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追求服務品質

追求服務品質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8 19:30:14

來源:人民網

上世紀90年代,福建省理工科院校布局相對不足,直接影響了該省此後十多年的工科研究生教育發展。理工科學位點布局不合理的問題在福州大學(以下簡稱福大)一直延續到2008年。一次醍醐灌頂的總結,激發了該校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原動力。

靠着一代人的智慧與努力,曆經15年的奮起直追,福大書寫了工科研究生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在這個過程中,福大圍繞産教融合,設立了“定制化”專班,以訂單式培養産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建立了新型聯合培養機構,包括校地企聯合辦學模式——泉港模式、晉江模式,将學院/實驗室辦到産業集群區;成立了新型産學研創新研究中心,把企業研發中心辦到大學。這一系列大膽的改革舉措,成為福大研究生培養對外交流的名片。

福大先後入選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院校,擁有1個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和3個全國“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領域”;2次榮獲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二等獎,獲獎數量位列全國第16名、地方院校第3名。

15年,闖出一條地方院校之路

2008年丹桂飄香之際,正值福大舉辦建校50周年慶典。掌聲飛揚、共襄盛典的背後,一群求真務實的福大人深刻反思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問題。

追求服務品質(服務需求追求卓越)1

福大先控中心校企雙導師指導研究生開展“工業互聯網通用平台測試床開發與應用”課題研究。福州大學供圖

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所以服務福建省工業發展為己任,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的地方原“211工程”建設大學,研究生層次的辦學格局與學校定位不盡相同。

他們把問題總結為兩方面:一是碩博士授權點的布局與服務需求不相适應,需要進一步完善工科學位點布局,特别是福建省内沒有工程博士點,高端工程研發人才匮缺嚴重。二是工科研究生,特别是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科産教融合培養機制不夠完善、追求卓越的培養體系不夠健全,培養質量有待提升。

面對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15年來,福大始終圍繞“服務需求,追求卓越”這一主線堅持開展工科研究生教育研究與實踐探索。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走出立德樹人的“福大路徑”。大力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推進三全育人提升計劃,完善立德樹人的思政教學體系。發揚傳承福大“三種精神”,引導研究生勤奮學習、全面發展、追求卓越。建立培養單位主要領導給研究生上黨課(思政課)制度。如2020年9月2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大校長付賢智以《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奮鬥者》為題,為福大光催化研究所碩博士研究生上思政課;2021年12月9日,福大黨委書記陳國龍為青馬班學員講授專題黨課。

不斷調整規模結構、優化學科布局,開展服務需求的“福大行動”。主動對接福建省産業轉型升級需要,通過以下六個舉措優化學位點布局,加強急需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建立學位點動态調整機制,調整、裁撤一些學位點,增設産業發展急需學位點;通過自主設置二級學科,探索建立交叉學科;加強化學、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建設,促進理工交叉融合發展;發展工程碩士點,主動控制學術型碩士、适度增加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實施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培育計劃;重點推進新增工程博士培育計劃。

強化創新實踐能力,打造提高質量的“福大模式”。通過實施課程教材提升計劃、導師隊伍提升計劃、科教融合提升計劃、産教融合提升計劃、創新文化提升計劃、質量管理提升計劃,構建創新導向、追求卓越的專業培養體系。2021年,福大獲邀作為唯一的地方院校代表,在教育部關于加快“雙一流”建設專題研修班上作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教育的經驗介紹。

通過系列變革,福大的學科布局更加優化。2021年,該校一舉獲批5個博士點,獲批數量位居全國第6位。其中,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2個專業學位博士點的獲批,填補了福建省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的空白。到2022年,福大學位點覆蓋9個學科門類,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由2008年的4個增加到14個(工科8個),另有3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工科21個)、2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工科9個)。

學位授權點布局實現了對福建省産業新體系的全面覆蓋。其中,對福建省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機械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産業實現了全覆蓋,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物與新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新八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了全覆蓋,而對紡織、鞋服、食品、冶金、鋼鐵、制漿造紙、林産加工等主要産業的覆蓋率也超過93%。

定制化專班,探索研究生聯合培養升級版

交換機中,散熱風扇在高速飛轉着,産生的振動噪聲惹人心煩。更麻煩的是,振動還易導緻連接器脫落,由此帶來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觑。

追求服務品質(服務需求追求卓越)2

這一行業共性難題涉及測試儀器、振動力學、材料等多學科知識,如何徹底化解這一難題?福大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索性來了一場課程改革,而這門新升級的課程将在專業碩士産教融合專班(以下簡稱專班)開設。

近年來,福大開展專班定制化培養研究生的探索。專班的特點是深化單一大企業需求,單獨下達招生指标(小規模)、校企聯合制定培養方案、單獨設班管理。比如,我國網絡設備三大廠商之一的銳捷網絡與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共建銳捷網絡專班;物聯網處理器芯片領先企業瑞芯微電子和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共建瑞芯微集成電路設計專班;世界化工企業排名第29位的上市公司萬華化學與石油化工學院共建萬華化學班。

單看“專碩”“定制”兩個概念,似乎繞不過一些老問題——我國專碩人才培養最大的诟病是與學術型碩士培養差别不大,都是長于理論短于實踐;定制班則由于限定了學生畢業去向,近年來在高職中逐漸“降溫”。

如何尋找企業與學生的契合點?

導師多以項目制把研究生帶入實際生産情境中,在雙方磨合中留住人才。以往專碩實踐環節并不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實踐經曆和學位論文的結合度不夠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針對性也不強;企業辛苦培養了人,就業時隻簽兩三名學生,導緻部分企業敷衍對待,把專碩當本科生使用。

“如果說從前的招聘模式中,企業與學生一面之緣不夠了解,那麼以專班的形式成規模定制化培養,則是讓學生與企業有了‘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講求‘瓜熟蒂落’,在過程中作選擇。”時任福大研究生院副院長常凱說。

考慮到在人才自由流通的當下,就業時專班畢業生還會有一定比例流失,因此專班開設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與企業簽協議,談妥究竟是完全開放就業,還是有條件開放就業,如要求歸還一定比例獎助學金等。

以福大與工業和信息化省級龍頭企業——億力科技合作開設的“大數據産業”專班為例。該專班具有以下六個特點:合作形式為單列名額,校企聯合制定培養方案、單獨設班管理、企業全程深度參與學生培養和論文研究;合作規模每年會根據需求調整,在2021年招生20人;企業為專班學生設立獎學金;在實踐環節,利用校企資源,擇優選派學生赴國内外分公司開展短期實踐,提升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除課程學習外,全程在億力培養,學位論文選題均來源于企業亟待解決的前沿實際問題,實現專業實踐與學位論文的深度融合;聯合培養期間表現優秀的學生,畢業後可直接入職億力。

“當‘專碩’遇上‘定制’,發生改變的不是隻開一門新課,而是一條龍式的變化。”福大研究生院副院長黃文峰說。

晉江模式、泉港模式将學院/實驗室辦到産業集群區

位于閩南的泉州,街頭至今回蕩着《愛拼才會赢》的歌聲。

這裡不僅是“愛拼才會赢”這一閩南精神傳承的重地,下轄的泉港區還是福建省石化工業的龍頭地區,石化産值約占全省1/4;下轄的晉江市是全國4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入選“2021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

無法打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之間的“最後一公裡”是很多高校辦學的共性問題。在這裡,福大積極探索“晉江模式”“泉港模式”,成為解決“最後一公裡”問題的排頭兵。

2014年,福大與泉港區人民政府、福建石化集團共同成立了石油化工學院。“泉港模式”培養化工類研究生,每年招生300人左右。泉港校區通過“前校後廠”的模式,助力打通“中試”環節,将政府财政、社會金融、企業等力量聚集到科技成果轉化中,補足中間環節,在校内建設中試基地、實驗基地、衆創空間等實體,形成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鍊條。

在打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的“最後一公裡”上,福大晉江校區是一脈相承的。

2015年,福大與晉江市簽訂共建福州大學晉江校區協議,培養面向晉江先進制造業、微電子産業的交叉融合型、創新融通型高層次專業人才,研究生招生規模每年300人左右,涵蓋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

它并不是一座普通的校區,更不是某一模式的複制。在園區布局以及規劃建設等方面,福大創造性地實行“兩院兩園”布局,即先進制造學院、海洋學院,以及福大國家大學科技園晉江分園和福大大學生創業教育園。

福大先進制造學院于2019年6月在晉江校區成立。在全日制研究生培養上,該院建立了“德智體美勞,政産學研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引入政府、研發機構、企業、行業等各方資源協同育人,深入推進産學合作、産教融合、科教協同,構建多學科交叉創新實踐平台和聯合培養實踐基地,組建多學科導師團隊。

圍繞晉江鞋服、紡織、食品、裝備制造、新材料、微電子集成電路等産業發展的需求,福大先進制造學院與安踏、恒安、晉華、晉工機械、七匹狼等晉江龍頭企業開展合作,提升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複雜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幫助企業解決産品開發和升級難題,為企業轉型提升創新動力。2021年,該院各類科研項目經費達1908萬元,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此外,2019年11月,福大和晉江市政府共建的“福州大學-晉江微電子研究院”在該校晉江校區落地,項目總投資超1億元,立足于原創性與基礎性技術研究,吸引國内外半導體領域高端人才,面向産業與應用,開展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藝和新産品研發,是晉江半導體領域高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福大副校長楊黃浩表示,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了高層次人才培養、科研轉化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之間“最後一公裡”問題。

新型産學研創新研究中心把企業研發中心辦到大學

綠樹蔥茏、水光潋滟,占地320畝的福大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科技園),主建築是一幢弧形大樓,U形建築群的整體設計,仿佛張開了有力的臂膀迎接更多企業、學子的加入。

科技園坐落在福大主校區旗山校區,現已入駐企業200餘家,轉化學校科技成果50多項,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1家。

高校聯合入駐科技園的高新技術企業培養工科研究生,是一種“零距離融合”的産教協同育人模式。其中的典範——先進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先控中心)是由福大與福建中海創集團共建的新型産學研創新機構。福建中海創集團是國内規模最大的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提供商之一。企業提供價值超3000萬元的儀器裝備、面積超5000平方米的科研用房;還有60多位工程技術骨幹在先控中心開展項目研發;學校有20多位教師依托先控中心開展研究,電氣學院研究員鄭松擔任先控中心主任。

追求服務品質(服務需求追求卓越)3

福大先控中心研究生參與研發的“雲機器人”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圍棋大賽中與柯潔對弈。福州大學供圖

組建12年來,先控中心一直積極探索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相關領域的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立足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校企師生協同創新,實現産學研合作共赢,校企合作特色鮮明,樹立産教融合典範。

引入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機制。雙方共同設立學術委員會和管理、研發、技術、工程四大中心。

校企共建研究生課題項目庫。以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為導向,圍繞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行業的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設立課題項目庫。

校企共同、全程培養研究生。由校企共同選拔優秀導師參與培養全過程,建立聯培學生的遴選制度,共同完成專業課程、課題研究内容和工程實訓環節設計,形成集課題管理、軟件研發、技術應用、工程實訓、成果工程化等關鍵環節于一體的産教融合教學體系。

提供充足經費、強化過程監督管理。企業每年提供專項運行資金50萬元,設立研究生課題監督小組,依照企業創新項目管理辦法,嚴格跟蹤研究生課題實施進度,每周考核。

新型産學研創新研究中心累計培養研究生50餘名,部分研究生畢業後就職于華為、中國移動、海康威視、美團等知名企業,成為研發骨幹力量,部分研究生進入東南大學等知名高校讀博深造。校企雙方聯合申報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将研究生培養與國家戰略、企業關鍵技術突破相結合,培養跨學科複合型創新人才。研究生深度參與研究成果轉化,幫助多類行業用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

例如,雲機器人智能圍棋對弈系統實現人機對壘,在“2018年中國數字峰會”中得到廣泛關注,先後與世界冠軍柯潔、聶衛平“交手”。從該機構“走出來”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信息控制系統,已應用于振華重工集團意大利VADO碼頭的堆場監控系統。

近3年來,先控中心成功獲得工信部等一批重大科研項目,累計經費超1.2億元;合作以來開發專業課程培訓事例和科研裝置超20套,已入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博士生社會實踐基地;并被全國工程教指委官網作為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進行報道。

課程建設,讓教學不斷有“活水”湧入

馬拉松與企業管理,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為什麼能吸引如此多的研究生認真聽講,甚至連連叫好、互動頻繁?這是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晉江青年商會會長李子興給該校2020級研究生講授“從馬拉松精神到企業經營之道”課程時的精彩一幕。

這一自2020年新增的“工程管理”課程,引入了晉江知名企業家,以企業的創業曆程、企業項目研發管理和企業經營管理等事例的方式開講。該課程被納入研究生必修的公共素養課,也是福大創新研究生課堂的一個縮影。

追求服務品質(服務需求追求卓越)4

福建陸地港集團總經理、晉江青年商會會長李子興在晉江校區講授“從馬拉松精神到企業經營之道”。福州大學供圖

在研究生課程的開設上,福大彰顯了自身特色。自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嘉錫創校伊始,該校逐漸形成了理工結合的傳統。“福大行動”的一個重點是加強化學、數學、物理、力學等基礎學科建設,促進理工交叉融合發展。

加強工科研究生數學公共課程建設,根據不同專業對研究生數學基礎和能力的需求,對研究生數學類公共課(概率統計類、科學計算類、矩陣函數類)進行分層分類精準教學,構建“五位一體”質量保障體系與控制閉環。

校企合作開設工程實踐課程,如福大電氣學院與萬山電力咨詢設計有限公司聯合開設的專業學位案例教學《基于BIM技術的輸變電工程設計》,讓研究生充分了解行業産業的熱點和難點,主動将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借助企業實驗室進一步提升其運用知識解決生産實踐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了研究生的學習熱情,開闊了視野。

破除壁壘,建設交叉學科共享課程,新開設的《人工智能與醫工融合概論》《深度學習理論與實踐》《人工智能與集群無人機基礎》等課程面向全校研究生開放;打造工程與管理交叉課程,開設《工程學創新》《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等研究生公選課。

福大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黃劍東表示,通過“打造入腦入心思政課程、培育德智并重專業課程、開拓體育美育素養課程、創新産教融合實踐課程、豐富交叉學科共享課程”,五位一體,協同推進,充分激發任課教師創新活力,全面構建新時代優質研究生課程體系,切實提升了研究生知識創新和實踐創新能力。

辦學顯成效,綻放人才培養華彩

曆經15年的精耕細作、銳意進取,福大改革成效顯著——

創新創業競賽表現優異。研究生在國際國内高水平學科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近10年來,該校研究生獲國家級學科/創新創業競賽獎項326項,其中工科類236項(占76%以上);在七屆中國“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工科研究生為項目負責人或團隊主要成員斬獲8金8銀9銅;2人榮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榮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1項。

比如,2018年生物化工博士生團隊負責的“降糖貼劑:胰島素無痛給藥先行者”,2020年材料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組成的團隊負責的“磁晶科技—國内首創光電通訊器件的核心材料供應商”分獲第四屆和第六屆中國“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金獎;計算機應用技術與應用數學專業的研究生獲國際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競賽“三連冠”。

優秀的學位論文湧現。福大工科研究生學位論文優秀率、抽檢合格率在全省均名列前茅;福大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博士生鐘劍鋒獲全國機械博士論文最高榮譽;2019年福大成為獲評中國電子教育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唯一地方高校。

高水平應用成果成績顯著。工科研究生在創造發明、推進科技進步和成果轉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近10年來,福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120多項。2019至2020年,福大獲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6項,居全省高校之首,創曆史新高。研究生起到研發生力軍的重要作用。在福大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中,工科研究生共有86人次作為主要完成人獲獎55項(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1項、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占全校獲獎總數的40%左右,其中電機與電器研究生陳亦文和陳豔慧作為第2和第3完成人研發的高頻環節逆變技術及其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另外,福大作為參與單位的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中研究生共有50人次、參與獲獎25項。

高水平學術成果助推學科建設。ESI高被引論文的第一作者(或導師第一研究生第二)近60%為研究生。研究生已成為學校科研工作的主力軍,有力助推福大ESI學科排名提升。截至今年9月,福大工程學排名居全球前1.676‰,計算機學科名列全球前3.867‰,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全球前1.58‰。

其中,我國柔性高分辨X射線成像技術發表在《自然》上,論文第一作者為福大博士生歐翔宇。這項技術入選由教育部科技委組織評選的202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這也是福建省省屬高校首次入選。該技術成功突破了傳統X射線成像技術的固有限制,我國高端X射線影像設備及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有望改變。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15年的奮鬥之路,福大研究生培養終綻放育人華彩,為人才培養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