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三更燈火五更雞鳥鳴澗

三更燈火五更雞鳥鳴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4 01:57:35

三更燈火五更雞鳥鳴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三更燈火五更雞鳥鳴澗?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三更燈火五更雞鳥鳴澗(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1

三更燈火五更雞鳥鳴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譯文】當暮色降臨山蒼茫的時候就越來越覺得路途遙遠,當天氣越寒冷茅草屋顯得更加孤零零。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原來是有人冒着風雪歸家門。

大約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曆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受鄂嶽觀察使吳仲儒的誣陷獲罪,因監察禦史苗丕明鏡高懸,才從輕發落,貶為睦州司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寫的是嚴冬,應在遭貶之後。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中“日暮”點明時間: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天寒白屋貧”: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寝,忽從卧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寫下來的。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劉長(zhǎng)卿(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唐肅宗至德年間任監察禦史、蘇州長洲縣尉,唐代宗大曆年間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谪。唐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随州刺史,世稱劉随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确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争議十分激烈,一般認為生于公元709年-725年間,逝于786-790年間。劉長卿工于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送靈澈上人》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譯文】遙望蒼蒼山林中的竹林寺,遠遠傳來報時的鐘響聲。

他帶着鬥笠身披斜陽餘晖,獨自向青山走去,漸行漸遠。

這首詩是作者寫傍晚時分,送靈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見所感。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俗姓楊,字源澄,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在會稽雲門山雲門寺出家,詩中的竹林寺在潤州(今江蘇鎮江)是靈澈此次遊方歇宿的寺院。

這首小詩記叙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是唐代山水詩的名篇。

劉長卿和靈澈相遇又離别于潤州,大約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曆四、五年)間。劉長卿于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從貶谪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悶。靈澈此時詩名未著,雲遊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潤州逗留後,将返回浙江。一個宦途失意客,一個方外歸山僧,在出世入世的問題上,可以殊途同歸,同有不遇的體驗,共懷淡泊的胸襟。這首小詩表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境界。

《長沙過賈誼宅》唐·劉長卿

三年谪宦此栖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譯文】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

我在秋草中尋覓着你的足迹,寒林裡空見夕陽緩緩斜傾。

漢文帝為何獨對你恩疏情薄,湘江水無意憑吊有誰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裡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被貶到此地呢?

這是一篇堪稱唐詩精品的七律。首聯寫賈誼三所谪官,落得“萬古”留悲。明寫賈誼,暗寓自身遷谪。颔聯寫古宅蕭條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氣象。頸聯寫賈誼見疏,當年憑吊屈子。隐約聯系自己而今賃吊賈誼。尾聯寫宅前徘徊,暮色更濃,秋色更深,抒發放逐天涯的哀惋歎喟。此詩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情緒。全詩意境悲涼,真摯感人,堪稱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裡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麼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此詩的内容,與作者的遷谪生涯有關。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谪”。第一次遷谪在公元758年(唐肅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蘇州長洲縣尉被貶為潘州南巴縣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曆八年)至777年(大曆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被誣陷,由淮西鄂嶽轉運留後被貶為睦州司馬。從這首詩所描寫的深秋景象來看,詩當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谪來到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與詩中節令恰相符合。

在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隻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賈誼,是漢文帝時著名的政論家,因被權貴中傷,出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後雖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古,感慨萬千。

《餞别王十一南遊》唐·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譯文】望着你的小船駛向茫茫雲水,頻頻揮手惜别淚水沾濕佩巾。你像一隻飛鳥不知歸宿何處,留下這一片青山空對着行人。江水浩浩一葉孤帆遠遠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賞着五湖之美。誰能見我伫立汀洲上懷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滿無限愁情。

這是首送别詩,寫與友人離别時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煙水迷蒙的遠方駛去,但詩人還在向他灑淚揮手送别。漸漸地,看不見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鳥在飛着,不知它們要飛往何處;遠處隻有青山默默地對着詩人。朋友乘坐的船兒沿長江向遠處去了,詩人在斜陽裡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遊五湖的情景。就這樣離别了,不知有誰知道詩人對朋友的悠悠相思。詩人借助眼前景物,通過遙望和凝思,來表達離愁别恨,手法新穎,不落俗套。

詩的最後,又從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現場來。詩人站在汀洲之上,對着秋水蘋花出神,久久不忍歸去,心中充滿着無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應,離思深情,悠然不盡。

劉長卿年輕時在嵩山念書,742-746年(唐玄宗天寶)間登進士第。劉長卿可能才登進士第,但是還沒有揭榜,便爆發安史之亂了。他的詩多寫幽寒孤寂之境,又善以描寫荒村水鄉,著名的如【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756年,唐肅宗即位,劉長卿被任命到蘇州下屬的長洲縣當縣尉。不久被誣入獄,遇大赦獲釋。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州)刺史。世稱“劉随州”。

784年(興元元年)和785年(貞元元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割據稱王,與唐王朝軍隊在湖北一帶激戰,劉長卿即在此期間離開随州。

劉長卿離開随州後,大約流寓江州,晚歲入淮南節度使幕。約卒于788(唐貞元四年)前後。

《别嚴士元》

唐·劉長卿

春風倚棹阖闾城,水國春寒陰複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裡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譯文】水國的天氣帶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陰,忽好忽壞;在這春風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蘇州城外。

蒙蒙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沒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飄落到地上,聽不到聲響。

薄暮夕陽下,江上孤帆遠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綿延萬裡。

或許有朋友會問到我的境遇,請轉告他們,我這個一介書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誤。

關于這首詩的寫作年代,背景和本事,現在難以考證确切。從"春風倚棹阖闾城"句知道,此詩當作于今蘇州城。從目前考知的史料看,作者一生中曾有過兩次離蘇州,一次是被貶為南巴尉時。一次是赴淮西鄂嶽轉運史判官時。被貶南巴在唐肅宗至德三年初,詩中"春風"、"春寒"句證明,作詩時是在冬末春初,時間與被貶南巴的時令相吻合。又詩末有"青袍今已誤儒生"句。印證其作于遭貶之後,郁郁不得志之時。此外,青袍又稱青衿,按唐朝的服飾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從和上、中、下之别。南巴尉屬從九品下,正好服青。由此推斷,此詩大約作于至德三年初,詩人第一次被貶,行将赴任之際。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唐·劉長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攜。

鳥向平蕪遠近,人随流水東西。

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

獨恨長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譯文】一個晴朗的日子,斜陽低挂在天邊,一葉孤舟載着友人離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鳥兒在平曠的原野上遠近地飛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東西。

願白雲将自己的思念帶給千裡萬裡之外的友人,願那一輪明月載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帶到友人的身邊。友人貶谪去的苦恨讓人難以言狀,就如那江邊繁茂的春草一樣雜亂而無際。

這首詞又題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見集苕溪,酬梁耿别後見寄六言》。這首詞大約是作者被貶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帶)司馬途中,經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地區),在友人的宴集上為酬答遠谪的梁耿的寄贈所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