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血糖高出現酮體什麼症狀

血糖高出現酮體什麼症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8 07:53:42
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

對于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KPD),1987 年 Winter 等人對其在美國的一組非裔糖尿病患者中進行了首次報道,後來随着臨床醫生關注度增高,在美國土著人、日本人、中國人、西班牙人中等相繼報道了類似病例。

這類患者以「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及自發性酮症」起病,體型肥胖伴有代謝異常,并缺乏胰島細胞自身免疫的證據,其生化特點及轉歸既不同于經典 1 型糖尿病,又不完全類似于 2 型糖尿病。

早期對它有很多不同的稱呼:不典型糖尿病、Flatbush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的肥胖糖尿病、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等,目前多數文獻以酮症傾向的 2 型糖尿病(KPD)來命名。

KPD 的發病率及患病率尚未明确。

血糖高出現酮體什麼症狀(血糖23mmol)1

KPD 的分類

KPD 目前存在4種分類方案:①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分類方案;②改良 ADA 方案;③基于體質指數(BMI)分類方案;④A β 分類方案。

目前以華盛頓大學 Baylor 醫學院提出的「A β」分類常見:根據有無自身抗體(包括 GADA、ICA、IAA 等)和 β 細胞功能,将其分為 4 類:

(1) A β :自身抗體陽性而胰島功能存在。

(2) A β-:自身抗體陽性而胰島功能缺失。

(3) A-β :自身抗體陰性而胰島功能存在。

(4) A-β-:自身抗體陰性而 β 功能缺失。

有學者認為該分類預測 β 細胞功能保存狀态最準确,敏感性為 99.4%,特異性為 95.9%,故臨床中常用。

KPD 的發病機制

Mauvais-Jarvis 等認為,「高血糖」是導緻胰島 β 細胞功能暫時性急劇下降并且發生酮症的主要原因。

正常血糖背景下生理濃度胰島素可刺激骨骼肌蛋白激酶 - 1(AKT - 1)和蛋白激酶 - 2(AKT - 2)磷酸化,在急性高血糖階段,AKT - 2 表達和磷酸化受損,而在緩解期均有改善。

由此推斷,AKT - 2 對胰島素反應降低可能是 KPD 患者産生胰島素抵抗的原因

「糖毒性」導緻骨骼肌胰島素信号轉導減弱,骨骼肌葡萄糖攝取缺陷,進一步加劇高血糖,持續升高的葡萄糖造成胰島 β 細胞脫敏和胰島素分泌受損。

「脂毒性」指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水平急劇上升導緻胰島素抵抗現象,其也可能是導緻肥胖患者發生酮症的重要機制之一。

肥胖患者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TG),後者可反映血漿遊離脂肪酸 (FFA) 水平的升高,而 FFA 的升高可抑制肝糖利用,下調肝胰島素受體,減少胰島素的結合,導緻肝胰島素抵抗。

在外周肌肉中,FFA 氧化增加,可通過葡萄糖脂肪酸循環,減少外周組織葡萄糖的利用,形成胰島素抵抗。KPD 患者中升高的 FFA 可導緻胰島 TG 沉積,引起胰島素分泌減少,從而導緻胰島 β 細胞凋亡。

此外,Sobngwi 等研究發現,KPD 患者存在葡糖糖-6-酸脫氫酶 (G6PD) 缺乏,G6PD 可以抵抗氧化應激的發生,它的缺乏提示可能與酮症的發生有關。

還有研究指出該疾病可能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性激素有關。

有什麼臨床特點嗎?

KPD 患者的酮症誘因常不明确,多急性起病,血糖較高,有明顯的多尿、多飲和體重下降表現,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

平均年齡 40(33 ~ 53) 歲,男性多于女性,常有糖尿病家族史、體型偏胖、自身抗體陰性等特點。

KPD 患者「胰島功能呈一過性下降」,在糾正血糖後可一定程度恢複,并非終身依賴胰島素治療。

該如何治療?

KPD 的治療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緻:降糖補液,維持電解質平衡

Umpierrez 等發現,在新診斷的肥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有效胰島素治療 9 周後,有 70% 的患者可中斷胰島素治療,後期僅靠飲食運動及口服降糖藥使血糖長期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

一點進階攻略

KPD 與普通 2 型糖尿病相比,存在更嚴重的胰島素抵抗及胰島 β 細胞的功能損傷,由于其胰島功能呈一過性下降,應在血糖平穩後再次評估 β 細胞儲備功能。

另外,對其發病機制和遺傳學需進一步深入研究,有利于制訂更适合臨床應用的糖尿病分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