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孫寶國?來源:【人民日報出版社】學人小傳,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代縣孫寶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人民日報出版社】
學人小傳
孫寶國是香料和食品風味化學專家,是我國食品科學領域唯一一位專注香料研究的院士。
1961年,孫寶國出生在山東招遠縣金嶺鎮山上孫家村。1977年,高中畢業後他到村聯辦中學當上了一名初中老師,原本對數學感興趣的他教起了物理和化學。就是這一年的年底,國家宣布恢複高考,他也萌生了考大學的想法,這一考就是 4 次。
1980年,他考入北京輕工業學院化學系,畢業後留校做了輔導員,并攻讀完碩士研究生課程;2003年他獲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學位。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公布,他成為北京市屬高校自己培養的第一位院士。
孫寶國主要專注于香料、香精研究,在肉味香料和肉味香精方面,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憑借在食品香料香精領域的卓越貢獻,他被同行們尊稱為“香料院士”。
20世紀80年代,中國含硫香料生産技術很落後,許多關鍵香料自己生産不了,受制于人,其中2-甲基-3-呋喃硫醇(國外代号“030”)和甲基 2- 甲基 -3- 呋喃基二硫醚(國外代号“719”)進口“身價”堪比黃金,每公斤分别高達14萬元和16萬元。1986 年,還在讀研究生的孫寶國參加了國家“七五”重點攻關項目,花 4年時間攻克“030”香料合成技術,售價 14 萬元的進口香料其成本還不足1000元。其後,他在“030”的基礎上,又通過 4 年的攻關,在1994年攻克了“719”合成技術。
1994 年,孫寶國為了攻克甲基2-甲基-3-呋 喃基二硫醚(國外代号“719”)的關鍵技術, 夜以繼日泡在實驗室。
孫寶國的另一項研究成果是天然級肉味香精制造技術。國外肉味香精一般是通過香料調香或以水解植物蛋白、酵母提取物為主要原料經過熱反應制造的,盡管産品香味濃郁,但缺乏醇正的肉香味。
孫寶國和科研人員根據肉香味的形成機理,提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國特色肉味香精制造新理念。遵循該理念,他研究開發了以畜禽肉、骨為主要原料的天然級肉味香精制造技術,核心技術獲得4項授權發明專利。作為第一完成人,孫寶國于1999年、2000年和2016年,三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5 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9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對于獲得的這些成就,孫寶國說,一方面是他對科學技術的追求;另一方面,是他的責任和使命擔當。“上大學時,舞蹈家陳愛蓮到學校做報告,講了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孫寶國說,“她說,她每天都要練功,‘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衆知道。’其實講的就是‘台上一分鐘,台下三年功’,這句話用在所有行業都适用,
那就是不管幹什麼都要勤學苦練,要‘幹一行愛一行’”。寄語青年學子,孫寶國說:“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的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跟使命,你遇到了,那就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目标和追求。”他希望即将步入大學的學子們,要分清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标和理想,做好規劃,分步實施,“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記者手記
“香料院士”的使命擔當
作為北京工商大學的校長,孫寶國每天的日程安排得非常滿。但當他接到我的采訪電話,聽說是為高考學子推出的高考特别策劃——寄語高考學子,便欣然同意了采訪。
在采訪前,我們在電話中溝通了采訪形式,提到采訪結束後需要手寫一份寄語。結果采訪當天一見面,他就拿出了用塑料夾頁裝好的寄語,鄭重地遞給我。
“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心想事成。”他寫給高考學子的祝福,也是自己對待科學研究的真實寫照。孫寶國坦言,年少時他并沒有當科學家的遠大理想。當時他考大學的初衷,隻是想離開農村。而考上大學離開農村并來到北京,算是實現了他人生的一個目标。因此他希望年輕人,要分清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标和理想,做好規劃,分步實施,與時俱進。同時,要有适應環境的能力,無論幹什麼,要麼不幹,要麼培養自己的興趣讓自己想幹。不想當老師,後來當了老師;不想搞化工,還是搞了化工。孫寶國說,這是因為他從中找到了樂趣——一方面是他對科學技術的追求;另一方面,他找到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擔當。
1986年,剛考上研究生的孫寶國一頭紮進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想要攻克代号“030”香料的關鍵技術,是因為不想被國外“卡脖子”。“那時候我老說一句話:落後不光挨打,還要挨宰,而且是宰你沒商量。”孫寶國說,“國外進口的香料從我國獲得的高額利潤,無法想象。”“030”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香料之一,即2-甲基-3-呋喃硫醇。
味香精一般是通過香料調香或以水解植物蛋白、酵母提取物為主要原料經過熱反應制造的,盡管産品香味濃郁,但缺乏醇正的肉香味。
孫寶國和科研人員根據肉香味的形成機理,提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國特色肉味香精制造新理念。遵循該理念,他研究開發了以畜禽肉、骨為主要原料的天然級肉味香精制造技術,核心技術獲得4項授權發明專利。
作為第一完成人,孫寶國于1999年、2000 年和2016年,三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5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19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對于獲得的這些成就,孫寶國說,一方面是他對科學技術的追求;另一方面,是他的責任和使命擔當。“上大學時,舞蹈家陳愛蓮到學校做報告,講了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孫寶國說,“她說,她每天都要練功,‘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衆知道。’其實講的就是‘台上一分鐘,台下三年功’,這句話用在所有行業都适用,那就是不管幹什麼都要勤學苦練,要‘幹一行愛一行’”。
寄語青年學子,孫寶國說:“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的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跟使命,你遇到了,那就是你的責任,也是你的目标和追求。”他希望即将步入大學的學子們,要分清自己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标和理想,做好規劃,分步實施,“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心想事成”。
新京報記者:馮雨昕
實習生:雷欣謠
編輯:胡傑
校對:薛京甯
文章來源:摘自人們日報出版社《我為什麼上大學:30位院士高考回憶錄》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出版社】,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