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秋詩詞,首先想到的就是蘇轼的《水調歌頭》,不僅是因為我們中學的時候就學過,還因為這首《水調歌頭》在文學史上的中秋詩詞中,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
南宋文學家胡仔,在他的《漁隐詞話後集》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
值此中秋佳節,我們就一起來品味一下蘇轼的《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蘇轼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shē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詞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宋神宗熙甯九年,即公元1076年,此時,蘇轼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他已經七年沒見到自己的弟弟比蘇轍了。子由,就是蘇轍的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句從李白的《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而來,由詩入詞,化用得了無痕迹。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存在的,從這一離奇發問開始,蘇轼進入對明月的狂想之中。
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天上宮阙(què):指月中宮殿。阙,古代城牆後的石台。現在這裡是中秋,不知那明月中的宮殿,現在又是何年何月呢?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那神秘的月宮,讓詩人想乘風而去,但是,又擔心那高在明月之中的瓊樓玉宇,會寒冷得讓人受不了。
現實生活總是不足了,有人生的各種困境,有親友的長相别離,因此蘇轼常常向往一種出世的生活,但他并沒有那樣做,因為他割舍不了人間的情愛。他曾在深夜裡寫到“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第二天就回到家裡睡大覺。
人都有對另一個世界的向往,但是到達另一個世界,也就意味着你放棄這個世界的一切。李商隐有詩雲:“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在另一個世界,獲得了永恒的生命,也獲得了永恒的孤寂。
那高處的寒冷,象征的就是永恒的孤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不能到月宮裡去,像李白一樣對月起舞,又何嘗不是仙境呢?
生活不在别處,而在此間,蘇轼的豁達之處,就在于他無論在什麼境況底下,都能找到人生的樂趣。
詞的上片是對明月的狂想與人生情境的思辨,下片則是懷念弟弟子由和對人生悲歡離合的思考。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朱閣:朱紅的華麗樓閣。绮戶: 雕飾華麗的門窗。明月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戶上,照着沒有睡意的詩人。
當酒席散去,好友離開,親人熟睡,詩人一個人面對明月時,自然又懷念的起了七年沒見的弟弟蘇轍。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這句與前一句一樣,主語都是明月,指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抱有怨恨呀,為什麼總在離别的時候變圓?
蘇轼的老師歐陽修有詞雲:“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花開不開,月圓不圓,與人無關,隻是人癡情,将自己的感情轉移到了花月之上。蘇轼指責明月不就有恨,恰恰反應了他的癡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是,蘇轼的視野的通達的,他很快就明白,自古以來,人就有悲歡離合,月就有陰晴圓缺,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婵娟,指明月。在人生難以避免的悲歡離合中,隻希望兩人都健康長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雖然相隔千裡,但至少我們都可以一同欣賞這輪明月。
蘇轼的這首詞,有着對現實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從“明月幾時有”的發問起,在無始無終的時空洪流中,以超越的視野探尋自我存在的位置,審視人間的悲歡離合,其思辨深刻,境界闊大,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
故中秋詩詞,蘇轼《水調歌頭》為千古絕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