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标調控管理辦公室就公布了,4月份報名參與普通小客車指标“搖号”的人數有2690457名,其中有11327位個人是申請新能源小客車指标的。據預測,本月過後,今年的新能源小客車指标将隻剩一半多點,并且上一期的普通小客車中簽率僅為0.15%,創2011年搖号以來曆史最低!
這場沒有硝煙的“搖号”戰争有多慘烈,看概率就知道:665人才中一個,而且中簽率較高的新能源汽車指标也快花光了,更有業内人士分析道,照這個速度到8月份就能耗光新能源指标。
因為截止目前為止,北京2016年個人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标申請總數已達23541個,占到全年個人新能源總指标的46.1%。
連個人新能源指标申請都連續破萬了,想搖到普通汽車的号,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面對這種囧境,買車君還是發現了一個能使消費者不用擔心搖号,快速把新車買到手的方法,就是現在興起的“以租代購”!
通常它們的廣告都是簡單明了的,看起來像神州租車什麼的,但其實它們的租賃時間是長很多的,簡單來說就是那輛車的租期一過,所交的租金交齊了,那輛車就會過戶給車主了。
如此聽來,你可能會覺得這好像跟貸款供車是同一回事嘛!買車君告訴你,其實完全是兩回事。
以租代購,租金是給租賃公司的;而供車則是還錢給銀行的。
以租代購是什麼?
目前我國已形成四種汽車金融服務模式:
由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構建的汽車消費按揭貸款,就是上面所說的供車;
由汽車廠商直接構建的分期付款的服務模式,就像某些汽車品牌的購車優惠金融服務;
由其它機構多方面合作構建的金融服務模式,例如某些地方經銷商開出的優惠條件;
再者就是租車公司介入的汽車金融租賃服務模式了,發展到現在,不僅有新車的以租代購,還有二手車的以租代購,短中長租期等多種模式。
以租代購現狀怎麼樣?
因為早期國内的汽車消費市場還沒實現配套完善,而且車市也一直有政策扶持,一片紅火,買車需求那是井噴式發展,買車方式就是簡單的交錢開發票而已。所以以租代購這項服務的發展一直很緩慢。
後來,需求逐漸飽和,再加上超前消費的觀念的普及,才有了貸款購車等金融服務的起勢的一天。而以租代購也是那時候出現的。
最近幾年,随着國内取消了一般公務用車,對大量公車進行拍賣等處置。公務用車吃緊,公務租車成為解決用車問題的新方法。另外,因為網絡約車平台的合法化,私家車運營違法,因此一些約車平台APP出現車輛嚴重缺口現象,以租代購就成為租賃公司解決用車問題的不二選擇。
以租代購劃算嗎?
例如一輛88300元的新捷達,如果一次過購買的話,所交納的費用包括車輛購置稅7547元、一年的保險費5026元、上牌費1000元、車船稅245元,合計新車上路的費用為101617元。
而通過辦理車輛“以租代購”,則隻需首付38907元的租金,就可以把車開回家。此後每月隻要月供3359元,24個月租用合同期滿,該車的産權就可選擇過戶。
但總花費明顯比掏現金買要多,而且也不比供車便宜,以一款報價為7.58萬元的家用轎車為例,首付30%再加上購置稅及上牌費用等,首次支付的金額為3萬元,分期三年,月供還款金額為1820元,三年後總費用大概才9.5萬元。
若通過“以租代購”方式購買此車,含購置稅及上牌費用等,首付金額最低為10%,即8278元,之後三年按照每月2845元支付租金,到期後車輛過戶給顧客。計算下來,三年總費用約為11萬元。
以租代購也有風險?
雖然總花費有點多,但“以租代購”汽車這種方式很适合短期流動資金緊張的消費者,然而這當中就産生了一定的金融風險。
例如在2016年2月20日發生的那起事件,租賃公司私自把車主的車開走,理由是車主拖欠租金,根據合同規定車子不能歸車主所有。而車主則認為租車公司這是偷車行為,并且還報了警。
汽車“以租代購”行業還缺乏相關的法律規範,發生糾紛後處理起來比較困難,消費者在選擇前要先了解可能會面臨的風險。
買車君總結:這種新的購車模式在我國的市場滲透率估計僅在2%左右,在國内走熱還需要一段時間,并且因為國内消費者對于汽車這樣一件大件商品的看法,還停留在跟房産同等的階段,而美國、德國、日本等融資租賃業發達的國家,對于汽車會折舊這個事實看的很透徹,認為這隻是工具而已,所以覺得租車反而會更劃算。
長按複制愛買車(aimaiche),My車轱辘(myautolive),關注我們的微信公衆号以及愛買車網站,了解更多新鮮有趣的汽車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