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簡稱“幹支”,也可以稱為“幹枝”
古人雲:“夫幹,猶木之幹,強而為陽;支,猶木之枝,弱而為陰。”這有可能是幹支的最原始的含義。
我們先看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再看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前面說了幹支取意于樹木,所以,我們先這麼理解幹支:
天幹
【甲】像草木破土而出,陽在内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像是人的成丁。
【戊】茂,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紀,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秋收等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也可以認為是辛者新也,萬物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下,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
【子】草木種子,吸土中水分而出,為一陽萌生的開始。
【醜】草木在土中發芽,屈曲着冒出地面。
【寅】演,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陽光普照,萬物滋茂。
【辰】震也,萬物震起而長,陽氣生發已經過半。
【巳】起也,萬物盛長而起,因其消盡,純陽無陰。
【午】萬物豐滿長大,陽氣充盛,陰氣開始萌生。
【未】味也,果實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體都已經長成。
【酉】萬物到這時都收縮收斂。
【戌】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陰氣劾殺萬物,到此達到極緻。
天幹地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已經不可考了,隻知道最初是用來記錄時間的,天幹記日,因為每月的天數是以十進位的,地支是記月,一年十二個月嘛。逐漸發生發展,在實踐中慢慢的形成了現在的這一整套體系。
十天幹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數是六十,依次結合到底成了一個循環叫做“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的每個單位都可以按照先後順序分别代表不同的年月日時。
比如,以日為例;今天是2020年3月28日,農曆三月初五是庚午,那麼明天就是辛末,後天就是壬申。同樣,昨天是己巳,前天是戊辰。循環往複,周而複始。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曆法混亂,夏曆,殷曆,周曆并存,三種曆法的是每年開頭的月建不同。秦政帝統一中國後,改用夏曆建亥月的十月為一年的開頭。此後,直至漢武帝改用太陽曆,才正式确定以夏曆建寅月的正月,作為一年的開頭。一直延續至今。
除了記月以外,還用來記時,一晝夜就是12個時辰。用現在的時間來說,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
這是時辰與小時的對照:
上表中的俗稱,是十二時辰在古代的一種通俗的叫法。這種俗稱,主要是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來表示的。“雞鳴”是早上公雞打鳴,“人定”是人睡着了。“食時”“哺時”是吃飯時間,古代人一天吃兩頓,跟現在不一樣。其他的八個俗稱,基本上就是根據太陽的位置來表示的了。
需要注意的是,用十二地支記月,記時是固定的,比如,子月一定是11月,子時一定是半夜23點到1點。與之相配的天幹是不固定的,循環往複的順序是前面說的六十甲子。
在年份上,滿六十甲子稱為一個花甲。年逾花甲這個詞就是說一個人六十多歲的意思。記滿時,滿一個甲子再從頭算起,和記日一樣,周而複始,無窮無盡。就比如今年,今年是2020年庚子年,明年就是辛醜年了,前年就是己亥年。六十年以後,再從庚子年開始,依次下去。
當然了,天幹地支雖然隻是用來記錄時間,但是它們蘊含的内容,遠遠不是這三言兩語能說的清的。
我也不懂,拾人牙慧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