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曆經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凝結出不少祖宗的智慧結晶。其中,對聯和古詩詞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兩者之間既有區别,又有聯系。有時候,一副好的對聯可以改寫成不錯的詩句。同時,某些詩詞句子,本身也就是一副絕妙的對聯。
例如,杜甫有一首被稱為是七言律詩之冠的作品:《登高》,這一整首詩中,有兩聯詩句無論是字句對仗,還是從音律和諧上看,都堪稱是絕妙的對聯。如"無邊"對"不盡"、"蕭蕭"對"滾滾"、"萬裡"對"百年"、"常"對"獨",幾乎每一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字。
所以,古詩詞與對聯之間是有聯系的,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看一首詩作,這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晏殊,大家應該對晏殊也有所了解,他是北宋早期詞壇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是宋詞發展的開路人之一,人稱"宰相詩人"。
晏殊在文學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據說寫了1萬多首詞,可惜流傳下來的也就100多首,其中最出名的一首詞應該是《浣溪沙》,其中兩句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值得一讀再讀。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的這首《浣溪沙》,是宋代金曲之一,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入選《宋詞三百首》。特别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更是被後世視為千古名作。一問世就受到各種追捧,後世不少文人紛紛模仿,卻終究無人超越此作,可謂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經典。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句詩不是完全出自晏殊之口。
晏殊先是想出了上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但下一句卻一直對不出,苦思冥想了整整一年還是想不到滿意的。
1天, 晏殊邀請小官員王琪一起遊園。雖然王琪隻是個芝麻小官,在面對晏殊這個大宰相時卻能不卑不亢,應答如流,晏殊心中對他頗為賞識,于是便将這個上聯,讓王琪對下聯。
雖然上聯隻有短短七個字,卻十分講究,比如,"無可奈何"是一個成語,下聯也要想一個成語才對得上。還有"花"這個字,在下聯中也要找一個與之相配的字,比如"鳥"、"月"之類的,總之,對聯講究的是每一個字詞的意思和詞性及形式都對仗工整。
沒想到王琪也是個厲害人物,他想了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聽完,大呼其妙,當即才思泉湧,填完了這首《浣溪沙》,從此成千古名作,如今還被編入初中生必背詩詞。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對?
古代文人向來喜歡對對子,一副好的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嚴絲合縫,字數也要對等,不能有漏字或者多字的情況出現。這裡最難的就是平仄調還有意境。對聯在古時候,是考驗和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通過對對聯,能看出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内涵,才思是否敏捷等等。
雖然說有些對聯或者是俗語隻有短短的幾個字,但其中卻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背後也暗含着豐富的人生智慧。
《中華對聯精粹》這本書中涵蓋了所有傳統的對聯,是中國古代經典的通俗化讀本。
對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着重大價值。
《中華傳統經典精粹》是一部中國古代經典的通俗化讀本,精選《大學》、《論語》、《中庸》、《老子》、《莊子》、《商君書》、《管子》、《墨子》、《鬼谷子》等18部先秦傳統經典進行精粹,
并結合社會現實,加以注釋、譯文和點評,賦予了這些經典以新的時代内涵,為大衆提供陶冶性情、提升道德素養的寶貴精神食糧。
對聯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智慧,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财富。
喜歡古典文學,但又對,對聯文化一知半解的買這本就足夠了。
點擊下方商品卡可以享受頭條店鋪團購優惠49元,既滿足了物美價廉,又補充了知識。對于很多想要提升文化底蘊的朋友來說,是個好機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