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野菜正當時健康食用有講究?來源:人民健康網春天萬物複蘇,又到了吃野菜的好時節荠菜、香椿、馬齒苋、蒲公英等都是大家熟知的野菜美味這些野菜具有哪些營養功效?如何食用更安全?采摘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春食野菜正當時健康食用有講究?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人民健康網
春天萬物複蘇,又到了吃野菜的好時節。荠菜、香椿、馬齒苋、蒲公英等都是大家熟知的野菜美味。這些野菜具有哪些營養功效?如何食用更安全?采摘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春季五種常見野菜 美味又養生
荠菜——平肝明目、清熱止瀉、利尿消腫
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宋新介紹,荠菜是春季最有代表性的野菜,味道非常鮮美,有平肝明目、清熱止瀉、利尿消腫等作用。
“從營養學角度看,荠菜蛋白質含量在蔬菜中居上乘,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鈣含量也很豐富。”宋新稱,人們最常用荠菜和餡做成春卷、包子、餃子等,或将荠菜做成蒸菜食用。
“荠菜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可和脾、利水、止血、明目,而且荠菜含有的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宋新說。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亞健康科副主任醫師劉洋也分享說,荠菜又叫清明草,是春季養肝的佳菜,所以又有“三月三、荠菜賽靈丹”之說,可以做荠菜肉絲、荠菜豆腐羹等美味。
馬齒苋——降壓護心髒、清熱解毒、殺菌消炎
宋新介紹,馬齒苋又稱五行草,鮮食、幹食皆可。“馬齒苋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及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豐富的鉀鹽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有降壓及保護心髒等作用。”他表示,馬齒苋吃法很多,除了做餡,焯過的馬齒苋還可炒、涼拌、煲粥煲湯等。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趙妍表示,馬齒苋不僅可以食用,還具有藥用價值,可清熱解毒、殺菌消炎。
“需要注意的是,馬齒苋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經常容易腹瀉的人及孕婦要少食,此外,最好也不要與胡椒、鼈甲一起食用。”趙妍提示說。
蕨菜——下氣通便、消食減肥
宋新介紹,蕨菜又叫龍頭菜,在山區很常見。蕨菜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等。蕨菜中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腸胃對脂肪的吸收,起到下氣通便、消食減肥的作用。蕨菜中的蕨菜素對細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清熱解毒、殺菌清炎功效。
“常見的吃法有涼拌蕨菜、蕨菜炒肉絲等。”宋新提醒,蕨菜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
香椿——健脾開胃、增強食欲
宋新表示,香椿不僅富含鈣、磷、鉀、鈉等成分,而且含有的香椿素等有機物,能健脾開胃、增強食欲;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
“香椿炒雞蛋、香椿拌豆腐等都是常見做法,但中醫認為,香椿為發物,吃太多可能誘發原有的慢性病,因此慢病人群應盡量少吃。”宋新說。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蒲公英可以生吃。将其鮮嫩的莖葉,洗淨瀝幹後蘸醬吃,雖然略有苦味兒,但是鮮美清香。”劉洋介紹,在中醫臨床中,蒲公英又是一味應用廣泛、療效顯著的常用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受污染的野菜不宜食用 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随着天氣轉暖,不少人在踏青賞景的同時,總喜歡挖一把鮮嫩的野菜嘗鮮。殊不知不少不幹淨的野菜混雜其中,誤食後容易引發身體不适。
特别是在工業廢水流經的草地、公路兩旁生長的野菜,因遭受廢水、汽車尾氣等污染,導緻其中汞、鉛等重金屬及其他有害物質含量較高,如果食用不慎或服食過多,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對此,趙妍強調:“吃野菜最好到菜市場買現成的,因為自己去采很難保證野菜的安全性。如果要去,采摘野菜的地點一定要選擇在無污染的環境,尤其不能在擁堵的馬路邊以及工業污染區。并且建議有采摘經驗的人陪同。”
日常生活中,采挖來的野菜應洗淨後食用。若食用後出現胃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時就醫。
吃野菜謹防日光性皮炎 過敏者應少吃或不吃
野菜雖然美味又營養,但有些可能含有易過敏物質,過敏體質的人食用後易引起過敏反應。比如有人吃了馬齒苋餡兒餃子,沒過多久就出現過敏反應,臉上和手上發癢、發紅,結果檢查診斷為“日光性皮炎”。
對此,青島海慈醫療集團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紅解釋稱,像野菜中的灰灰菜、苋菜、馬齒苋,甚至生活中常吃的油菜、芹菜等,在人體内可分解出感光性物質。有些人對這種感光性物質很敏感,如果吃得過多,這些感光性物質就會在體内積蓄,達到一定濃度時,人體裸露部位比如面部、手部的皮膚經過太陽光直射後,可導緻代謝障礙而誘發皮炎,醫學上稱為“日光性皮炎”。
“野菜中馬齒苋、榆錢等都含有緻敏物,食用過的人如果皮膚在太陽下暴露,極易誘發日光性皮炎,因此易過敏人群要少吃或不吃。”宋新也建議。
食用野菜遵循三原則 安全、營養兼得
一、不知不吃:不要采摘路旁邊、水溝、郊外化工廠周邊的野菜,不熟悉的野菜不要亂采、亂吃。
二、鹽水浸泡:野菜上面附着許多雜菌及雜質,洗淨後應在淡鹽水中浸泡,建議不低于1小時。
三、吃前熱焯:有些野菜含微毒,食用前先用熱水焯一下,可去掉野菜本身的苦味,口感也會變好。
來源:生命時報、健康時報、中國中醫藥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