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值得看的國劇

最值得看的國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6 16:12:26

作者:韓思琪

追國産劇的體驗就像一場“小賭”。即便押中了一部值得追的劇,有了精彩的開篇,還要準備面對可能爛尾的風險,經常要在“低開高走”還是“高開低走”的二選一中買定離手。前有動辄六七十集之長“精緻的爛劇”,觀衆通常要“熬過前幾集後面才會好看”,近期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則“解鎖”了另一種“爛尾的好劇”類型,“這部劇撐過前幾集,後面就難看了”。

最值得看的國劇(它解鎖了國劇的另一種爛尾模式)1

最值得看的國劇(它解鎖了國劇的另一種爛尾模式)2

“不以血緣定義家庭”、“沒有血緣關系的家人”、國産版《請回答1988》……當慕名而來的觀衆拆開《以家》親情溫馨的包裝,所見卻是一部《哥哥太愛我了怎麼辦?》的真人兄妹偶像劇。單方面被編劇撕毀了類型之“應許”和期待的觀衆,憤怒地發出如此感慨,“國劇若隻有3集!何必兄妹談戀愛?”

對于《以家》來說:從親情到愛情,到底為何不可呢?

因為家庭變故,三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成為了彼此新的家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三兄妹,一同經曆,相互扶持,不因來時坎坷而沮喪,也不因前路漫漫而退縮。一邊是彼此認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邊是無法選擇關系淡漠的親生父母,進退兩難的困境如何選擇?這是《以家》寫在簡介中的劇情,“以家人之名相互治愈”是提供給觀衆的觀看期待。

“收養”、無血緣關系的家人,說起來也并非國産劇的創新命題。從《渴望》開始,劉慧芳收養小芳,到《情滿四合院》中“傻柱”何雨柱為秦淮茹養大幾個孩子,這類傳統家庭劇的書寫一直在延續,以一個聖人式的家長攏住一個家。另一方面,這樣的故事往往被标注上了某特定時代的“限定體驗”,所以在《情滿四合院》的讨論區會有“80後謹慎打分,90後沒資格打分,00後看看就行,因為那個時代你們沒經曆過”的撕裂性要求。

若想要打通代際溝通和理解的壁壘,就得更新家庭劇的叙事重心。如果說,此前的主流家庭劇往往從家長的故事切入,這種自上而下的視角以苦情為底色,也為故事注滿了犧牲和感恩的教化味;那麼,《以家》補上了孩子的視角,翻出“養育孩子就是購買奢侈品”的一重現代意味——當然,“奢侈”的滋味也包括“為人父母的内在報酬”、體味養育兒女過程的喜悅,情感上的體驗需要加粗描繪。

傳統的家庭劇書寫路徑通常是:家庭的“傲慢”之處在于寫在血液裡的“服從”,是不容拒絕的“為你好”,血緣的牽絆是一種強制性的“叙述”。父母無法定制自己的孩子,子女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家長。在成為“我”之前,“我”的故事已經内嵌于某個共同體的故事當中了,這正是家庭成員的歸屬感來源。而對于更年輕的“網生一代”而言,“我是我自己選擇成為的那個人”的個人主義話語更為強勢,比起交付給命運,他們更信賴自己的選擇。

換言之,故事的因果被置換了。打動他們的不是“因為是家人,所以我們共同經曆”,而是“因為我們共同經曆,所以是家人”。在這個層面上,《以家》在初始設定上解構了傳統家庭,重新定義了“家人”:家人之間的羁絆不一定是血緣,情感才是更深的羁絆——“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彼此愛護的人,一定可以。”

它甚至于大刀闊斧地删除了母親在家庭内的身份,讨巧地使用了一張時髦的“安全牌”——矛盾源頭是原生家庭之“惡”:大哥淩霄幼年認為是因自己的過失害死妹妹,後遭遇媽媽的冷暴力,被抛棄。小哥賀子秋被媽媽所辜負的人收養,過早學會了懂事、努力補償。編劇的選擇是将媽媽“趕走”,她們冷漠而自私地出走才能啟動整個故事的輪盤,就這樣把無血緣關系的兩位父親、兩個大哥和一個小妹湊成了一家人。

很可惜,靠媽媽事實上的缺席才能講出一個溫馨的家庭故事,《以家》與此前種種婆媳大戰的劇集的“厭女”内核并無本質不同。後者“母親當家”是臉譜化的重男輕女或是催婚催生,《以家》裡母親的塑造同樣讓家庭生活不得安甯。更是将母親這一符号和原生家庭的創傷粗暴地畫上了等号,淩母是淩霄的焦慮症肇因,而賀梅的行為也讓賀子秋變得過于在意他人的看法。普通的親情故事講述幾乎不可能,更不用說《請回答1988》式平凡溫情的演繹了。

不難發現,國産劇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三十而已》的完美女性,她們不需要男性的生活才能更精彩,《以家》的優質暖爸,不需要女性才更貼心,無論哪種,都是同一套“瘸腿”邏輯:“性别不符,則雞犬不甯”。兩套故事就像是鏡像式存在,而片面的好和極端的壞,拎出某一性别作為推動叙事的工具人,透出的隻能是編劇“偷懶”,也浪費了“家人”的設定。細品《以家》的劇本,就像是作文扣題一樣反複強調:“我們是一家人”,可這樣的家人關系卻是“真空”的。

尤其,《以家》幾乎将熱點話題一網打盡:時下流行的“男媽媽”,兄妹戀,三角戀,原生家庭,躁郁症、抑郁症……然而編劇筆力有限,當所有問題都被抛出後,解決的辦法飄忽地轉向了談戀愛。高中畢業後,淩霄因為陳婷的原因去了新加坡,賀子秋則為了讓李海潮減輕負擔去了英國。此後,九年時間幾人幾乎無來往。鏡頭一轉,兩位哥哥先後回國開啟愛情線的副本,故事仿佛被“冷凍”的九年時間再次解凍。明晃晃地通知觀衆:因為沒有感情線的人生不值一提。

故事的進度條過半,觀衆後知後覺:原來親情都隻是為男女主角的愛情線服務的,親生父母的搶孩大戰、硬生生被拆散的重組家庭,都隻是為感情戲做鋪墊。所有可能展開讨論的話題都被“發糖”蓋住了,然而即便是感情線,從兄妹的親情向愛情的過渡也極不自然,悸動的純情與“童養夫”缺乏分寸感的油膩也僅一線之隔。

如此的前後貨不對闆,很難不讓觀衆想到被《下一站是幸福》的爛尾所支配的恐懼。想要讨好兩種觀衆,既要親情又要愛情,然而抱着家庭劇期待進來的觀衆,被大量的戀愛情節所沖淡,而另一撥希望看到愛情劇的觀衆,則是看到了不及格的偶像劇。當《以家人之名》變為《以家人之名談戀愛》,既是戀愛狗血拖垮了一部好劇,也是一部奔着“爆款”去制作的劇集,在野心與實力之間“拉了胯”。

家人到底是什麼?

《請回答1997》這樣定義:是我出生以前就決定的關系,與我的意志不相關而決定的關系。真的麻煩又膩的關系,但是不能分的關系,所以一生是含淚的關系,就是家人。

《小偷家族》填上了一筆:不能選擇的是血緣,可以選擇的是親情。

《何以為家》為孩子發出籲求:孩子就應該是孩子本身,而不應該當成是“成為大人”的預備時期。

很可惜,《以家人之名》以後半截的跑題給出了無效回答,完成了一次失敗的價值“縫合”。(韓思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