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因而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豬肉是我國國民的主要肉食來源,随着人們對豬肉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我國養豬産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然而,傳統的養殖方式不僅豬的健康以及豬肉的品質安全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時對自然生态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豬生态養殖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豬技術,不僅對傳統養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效的解決,同時提高了養殖産業的安全性,非常值得大力推廣。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就豬生态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豬生态養殖技術的概述
生态養殖技術具體包括動物的飼養環境衛生、飼料喂養情況、疾病的預防工作以及資源的高效利用等,因而可以說是一項較為複雜的系統工程。而豬的生态養殖一般是指在飼養過程中,為豬隻提供綠色,無農藥、重金屬以及其他添加劑的飼料,使豬隻在自然條件下得以健康生長的一種養殖方式。在豬的生态養殖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沼氣池将豬隻所産生的糞便進行發酵,将所産生的沼氣作為能源來滿足農民日常的生産以及生活所需。此外,豬隻的糞便還可以作為農産品的肥料以促進其生長,進而實現真正的無污染。
二、豬生态養殖的選擇标準
首先,應當保證所選擇的養殖場地具備良好的通風以及排水條件,盡可能選擇地勢較高同時不存在污染的區域。養殖場應當位于下風向,同時遠離屠宰場或者交易市場。與此同時,應當适當處理用于病死牲畜隔離的空間,在生産區與生活區之間留出足夠的緩沖帶。
豬生态養殖的養殖戶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基礎,同時保證擁有充足的可供周轉的資金。應當為生豬的養殖地點配備較為齊全的水電路,保證其交通幹道較為便利,同時水源充足。應當保證飲用水源的潔淨。此外,還需保證養殖地點的大氣環境能夠符合相關特定指标,對存在毒害性或者放射性的土壤物質進行全面的清除。
三、豬生态養殖技術
3.1 為豬隻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豬的生态養殖技術對環境要求較高,因而養殖戶必須對豬圈的環境進行認真分析,尤其要保證豬圈地面所鋪設的材料具備良好的吸水性以及滲水性,能夠符合生态型特征,要保證圈舍内的通風以及幹燥,對豬圈進行定期消毒,以防因細菌的滋生而對豬的生長以及健康造成影響。此外,還需搞好豬圈四周的環境衛生工作,對養殖密度進行有效控制,對糞便進行及時處理,進而有效提高生态豬的質量。
3.2 沼氣利用技術。在豬生态養殖過程中,由于會産生多種廢物,這些廢物如果排放到大自然中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因而,可以将廢物排入沼氣池當中以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要保證沼氣池的安裝位置合理,盡可能選擇具備良好通風性同時位置較高的區域。排入沼氣池的廢物經過發酵以後就可以形成沼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同時可以有效改善周圍的環境。
3.3 循環養殖技術。豬的循環養殖技術就是在生豬的養殖過程中,将豬養殖、沼氣以及種植三者進行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養殖方式。循環養殖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合理的配置資源,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進而保證生态養殖。其具體做法為:在豬圈附近建設沼氣池,對豬隻排出的糞便通過沼氣池進行發酵,其發酵所剩餘的沼液以及沼渣則用于農作物種植,進而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1]。
3.4 發酵床養豬技術。發酵床養豬技術不僅無污染,而且零排放,可以同時實現糞便處理、環境控制以及有機肥的處理。發酵床養豬技術所使用的墊料,就是将菌種、稭稈以及鋸末粉均勻攪拌産生的發酵物。在養殖過程中,豬隻對墊料的翻拱可以實現糞尿的充分混合、分解以及轉化,在實現無毒、無臭、無害、無味的同時,對微生物将糞便溶解從而生成有機肥,有效解決的豬的糞尿問題。此外,發酵過程中所散發的大量熱量,可以升高墊料周圍的溫度,實現高溫滅菌。
3.5 林下養殖技術。林下養殖技術就是在養豬過程中将豬舍與林地結合使用,在降低養殖污染的同時,緩解農村土地的緊張現象,進而提升豬肉的質量。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應選在天然林地,從而使豬隻免受危害。
3.6 原生态放養技術。原生态放養技術就是養殖戶在日常的飼養過程中為豬隻提供的最為自然以及原生态的一種養殖技術。可以結合豬隻對雜草、群居以及愛拱地的喜好,為其開發各種荒山以及荒田作為其養殖場所,在此處為豬隻搭建棚舍,使其在圈定的範圍内自由活動,為豬隻喂食農副産品的殘渣以及鮮草等。豬群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其所産生的糞便可以在山間以及田間進行直接排放,從而有效提高了土地的肥力,進而實現資源化的有效利用。
原生态放養技術可以實現返璞歸真,在人類的能力範圍内為豬群提供一個适合生活同時又親近自然的環境,幫助豬群提高其抵抗力,增強其體質。此外,将豬群飼養于荒田以及荒地内,由于其飼養密度較低,從而使得豬群之間疫病傳播的概率明顯降低,進而可以有效提高豬肉的安全性以及品質。但是原生态放養技術也存在着其自身的缺點,一方面植被極容易遭到豬群的破壞,另一方面這種養殖方法其養殖生産的效率較低。一旦出現了較大的疫情,很難得以有效的控制。
3.7 疫病防治。
3.7.1 預防為主。在豬的生态養殖過程中,應當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首先,在對豬隻品種選擇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具備較強抵抗能力的品種;其次,應為豬隻增加其舍外活動的時間以及次數,從而确定較為合理的管理方式;此外,要對豬隻的飼養密度進行有效控制,盡量提高豬隻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從而盡可能減少豬隻疾病的發生。
3.7.2 加強消毒。在日常的飼養過程中,必須要做好飼養場内的消毒工作,從而對疾病進行有效的防治。例如,在飼養過程中,可以采用清水、水蒸氣、生石灰、鉀肥皂以及石灰水進行消毒。在消毒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必須将全部豬隻趕出以後再進行消毒,消毒工作完成以後必須進行全面的清洗[2]。如果養殖過程中出現鼠害,應采用國家允許的殺鼠産品對老鼠進行全面的消殺,在此過程中也要注意保證豬隻的安全。
3.7.3 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成獸藥以及抗生素。在進行預防性治療的過程中,嚴禁為豬隻使用化學合成的成獸藥以及抗生素。如果豬隻已經患病,應當首選中藥治療,或者采用植物性藥劑。在豬隻的生态養殖過程中,除了為豬隻接種法定的疫苗以外,對于飼養周期少于一年的豬隻,在對其進行常規獸藥的治療過程中,僅能接受一個療程的對抗性治療,否則豬隻不能進行銷售。
3.7.4 不得使用轉基因疫苗。在豬的生态養殖過程中,嚴禁使用轉基因疫苗。對于一些低溫保存的疫苗,必須要待其恢複至室溫以後,才可以為其接種。在抓取仔豬以及保育豬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輕拿輕放,同時快速注射疫苗,從而盡可能減少豬隻的應激反應。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免疫接種。在接種之前必須進行充分的消毒,在豬隻空腹狀态下進行集中接種,接種工作完成以後還需定期對豬隻進行查看。
結 語
豬的生态養殖技術因其綠色安全,同時所産豬隻品質優良并且口感獨特,具有較高的市場競争力,因而其養殖前景十分廣闊,值得大力推廣。在豬的生态養殖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适宜的方式,進而使生态發展深入到農業發展的各個層面當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