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的早餐文化
早餐市場有多大?
據全球獨立市場研究咨詢公司英敏特Mintel《早餐-中國,2016》報告預測,中國消費者早餐食品總消費将從2015年的1.334萬億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1.948萬億元人民币。
中國人的早餐文化,曾有人這樣描述:
上海灘的早點,用紛繁精緻來概括一點兒也不為過。上海人骨子裡似乎總是透着一股與生俱來的小資氣質,哪怕最簡單的食材,亦能給你吃出西餐牛排的腔調。那香味缭繞的早市氛圍,絕對能将老上海的經典情懷一并托出了
北方人的早餐可謂品種繁多,不僅有包子、混沌、肉夾馍,還有油條、豆漿、煎餅、胡辣湯等。尤其是包子,是不分年齡、不分地域的統一美食。
小吃小點的賽道裡,總有一些品牌看似并不起眼,卻率先赢得關注。
包子,看似從早餐切入,但實際涵蓋了一天五市,這是中餐所不具備的先天條件。點心是可以标準化的,而中餐不行。點心是可以标準化的,而中餐不行。
有些餐飲人利用獨到的商業眼光,早早在原本大家“瞧不上”的生意上構建自己的商業版圖。
最近巴比饅頭登陸上交所主闆,成為“中國包子第一股”的消息鋪天蓋地,小小的包子店盡能做成市值達45億的大公司,令人佩服。
02
包子的“戲路”還很寬
雖是萬億的早餐市場,但目前國内專注早餐市場的全國性品牌并不多,大都以區域分布為主,多的是以小攤小店,夫妻檔。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段子:縱觀當今包子市場,慶豐包子皇城腳下、巴比一家獨大、老台門遍地開花、早陽整合天下、和善園全國布局、酷比走出羊城、毛市佬放眼世界、青露穩中求進、甘其食理念創新、三津秣馬奮起……
早陽包子,截止2019年,門店數量超3000家,成為中國第一家真正能夠走出發源區域的全國性包點品牌公司。将多個地區品牌進行整合,成功布局長三角、珠三角及華中、華北地區,一統天下。
酷比爽味包,2008年創立,深耕珠三角十多年才走出區域,布局廣東、江西、廣西等多個省市,發展成為了華南區域輻射範圍最廣的手工包點連鎖品牌。
甘其食,2009年創立,創新肯德基 海底撈模式的運營模式,2013年獲得天圖資本8千萬元投資,開辟傳統包點行業獲得股權投資的先河,讓包點品類開始被關注。
……
(1)早陽包子
早陽包子,算是國内第一家真正能夠走出發源地的全國性包點品牌。
2005年,第一家“早陽湯包店”在上海徐彙區龍華繁華地段開業,傳承揚州“富春點心”的湯包工藝。雖然當時隻是“小作坊”,但日營業額能有1萬元左右,生意特别火爆。
2010年成立早陽餐飲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發展速度并不亞于頭部品牌的巴比饅頭。就如同國際知名企業的IBM一樣,通過不斷并購和整合各領域的領先企業,增強企業能力和拓展業務來獲得更大市場占有率。
早陽同樣采用并購戰略,開創包點行業整合的先例,通過整合區域包點品牌來加速布局全國市場,獲得更高的市占率。
2018年底,早陽成功将甯波包子叔叔、 杭州包客裡、溫州益味坊/三味齋、廣東糧老師、東莞萬春湯包等多個包點品牌進行整合,并由早陽團隊進行經營管理。
目前早陽以最快速度跻身到包點行業頭部品牌,突破包點局限在區域的競争現狀,率先成為第一家布點全國的包點品牌。
(2)包子客
包子客,這個包子品牌在山東濟南。天眼查顯示,包子客牛肉湯包的運營方為濟南萬潤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孫長巍。孫長巍此前還是曆城區德柱包子鋪、濟南市天橋區泉之客快餐店、濟南市天橋區君隆超市、濟南市天橋區成隆超市的法人。
3年多的時間開了58家直營分店,包子客店鋪分布于大小社區。單店面積80—120平,客單10元。
産品結構簡單:5款包子 3元自助粥 6元小菜,單店日客流量:1200—1500人(疫情前),選址在社區居多。
包子客幾乎實現了餐飲人開店的神話:每開業一家就火爆一家,疫情後恢複最快,去年“五一”期間,10家店将連開,總門店數達58家。它就是濟南的包子客。
如今的快餐江湖,早已進入高手對決階段。短短3年,包子客從街邊土LOW店發展成幾十家連鎖直營的品牌門店,開一家火一家,成為名副其實的“排隊王”。
各地餐飲同行來濟南考察包子客後,常常會很激動:
原來,包子不再單單隻是早餐屬性,而是可以一日三餐。可以說,這是包子客在商業模型上的創新,也是對包子品類最大的貢獻。
包子品類最大痛點就是早餐屬性太強。如果一個店隻能賣一餐,統算房租成本、人工成本,如果位置不好、流量不夠,就很難支撐一家門店的生存。
所以,傳統包子店都以夫妻老婆店為主,老闆即是員工,開包子店賺的“高工資”(巴比饅頭的加盟商也多是夫妻)。
一旦企業化管理,就很難賺到錢。也正因為如此,把包子做大的品牌一直很少。
遍布街頭的濟南包子店大都是10多平方米的外帶門店,顧客買了帶走吃,也基本隻是賣早餐。
包子客,通過包子 粥 菜的産品組合,第一個做成讓顧客進店吃、變成一頓飯的包子店。
從早餐窗口店,變成一日三餐快餐廳,從外帶食品,變成一頓飯。包子客幫助包子品類升級了商業模式,拓展了新的消費場景。
也隻有這樣,包子才能有機會像米、面、餃子、馄饨等品類一樣更大的市場規模,這也是餐飲同行看了激動的原因。
03
小吃的半壁江山
4萬億的餐飲市場份額,小吃小點占了将近半壁江山。
根據《2019中國小吃産業餐飲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這兩年中式快餐門店增速超過餐飲大盤平均漲幅,整體份額從40%升至接近50%。
事實上,多數人瞧不上的小吃小點的這門生意,但因巴比饅頭的上市,讓小吃小點品類市場後暗藏的機會浮出水面。
從巴比饅頭官方數據來看,巴比饅頭的直營店毛利率能達到60%左右。有些包點品牌年營業收入多則十幾個億,少則也能賺取千萬級别的利潤,更有些像鼎泰豐的小籠能走出國門,揚名國際。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吃小點品牌走上規模擴張的快車道,實際上得益于中國城市化改造與消費升級的紅利。
小吃小點本身就“自帶流量”,也最貼近民生。
它并不局限某一類人群,某一經營時段,某一消費場景。就餐動機也很明确,周一至周五都存在大量的需求。
包子搭配豆漿就能解決一頓早餐,餃子也可以對付一下工作日的午餐,當胃口不好,來碗馄饨能緩解不适……小吃小點本就是日常飽腹的必須品,能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
盡管疫情當下餐飲行業遭遇重創,但最先恢複的也是剛需的小吃小點。
再者,小吃和正餐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恰恰是因為“小”,能減輕消費者對價格的承受負擔,所以也賦予品類更高頻的消費場景。
畢竟一頓飯上百可以接受,可頓頓飯上百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負擔不起。所以,比起人均動辄過百元的大衆餐飲,小吃小點才是民生剛需。
中國的饅頭、小籠、馄饨等,完全有條件做成中國的麥當勞、肯德基,因為小吃點心是容易标準化的,而傳統中餐卻不行。
入行門檻低,産品線相較于中餐更單一,技術含量較低,相對于其他餐飲品類,小吃小點的産品及模式更容易被标準化。
參考文章:
深度分析 | 萬億早餐賽道裡的“包子江湖”包子品類将成2021最火品類:解剖包子客火爆的底層邏輯【聲明】本文部分内容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禁止商用,如有侵犯任何機構、企業或個人等的知識産權,請聯系删除,本平台将不承擔任何責任。未經本公衆号授權許可,任何機構、企業或個人不得轉載、修改、摘編或以其他方式複制、傳播本平台原創作品,否則需承擔相應法律後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