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牙齒要出了毛病,不僅讓你腦瓜疼,還要讓你錢包疼。牙齒雖小,卻發揮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哺乳動物中,可以說是一個動物的命根子。
經常留意化石和古生物的朋友會發現,古生物學家在鑒定化石物種時,依據的往往都不是一個完整的骨架,甚至不是一塊骨頭,而是牙齒。在普通人眼中,大骨頭比牙齒要來得有勁多了。但對古生物學家來說,僅僅找到一塊骨頭往往無法确定它的主人是誰,但是找到一顆牙齒,就能宣布它是一隻老虎、一隻馬還是一個原始人。比如1929年,舉世震驚的北京人的研究就是從兩枚牙齒開始的。
北京人牙齒和骨骼化石
為什麼牙齒在古生物學中這麼重要?其中一個現實的原因,是因為哺乳動物的牙最容易保存下來。其實牙齒的内部組織和骨骼差異不大,但由于牙齒外面多了一層緻密的釉質層,使得其他骨骼在地球變遷中消逝時,唯獨它還能抵抗住風化侵蝕成為化石。這就逼得古生物學家不得不練就這項絕技,看牙識動物。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牙齒本身所揭露的信息。
牙齒是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栖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專屬,最初是起源于遠古魚類祖先的盾鱗,是皮膚的衍生物。随着不斷進化,牙齒逐漸成為脊椎動物最有殺傷力的武器。
魚類、爬行動物的牙齒會不斷更替,如同一次性餐具,用完一顆掉一顆,比如鲨魚一生要更換數以萬計的牙齒。然而哺乳動物的一生,有且隻有兩套牙齒,即幼年時期的乳牙和成年時期的恒齒。恒齒會伴随哺乳動物一生。然而,牙齒是消耗物,随着年齡增長會不斷地磨損,這意味着,如果牙齒磨光了,不管多強壯,等待它的命運就是餓死。命還在,牙沒了,這可能是動物最痛苦的事了。不過,對古生物學家來說,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兒。因為不斷更換的牙齒記錄了動物生命的旅程,根據牙齒的磨損程度和磨損面,古生物學家就能輕松計算出它死前的年齡。
而讓古生物學家們用以鑒定物種的,靠的是哺乳動物牙齒的差異性和穩定性。當我們出生時,骨骼往往都沒有成型,還需要不斷成長彌合,但牙齒從形成之初,就一直保持着最初的形狀。其他骨骼組織區别甚小,但牙齒的差異卻十分顯著。
而這種差異,主要是由其食物所決定的。我們知道,食肉的動物,犬齒比較發達,食草動物犬齒就大大退化或缺失,而臼齒比較發達。同樣是食草動物,像鹿類這些低齒冠的動物(齒冠低于齒根),也就是牙齒露出可用的部分較少,它們無法承受高強度的磨損,主要是以嫩葉為食,而如牛羊這些高齒冠的動物,能承受更高的磨損,會選擇吃種子、草料這些粗糙的食物。更進一步的鑒定,則要看牙齒内部的花紋和形狀。
對于哺乳動物來說,牙齒就是它們的身份證。如同指紋一般,每種動物牙齒都有它獨特的編号,古生物學家通過常年分析積累,掌握了這套密碼,就能匹配動物的種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