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原生生物分為哪幾大類

原生生物分為哪幾大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14:35:37

原生生物分為哪幾大類?原生生物是生命的六大王國之一原生生物是生命的六大王國之一這幅圖描繪的是附着在藻類基質上的渦旋原蟲,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原生生物分為哪幾大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原生生物分為哪幾大類(原生生物是什麼)1

原生生物分為哪幾大類

原生生物是生命的六大王國之一

原生生物是生命的六大王國之一。這幅圖描繪的是附着在藻類基質上的渦旋原蟲。

原生生物是不屬于動物、植物、細菌或真菌類群的生物體的多樣性集合。雖然有例外,但它們主要是由單個細胞(單細胞)組成的。

原生生物是真核生物,因為它們擁有一個細胞核和其他膜結合的細胞器(執行特定工作的結構)。

曾經有一段時間,像變形蟲和單細胞藻類這樣的簡單生物被歸為一個單獨的分類類别:原生生物界。然而,更好的遺傳信息的出現,使人們對原生生物不同類群之間的進化關系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而這種分類系統也就不複存在了。了解原生生物及其進化史仍然是一個科學發現和讨論的問題。

原生生物的特征

所有生物大體可分為兩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它們的區别在于細胞的相對複雜性。與原核細胞相比,真核細胞是高度組織化的。細菌和古生菌是原核生物,而所有其他生物——原生生物、植物、動物和真菌,都是真核生物。

許多不同的生物,包括藻類、變形蟲、纖毛蟲(如草履蟲),都符合原生生物的一般名稱。最簡單的定義是,原生生物是所有非動物、植物或真菌的真核生物。絕大多數原生生物是單細胞的,或者是由一種或幾種不同的細胞組成的群落。在褐藻和某些紅藻中存在多細胞原生生物的例子。

原生生物細胞

像所有的真核細胞一樣,原生生物有一個典型的中央分隔室,叫做細胞核,裡面存放着它們的遺傳物質。它們也有被稱為細胞器的特殊細胞機制,在細胞内執行特定的功能。光合作用的原生生物,如各種類型的藻類,含有質體。這些細胞器是光合作用(收集陽光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産生營養物質的過程)的場所。一些原生生物的質體與植物的質體相似。其他原生生物的質體在顔色、光合色素的種類、甚至包裹細胞器的膜的數量上都有所不同,例如矽藻和甲藻,它們構成了海洋中的浮遊植物。

大多數原生生物都有線粒體,這是一種為細胞提供能量的細胞器。例外的是一些生活在缺氧條件或缺氧環境中的原生生物。它們利用一種被稱為氫化體的細胞器(這是一種線粒體的巨大變種)來産生一些能量。例如,性傳播的寄生蟲陰道滴蟲感染人類陰道并引起滴蟲病,它含有氫化酶體。

原生生物食性

變形變形蟲(左)和法式草履蟲

原生生物通過多種方式獲得營養。根據辛普森的說法,原生生物可以是光合作用的或異養的(以有機物質的形式尋找外部食物來源的生物體)。反過來,異養原生生物分為兩類:吞噬型和滲透型。吞噬營養體利用它們的細胞體包圍和吞咽食物,通常是其他細胞,而滲透營養體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營養。相當多的光合作用形式也是吞噬性的。例如,這可能是大多數‘藻類’鞭毛藻的真實情況。它們有自己的質體,但也很樂意吃其他生物體。這種生物體被稱為混合營養體,反映了它們營養習慣的混合性質。

原生生物的繁殖

據辛普森說,大多數原生生物主要通過無性繁殖機制繁殖。這可以包括二元分裂,即一個親本細胞分裂成兩個相同的細胞,或多重分裂,即親本細胞産生多個相同的細胞。大多數原生生物可能也有某種性周期,然而,這隻是在一些群體中有充分的記錄。

分類:從原生動物到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的分類曆史可以追溯到我們對這些不同生物的認識。原生動物分類的漫長曆史中引入了兩個至今仍在使用的術語:原生動物(protozoa)和原生生物(protist)。然而,這些術語的含義也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可觀察到的生命世界曾經被整齊地劃分為植物和動物。但是,各種微生物(包括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原生生物和細菌)的發現,使我們需要了解它們是什麼,以及它們在分類上适合于什麼地方。

科學家的第一反應是根據形态特征将這些生物與動植物聯系起來。“原生動物”一詞(複數:原生動物或原生動物)是由博物學家Georg a . Goldfuss在1820年提出的。這個術語被用來描述一組包括纖毛蟲和珊瑚在内的生物。到1845年,德國科學家Carl Theodor von Seibold将原生動物确立為動物王國的一個門或子集。這門包括某些纖毛蟲和變形蟲,它們被von Seibold描述為單細胞動物。1860年,原生動物的概念被進一步完善,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将其提升到一個分類王國的水平。在歐文看來,這個原生動物王國的成員具有植物和動物的共同特征。

雖然每一種分類背後的科學原理暗示原生動物是植物和動物的基本版本,但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這些有機體之間的進化關系。現在“原生動物”是一個方便的術語,用來指代原生生物的一個子集,而不是一個分類群體。為了被稱為原生動物,它們[原生生物]必須是非光合作用的,而且不太像真菌。

“原生生物”一詞是由德國科學家恩斯特·海克爾在1866年提出的,意思是“最早的或原始的”。他認為原生生物是除植物和動物外的第三個分類王國,包括所有生物體的“原始形态”,包括細菌。

從那時起,原生王國被多次精煉和重新定義。不同的生物體進入和離開(值得注意的是,細菌進入了自己的分類學王國)。美國科學家約翰·科利斯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原始生物的現代叠代之一。他的版本包括多細胞紅藻和褐藻,這些藻類直到今天仍被認為是原生生物。

科學家們經常同時争論王國的名稱和哪些生物符合條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類群中,分類學和進化關系之間缺乏相關性。這些類群不是單系的,這意味着它們不代表生命之樹的一個單一的、完整的分支; 也就是說,一個祖先和它所有的後代。

今天的分類已經從一個建立在形态學上的系統轉變為一個基于遺傳相似性和差異的系統。其結果是繪制出各種生物之間的進化關系的家譜。在這個系統中,生命有三個主要分支或“域”: 細菌、古生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在真核生物領域内,原生生物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群體。它們被重新分配到家族樹的不同分支中。我們現在知道大部分原生生物之間的進化關系,而這些關系通常是違反直覺的。例如,對于真核生物樹來說,根的位置對于識别可能存在于祖先真核生物中的基因和性狀,對于追蹤這些性狀在真核輻射中的進化過程至關重要,并在主要真核生物群體之間建它是由五種瘧原蟲引起的,它們是由雌性按蚊傳播給人類的。惡性瘧原蟲會感染紅細胞,迅速繁殖并摧毀它們。感染還會導緻紅細胞粘附在小血管壁上。這将導緻一種潛在的緻命并發症——腦型瘧疾。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惡性瘧原蟲是人類最常見和最緻命的。根據他們最近的瘧疾情況介紹,2020年,全世界估計有62.7萬人死于瘧疾,其中大多數(90%)發生在非洲。在降低發病率(新病例的發生)和死亡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部分原因是提供驅蟲蚊帳、對蚊子進行噴灑和改進診斷。2020年,26個國家報告了不到100個本土病例,而2000年隻有6個國家。世衛組織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至少35個國家消滅瘧疾。

原生生物在環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球上近一半的氧氣都是由植物類原生生物通過光合作用産生的。原生生物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幫助生态系統循環利用營養物質。此外,各種水生環境中的原生生物,包括開放水域、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系統,都以它們為食,并控制着細菌的數量。如果把所有的原生生物都從世界上清除出去,生态系統将很快崩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