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交黑話指南你們吃吧? 中新網北京8月16日電(劉越)朋友,你聽說過“社交黑話”嗎?,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人類社交黑話指南你們吃吧?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新網北京8月16日電(劉越)朋友,你聽說過“社交黑話”嗎?
社交黑話,即人際交往中的社交暗語,大家約定俗成的潛台詞。
在開啟這個話題之前,小編先來考考大家幾道送分題。
第一題:職場中,領導問你“周末有什麼安排”,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第二題:多年不聯系的初中同學給你發了一條微信,問“在嗎”,你應該如何回複?
第三題:有過幾面之緣的朋友,跟你說“下次一起吃飯”,請問下次是哪次?
帶着這幾個疑問,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現代社交黑話”課堂。
社交黑話第一課時:語境學
聞弦歌而知雅意,“語境學”是“社交黑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下大相徑庭。
首先,這是一道必考題——“在嗎”。
“談戀愛的時候,問對方‘你在幹嘛’,潛台詞就是‘我想你了’。”——傳媒從業者白話。
“工作的時候問‘在嗎’,或者直接微信拍一拍,等于‘我有事兒找你’。”——劇綜宣傳人員雞翅。
“項目結束之後,給甲方發‘在嗎’,意思就是‘該回款了,什麼時候給我打錢?’”——公關小孟。
“很久不聯系的同學朋友給你發‘在嗎’,要麼就是準備結婚了找你湊份子錢,要麼就是借錢,要麼就是讓你幫忙點拼多多。”被“在嗎”迫害多年的程序員大宇找到了簡單粗暴但非常有效的解決辦法:“如果不熟的人在沒有前因後果的情況下,隻發一句‘在嗎’,我就不會搭理他,等他說事才會回他,因為我不确定我應不應該在。”
關鍵的知識點往往要求考生舉一反三,比如“在嗎”的升級版是“有時間嗎”——後者比前者的目的性更明确,壓迫感也更強。公關小孟調侃:“如果同事或者領導突然拍着我的肩膀問‘你有時間嗎’,我就會心裡一咯噔,這意味着要給你安排工作了。”
“如果你不想做這個事情,可以這麼幹。比如他中午問我有沒有時間,我說現在沒有,大概晚上10點以後有。這樣一會讓他覺得不好意思,二會耽誤他的進度,如果有急事的話就不會找我,如果是不急的事,交給我倒也無所謂。”
“語境學”中還有一些特殊詞彙,它們就像英文裡的詞根,加上不同後綴就會擁有不同的詞性,比如“嗯嗯”比“嗯”顯得熱情一些,又比如這個字——“好”。
“好”——多回複于說話人情緒低落,或被逼無奈的時候,因為他一個字都不想多說。
“好的”——正常情況下的回複,類似職場萬能金句“收到”。
“好滴”——顯得說話人性格活潑,狀态積極向上,對這個事情樂于接受,或者有想和對方搞好關系的需要。如果更進一步,他會在後邊加上一個波浪線——“好滴~”
相反的,說話人心情不好,态度抗拒的時候會回複“1”,而如果他回複“哦”——那可能馬上就要吵起來了。
社交黑話第二課時:糊弄學
在社交中,如何區分對方是不是在糊弄你?
“糊弄學”分為低級糊弄和高級糊弄,低級糊弄多通過單一語氣詞 重複關鍵詞的方式,來敷衍對方。
“如果我對這個信息不感興趣,我就隻會回複‘嗯’。”——創意設計Jennifer。
“你跟他分享生活,他總是回複你一串‘哈哈哈哈哈哈哈’,那就證明他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甚至我在說一件很生氣或者很傷心的事情時,他也給我‘哈哈哈’。”——文字工作者小關。
在某體制内單位上班的達達向記者分享了她的“糊弄”經驗:“每次别人和你說一件事,你隻需要抓住關鍵詞反問回去,就會顯得你聽得非常認真。”
“我領導總是強迫我加班。”——“啊?加班?”
“我想和男朋友分手了,他冷暴力我。”——“什麼?冷暴力你?”
“我兒子可聰明了,現在能背下九九乘法表了。”——“哇,九九乘法表诶!”
而相對應的,高級“糊弄學”約等同于客套話,讓社交菜鳥們難以分辨真實的含義。
我盡量——最好别指望我。
再說吧——再也别提這件事。
下次一定——沒有下次了。
讓我考慮一下——我不同意。
你們先吃,我看情況——我不來了。
在路上了——還沒出門。
“說下次請你吃飯,到時候肯定不會約的。”記者王涵調侃:“這句話隻是聊天的一個客套結尾而已,如果真心想約飯會提議時間地點,比如說我們下次去吃椰子雞。”
社交黑話第三課時:職場學
敲黑闆!同學們,我們即将迎來社交黑話中最難的一個課時——《職場學》。
都說職場如戰場,談笑風生間攻城略地,不動聲色;幾句對白裡短暫交鋒,兵不血刃。如何從一句看似平平無奇的話中迅速體會其潛在含義,走一步看三步,是課程的重中之重。
“下屬不提具體進度,回複‘正在做’,那就是還沒做。”——本小新的領導盧老師。
“當我們跟領導說‘收獲頗豐’時,等于‘你這些破玩意兒我聽了800遍了’。”——編導毛羽。
“面試時,面試官如果詢問對方‘我們單位離你家遠不遠’,代表這家公司有加班的需求。”——資深HR柯柯。
“同事對你說‘這件事情你比較專業,你比較有經驗’,别懷疑,他要把這個活兒推給你。”——原畫師奇點。
“男生跟男生說,‘走,出去抽根煙’,或者女生跟女生說‘出去買杯喝的’,很可能是有不能在辦公室說的話要跟你分享了。”——廣告公司媒介韓淩。
有意思的是,在受訪者中,“領導”和“下屬”對社交黑話的理解截然不同。領導的視角基于委婉的暗示,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意向傳達。
周末有什麼安排——我想給你安排安排。
争取今天搞定——搞不定就加班。
大領導很重視——這個事情你得上上心。
“在忙嗎(試探對方檔期)、這個項目決定着公司未來(下月沒錢發工資了)、甲方整體很滿意(但還有一堆的小意見)。”創意行業項目總監李偉分享了他常用的職場社交黑話,并談到了一件讓他啼笑皆非的趣事。
“有一次項目處于交付階段,時間很緊張,想讓新來的同事周末加班趕工,就問他‘周末有什麼安排’,想着他應該能理解我的意思。沒想到他說這個項目壓力太大了,周末完全不想琢磨任何工作的事情,隻想悶頭睡兩天,并希望公司的人不要找他。他這樣說了之後,我也不好繼續說加班了,結果周末我一個人在公司加了兩天班。”
而對于下屬來說,職場“社交黑話”則更偏向一種難以參透又虛無缥缈的暗示,有時甚至得反着聽。
咱們對事不對人——我要開始針對你了。
我有個疑問——準備好接受質疑吧。
能克服嗎——不能克服也要克服克服。
你可以提意見——但是你的意見我不見得接受。
“有一次領導問我,你這個片子着急播出嗎,我說不太急。領導說,有一些小細節咱們可以探讨,你也再琢磨琢磨。”編導毛羽吐槽:“‘再琢磨琢磨’就等于在領導的指導下,我重新做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片子。”
因此,對于職場社交黑話,毛羽如此評價:“很有用,說得真好,下次不要說了。”
年輕人普遍不喜歡“社交黑話”?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的受采訪者中,中年人往往對“社交黑話”适應良好,而多數年輕人則更希望大家可以“有話直說”。
“社交黑話代表了一種默契,既能達到目的又促進家庭和諧。”60後劉先生如是說,圈子裡的好友人均“妻管嚴”,因此他們研究出了一套“團建暗号”:“喝茶等于約牌,開會等于喝酒,長途等于兩場活動以上。”
“我們之間都很默契,老‘遊擊隊員’了。如果父母或者妻子在家,就會問‘今晚開什麼會,在哪開會’。有時候大型同學聚會後想幾人單獨聚會,就用黑話互相轉告,不至于讓其他人沒面子。”
而小新的領導盧老師則認為,在職場中“社交黑話”有其價值,可以給彼此留一點轉圜的餘地:“又不是什麼你死我活的矛盾沖突,就沒有必要當面鑼對面鼓地去硬碰硬。大家委婉一點,互相留點臉面,以後再打交道也相對容易一些。”
相對應的,雖然受訪者中的絕大多數年輕人都肯定了“社交黑話”的必要性,承認它可以起到緩和、鋪墊、給對方留台階的作用,但也表示這是一種讓人無可奈何的潛規則。
“‘社交黑話’是懂的人不會告訴你的一種暗示。”——初出茅廬的00後女孩宋雨欣。
“有一些黑話充斥着大量看似專業實則無意義的詞彙,其實沒有太大必要。”——25歲的傳媒從業者白話。
“生活已經很辛苦很累了,還是希望大家都可以有話直說,以及不要有事兒沒事兒拍我!!!”——24歲的劇綜宣傳人員雞翅。
“作為性格直接的90後,我不喜歡社交黑話,這是人類文明的倒退。工作生活中能直接溝通說清楚的事情,為什麼要靠感覺去猜呢?不能理解這種行為。”——出生于1997年的高中教師小陳。
在傳播學中,語言的意義從來不是由字面意思所決定,而是一個大環境下約定俗成的結果,因此它永遠無法脫離實際情況而獨立存在。作為當下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社交黑話”一方面是維護關系的黏合劑,傳達了彼此心知肚明的禮貌,另一方面确實也是給“社交菜鳥”們設置的門檻和陷阱。
不過,或許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價格。在年輕人們用互聯網黑話譬如“YYDS”“XSWL”“XFXY”等縮寫詞讓中老年人一臉蒙圈,感慨自己脫離潮流之後,總有一天前浪們也能舉起一籮筐的社交黑話,壞笑着說:“小朋友們,歡迎來到成年人的世界。”(完)
來源:中國新聞
kk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