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3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知識主線
曆史階段
核心知識
史料實證
19世紀中期
馬克思主義誕生——由空想到科學
(1)曆史背景: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運動奠定階級基礎;空想社會主義奠定思想基礎。
(2)曆史進程:1848年《共産黨宣言》闡明了社會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揭示了無産階級的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同資産階級進行鬥争。
(3)曆史影響:無産階級的鬥争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是19世紀最重大的理論成果;深刻改變了人類曆史進程。
1.“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所設計的模範社會的原則和明确的活動方式上。但是,這些模範社會将如何取代現存社會的問題,他們從未認真地考慮過。他們對于從富裕的或有權勢的資助人那裡得到幫助這一點抱有模糊的期望。”
材料中的“他們”是指什麼?
答案 空想社會主義者。
2.“首都的無産者,目睹統治階級的失職和叛賣行為,已經了解到:由他們自己親手掌握公共事務的領導以挽救時局的時刻已經來到。”
材料反映的是什麼事件?
答案 巴黎公社革命。
3.美國記者約翰·裡德根據自己在十月革命的親身經曆,撰寫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書中寫道:“布爾什維克黨代表了工人、士兵和農民那種單純而又簡單的願望,并且據此來制定他們當前的綱領。”
“單純而又簡單的願望”是什麼?
答案 和平、面包、土地。
19世紀後期
巴黎公社——由理論到實踐
(1)曆史背景:普法戰争法國慘敗,資産階級臨時政府投降賣國,鎮壓人民。
(2)曆史進程:建立公社委員會,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等。
(3)曆史影響:是無産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20世紀初
十月革命——由理論到現實
(1)曆史背景:俄國是帝國主義鍊條上最薄弱的環節;俄國無産階級有革命政黨的領導、有成熟的領袖;一戰激化了國内矛盾。
(2)曆史進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治;《四月提綱》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甯抛棄和平過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
(3)曆史影響: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産階級專政的國家;鼓舞了國際無産階級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
歸納總結:
社會主義發展經曆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理想到現實的曆程。
(1)《共産黨宣言》的發表标志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國際工人運動有了科學理論指導。
(2)巴黎公社是無産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但昙花一現。
(3)十月革命一舉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理論最終變為現實。
基礎知識
1.馬克思主義誕生
(1)曆史條件
①經濟條件: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階級條件: 19 世紀三四十年代,歐洲三大工人運動表明工人階級的覺醒。
③思想條件: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2)标志: 1848 年,《共産黨宣言》的發表,主要闡述了階級鬥争與暴力革命學說。
(3)意義:使無産階級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促使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起來。
2.巴黎公社(1871 年)
(1)背景:普法戰争法國慘敗,資産階級臨時政府投降賣國,兩大矛盾激化(爆發偶然性)。
(2)革命措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國家機器,保障人民的權利;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
(3)失敗原因:主觀上,沒有接管法蘭西銀行,沒有發動農民;客觀上,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階段,無産階級革命條件不成熟(失敗必然性)。
(4)意義:它是無産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3.俄國十月革命
(1)背景:俄國是帝國主義鍊條上最薄弱的環節;俄國無産階級有成熟的革命政黨的領導;一戰激化了國内矛盾。
(2)過程
①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治,形成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産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并存的特殊局面。
②“四月提綱”:提出将俄國革命從資産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 指明了革命道路。
③七月流血事件: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結束,列甯抛棄和平過渡的幻想。
④彼得格勒起義:推翻了資産階級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權。
(3)意義: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地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鼓舞了國際無産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争。開創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
要點釋疑
1.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關系
(1)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産力的迅速發展,并導緻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進行科學研究的社會條件。
(2)工業革命使社會分裂為工業資産階級和工業無産階級兩大對立階級,促進了工人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2.十月革命的四大特點
(1)革命理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經濟相對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單獨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2)革命道路:開創了由中心城市武裝起義擴展到全國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革命道路。
(3)革命曆程:十月革命經曆了資産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緊密相連、急劇發展的不同性質的階段。
(4)革命方式:由設想和平奪權到運用武裝暴力奪權。
2.多元史觀解讀俄國十月革命的曆史地位
(1)革命史觀:推翻了資産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産階級專政,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2)全球史觀(整體史觀):給國際無産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條嶄新的尋求解放的道路,對人類社會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3)文明史觀: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
(4)現代化(近代化)史觀:使俄國擺脫了封建殘餘的束縛和剝削階級的統治,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
|更多内容請關注微信公衆号高考曆史,ID:gkls10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