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乘公交車,車至中途,上來一群叽叽喳喳身背雙肩包,拖着拉杆箱的小年輕,一看便知是寄宿的高中生。
我想起自己的兒子,他在外地求學。
出門時,他也背着雙肩包,拖着拉杆箱。我一直目送他走進車站,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安檢的另一邊。我想起他的拉杆箱隻有二十寸,會不會太小,他在外地乘車會不會也這般擁擠。
我主動挪開座位上的包,招呼其中一個孩子坐下,又忍不住伸腳攔住一隻往前滑行的拉杆箱,以免它離主人太遠。我不自覺地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止不住對他們微笑,内心希望兒子出門在外也能被善待。
兒子是共享單車的忠實用戶。
他很少打的,除非時間緊迫。我們沒時間接他時,他經常乘公交坐地鐵;但共享單車一直是他最喜歡的出行方式。他給過我理由,說騎車方便、自由,還省錢。除了溧陽,在南京、深圳、揚州、桂林、廣元……隻要是兒子去過的城市,他就一定騎過當地的共享單車。
溧陽引入共享單車大約是在2017年底,正是共享單車在全國快速發展的第三階段。當時全市預計配備共享單車3000輛,供年齡在16周歲至65周歲,身高1.45米以上,身體健康的市民騎行。
這張照片把我迅速地拽入一種場景:我想象兒子國慶假期騎着共享單車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行。我猜他還是在夜幕的掩護下融入路燈下的車流。他曾說過他會避開車流高峰。我想象兒子對北京既覺得親切又覺得疏離,疫情阻斷了回家的路,而作為大一新生的他一定有些想家。
兒子離開溧陽進京求學,添置的第一件私人物品就是自行車。校内自行車,校外共享單車,兒子的大學生活讓人莫名地懷念起小時候被自行車馱載的時光,那是人生的高光時刻,無憂無慮,天地廣闊。現在全國各大城市幾乎都有共享單車的身影,我突然特别想練好單車。也許将來的某一天,我會騎着單車和兒子一起穿行在他所在的城市。
這,或将成為我們之間新的溝通方式。
我有個同事也是共享單車的愛好者,基本上每周她都會和三五好友一起,騎着共享單車鍛煉放松。她們騎車多半是為了休閑、健身,共度一段美好的下午茶時光。而對更多的人來說,共享單車節能、環保、經濟、噪音小,還能于大街小巷暢行無阻,無疑是解決公共交通“最後一公裡”的最佳工具。
“騎行”,在溧陽早已不再僅僅是一種交通方式,更是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
人們更多地把騎行用來健身,用來短途旅行,用來周末休閑,用來和三五好友交流感情。這和全國上下一緻倡導的綠色低碳出行正是相融相通。
溧陽,正在踩出自己的時代強音。
溧陽共享單車目前是永安行,下載App會和支付寶賬戶綁定,用信用分抵行程,隻要一小時内歸還,就全程免費。調查顯示,用戶年齡在25至35歲的人居多,其次是25歲以下的人群。從某種程度來講,單車正在消除我們和孩子之間日益拉大的鴻溝。
孩子不屬于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兒子早晚要飛出溧陽,他有自己的人生。我隻希望當他倦了、累了時,能夠回家,我能騎着單車陪他靜靜地穿過一段溧陽熟悉的街道,看看落日、聽聽鳥鳴、聞聞花香,從中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歸屬,從中找到相信世界的力量。
内容來源|溧陽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趙洪香/文 凃科芸/攝
本期編輯|葛素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