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是脊椎動物中的第二大類群,它在生殖和發育上有哪些适應于陸地生活的特點呢?本節課通過觀察雞卵的結構,幫助學生認識到鳥卵複雜的結構是鳥類适應于複雜多變環境的基礎,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适應的觀點;再通過觀看有關影片,進一步認識鳥類的生殖和發育,使學生理解鳥類的繁殖行為對種群繁衍的意義。
教學目标:1. 說出鳥卵适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2. 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說出鳥卵适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用正确的觀察方法認識鳥卵的複雜結構,自主建構“鳥卵的複雜結構增強了鳥類對陸地環境的适應”的概念。
教學流程:新課導入
展示各種鳥類的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認識這些鳥嗎?最喜歡哪種鳥?”;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常識,回想鳥是如何繁衍後代的。通過讨論和交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帶着問題走進鳥類的世界,共同探讨有關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的問題。
環節一:鳥卵的結構
教師:要了解鳥卵的結構,可以從我們最熟悉的雞卵入手。雞卵也叫雞蛋,是我們早餐中經常出現的美味。同學們認為雞卵由哪些部分構成?雞卵的哪一部分将來會發育成可愛的小雞仔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實驗來共同探究雞卵的結構。
同學們先觀看老師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然後動手觀察自己手中的雞卵。觀察雞卵的表面,用放大鏡看看卵殼的表面是否光滑?
學生:雞卵殼表面不光滑,有很多小的凹陷。
教師:對的,同學們觀察的很好。接下來我們将雞卵放入溫水中,看看卵殼的表面會發生什麼變化,有什麼特别的現象?
學生:卵殼上慢慢出現了很多小氣泡。
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小氣泡是如何産生的,卵殼上的小凹陷是否有卵與外界相通的結構?講解卵殼表面有許多氣孔,可以進行氣體交換。
教師:用剪刀将雞卵的鈍端輕輕敲出裂紋,用鑷子将破裂的碎卵殼除去,看看卵殼下面有什麼結構?
教師:我們可以看到,卵殼下面有半透明的空腔,這個空腔就是氣室。
教師:氣室這個空腔,又是介于什麼結構之間呢?我們通過下面的操作一起來探究。用剪刀将外殼膜揭開後,還有一層内殼膜,外殼膜和内殼膜之間的空腔即為氣室。氣室内貯存氣體,可以為胚胎發育提供氧氣。
将殼膜内的卵白和卵黃傾倒到一個培養皿中,對照教材中雞卵的結構圖,觀察卵的結構。
學生通過讨論觀察,認識到雞卵的結構,由卵黃、卵白、卵黃膜、系帶、胚盤構成。
教師:同學們都正确觀察到了雞卵的結構,那這些結構分别有什麼作用呢?雞卵的哪一部分将來會發育成小雞呢?請同學們讨論後進行回答。
學生讨論後分别認識到雞卵各結構的功能,并且帶領學生們歸納總結各結構的功能: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們認知并總結鳥卵的複雜結構增強了鳥類對陸地環境的适應能力:
1. 鳥卵外包有堅硬的卵殼和卵殼膜,有很好的保護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
2. 鳥卵内有大量的卵白和卵黃,可以為胚胎發育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營養物質,發育時擺脫了對水的依賴,可以更好的适應陸地生活。
環節二: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通過播放相關視頻,展示鳥類交配、築巢、繁殖等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出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為:求偶、交配、築巢、産卵、孵卵和育雛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伴随着複雜的繁殖行為。
闆書設計:一、鳥卵的結構
二、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求偶 → 交配 → 築巢 → 産卵 → 孵卵 → 育雛
總結:本節課在環節一中,通過展示教學,教師不僅能夠在大屏幕上進行實驗展示,讓學生觀察觀察雞卵這一實驗的操作細節及注意事項;另外還能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中來,動手探究雞卵的結構,獲得感性認識。
實驗室中3D立體的雞卵結構模型,方便學生對極薄的内外殼膜進行仔細地觀察,突破了傳統教學環境中操作細節難呈現的困局。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鳥卵的複雜結構增強了鳥類對陸地環境的适應能力。
環節二通過視頻錄像,展現鳥類複雜的繁殖行為,引領學生認識到鳥類的一系列繁殖行為才使得鳥類對陸地環境具有較強的适應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愛鳥護鳥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