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甘肅農村産業架起緻富橋

甘肅農村産業架起緻富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5 01:16:04

甘肅農村産業架起緻富橋(甘肅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1

甘肅農村産業架起緻富橋(甘肅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2

開欄的話

“我最關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貧困人口脫貧。”“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挂。”黨的十八大以來,深情牽挂的,是困難群衆;念茲在茲的,是脫貧攻堅。

冒酷暑、頂風雪、翻山梁,走村入戶,同幹部群衆共商脫貧緻富奔小康大計,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具體要求……從黃土高坡到茫茫林海,從大山深處到草原牧區,幾年來,走遍了全國各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親切關懷,溫暖着鄉親們的心,增添了幹部群衆脫貧攻堅的無窮力量。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新年剛過,春節将至。即日起本報推出“的深情牽挂——來自貧困鄉村的精準脫貧故事”系列報道,沿着考察調研的足迹,選取十多個村莊進行深入采訪,看看親自到過的鄉村、深情牽挂的地方,脫貧攻堅進展如何、成果怎樣,鄉村面貌和群衆生産生活有哪些變化,還有哪些要緊事要辦,展現廣大幹部群衆牢記的殷切囑托奮力脫貧攻堅的新作為,感受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摘下貧困帽的喜悅心情,記錄脫貧攻堅最前沿拼搏奮鬥中具體而生動的故事。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幹實幹,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

“從小到大,我喝了幾十年的雨水、鹽堿水。”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高山鄉布楞溝村,老支書馬占海感慨,是和黨中央的關懷,讓鄉親們喝上了甘甜的自來水。

2013年2月3日,翻山越嶺,來到海拔1900多米的布楞溝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衆。指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幹實幹,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這幾年,布楞溝村引來了水、修通了路,村民的日子變紅火。

引水修路,緩解“六大難”

“看着自來水嘩嘩地流,那感覺像是在做夢”

布楞溝,東鄉語意為“懸崖邊”。村如其名,山大坡陡、溝壑縱橫,一度是東鄉縣最偏僻窮苦的村。

“這裡年均降水量隻有29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490毫米,隻能種點玉米和土豆,一畝地産量最多也就300斤左右。”高山鄉黨委書記馬海明說,布楞溝村當年有“六大難”。

吃水難,要麼喝雨水或者河溝裡的鹽堿水,要麼往返30公裡到洮河取水;行路難,全村都是土路,又窄又陡;住房難,八成以上群衆住的是土坯危房;上學難,村裡隻有一個三年制教學點;看病難,沒有村衛生室,有個頭疼腦熱得到9公裡外的鄉衛生院;增收難,絕大多數村民不識字,沒有一技之長。

馬占海回憶,受不了惡劣環境和落後面貌,許多人開始外遷。到2013年,原本800多人的布楞溝村,隻剩56戶300來人。

2013年2月28日,布楞溝村安全飲水工程開工建設。4個月後,清澈的自來水就流進了村民院落。“看着自來水嘩嘩地流,那感覺像是在做夢。”馬占海說。

當年5月底,長達20多公裡的水泥硬化路,将布楞溝與大山外的世界連接起來,還一舉解決了整個布楞溝流域6個鄉鎮、20多個村、2萬多群衆的出行難題。

水引來了,路修通了,基礎設施瓶頸打破之後,布楞溝村在脫貧緻富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順。

“近年來,在中石化集團、廈門市和上級黨委政府幫助支持下,布楞溝村建成村辦公樓、衛生室和小學、幼兒園,還建成了易地搬遷安置點,56戶村民全部搬進了嶄新的磚瓦房。”東鄉縣委書記馬生榮說,當年的囑托已經逐漸變成現實。

2012年底,布楞溝村人均純收入隻有1624元,貧困發生率高達96%;2014年底,人均純收入達到3419元,實現整村脫貧。2017年底,人均純收入增長到6156元。

扶貧車間,促内生動力

“苦幹不苦熬的想法,取代了‘等救濟’‘靠幫助’”

2017年,在陝西西安讀碩士研究生的馬娟,回到了東鄉縣老家,開始創業。

“我注冊了淘寶店鋪和微店,準備做電商。”馬娟告訴記者,馓子、小麻花等花馃馃食品,是當地的一大特産,幾乎每個婦女都會做。“公司開業第一天,我在朋友圈發了個消息,沒想到一下子來了200多個訂單。”

2018年4月,急需場地擴大再生産的馬娟,經縣婦聯牽線,來到了布楞溝村。可她沒想到,招工之初應者寥寥。“一是老觀念作怪,不想讓婦女抛頭露面;二是看我一個女人,不相信我能帶她們增收緻富。”

從易地搬遷安置點到村裡的扶貧車間,最遠不過10分鐘路程。但最初一段時間,還是有大老爺們兒騎摩托車送媳婦兒過來,不時向院子裡東張西望。馬娟笑道,名義上是送人,其實還是放心不下。

“每天工資100元,2018年賺了近8000元。”談到務工,村民馬麥熱在笑逐顔開,“我老公跟着村裡的工程隊打零工,一年也就掙了7000來元。”

布楞溝村民的精神面貌,正悄然改變。一位受訪村幹部坦言,過去幾年,一些村民看到政府、企業想方設法幫助布楞溝村建設,不同程度産生了“等靠要”思想。如今,随着婦女就業帶動以及駐村幹部引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觀念、得過且過的風氣進一步扭轉。

截至目前,村裡的扶貧車間已經吸納26名婦女在家門口就業。“現在村裡還有很多婦女搶着來,我們想再招20多個工人,滿足每戶都有一個人在這兒就業的需求。”馬娟說,村裡已為她們新建了一處300多平方米的車間,預計今年1月就能投産。

以前,馬生榮到布楞溝村調研,經常有群衆反映困難;現在,村民們問的多是産業獎補政策、勞務崗位信息。“布楞溝村鄉親們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苦幹不苦熬的想法,取代了‘等救濟’‘靠幫助’。”

種養結合,抱團謀發展

“布楞溝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貧困群衆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

站在布楞溝村文化廣場向南遠眺,半山腰一排排綠色屋頂的建築分外顯眼,那是村裡緻富能人馬大五德領辦的布楞溝養殖專業合作社。

16歲時,馬大五德就離開家鄉做起了肉羊、皮毛販賣生意。得知在家鄉考察的消息,馬大五德感覺“布楞溝村的春天來了”。2014年底,他拿出攢下的175萬元,回到老家與人合夥辦起了養殖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占地25畝,有6個棚圈,肉羊存欄規模最大能達3200隻。”馬大五德說,2018年出欄3100多隻羊,銷售總額在430萬元左右。

布楞溝村素有養殖牛羊的傳統,但規模一直不大。馬大五德主動提出帶領鄉親們抱團緻富,合作社平價提供羊羔,負責日常防疫,并以每斤高于市場價2元的價格回購肉羊。

2018年9月,在縣鄉兩級黨委和政府支持下,馬大五德又與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協議:貧困戶以甘肅省深度貧困村産業試點項目資金入股,合作社負責還本付息,并承諾自2019年起每年每戶保底分紅3000元。

5年多來,東鄉縣把畜牧養殖作為布楞溝村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依托雙聯惠農貸和合作社,扶持農戶發展肉羊産業。截至目前,布楞溝村建成3000隻規模養殖場1座、200至500隻規模的養殖場2座,累計發放良種羊852隻,全村羊存欄量近2000隻。

結合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布楞溝村積極發展以啤特果、核桃、花椒、枸杞等為主的經濟林。“2018年實施了近4000畝植樹造林工程,不僅改善了昔日荒山秃嶺的生态環境,随着經濟林逐步進入挂果期,村民又增加了一項收入。”布楞溝村駐村第一書記陝斌傑說。

“縱向看,布楞溝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貧困群衆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但橫向比較,布楞溝村差距依然明顯。”馬生榮表示,當地将以養殖業、食品加工等産業為發展重點,堅決把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的要求落到實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