠呼吸暫停不僅會帶來夜間睡眠問題,也會影響老人在白天的情緒和身體狀态。“睡眠呼吸暫停會使人長期處在一個低氧的狀态,影響老人的情緒調節。很多老人煩躁、多疑、易怒,還有一些頭疼、心慌等生理反應都與此有關,長期低氧還容易增加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

徐海婷說,對于存在相關症狀的老人,一定要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查,确診病人應接受相應正規的治療。

同時,她建議: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飲食習慣,控制好體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發病與肥胖有着很大聯系。”戒煙、戒酒,對改善阻塞缺氧問題也有效果。存在這種睡眠問題的老人,要慎用助眠、鎮靜的藥物,“鎮靜催眠藥物一般都會有加重睡眠呼吸阻塞的副作用,應遵醫囑謹慎使用。”同時,醫生提醒,因肥胖或呼吸道狹窄而出現的睡眠呼吸障礙,仰卧會加重阻塞,“采用側卧位睡覺或許會好一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