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吳亦凡的一條視頻回複,“李雪琴是誰”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這位北大畢業的李雪琴,瞬間紅了。于是她趕緊“趁熱打鐵”,接連喊話籃球明星郭艾倫、搜狐CEO張朝陽等人,均得到本尊回應,終于,她妥妥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網紅”。
故事依然在繼續。
就在近日,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3》靠着妙語連珠的表演,成功闖入脫口秀大會總決賽,并成為本季受人矚目的“奪冠熱門”。
從未講過脫口秀的她,卻成了場上最耀眼的光在男性演員為主流的脫口秀舞台,第三季的女性選手蓄勢而來,成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閃光存在,而一個名叫“李雪琴”的東北女子,之前從未講過脫口秀的她,憑借自己的野生幽默與強大實力,成功殺入《脫口秀大會3》總決賽,讓一群專業脫口秀前輩亂了陣腳,甚至感到了職業危機。
伴随段子火起來的,還有粉絲飙漲——抖音粉絲587萬,微博粉絲216萬。毋庸置疑,隻要李雪琴出現在《脫口秀大會》舞台,粉絲數還會漲。
經由“看脫口秀不嫌事大”的楊天真撮合,她與王建國的“一建鐘琴”、“雪國列車”CP,更是給本季《脫口秀大會》帶來一波最火熱的流量,而當李雪琴與王建國四目相對,兩人眼裡閃閃爍爍的小星星,也是情到深處最自然的流露。
面對熒幕與公衆,甚至質疑,李雪琴都勇于展現自我、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不是迎合社會眼光,被主流看法左右,這或許才是真正女性力量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李雪琴才是這個時代最不可或缺的女性喜劇人。
你以為天生錦鯉體質的她,卻是天賦異禀的北大學霸
要不是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3》的舞台上大放異彩,恐怕很多人對她的認知還停留在2018年。
眼看再過一年就能熬出頭,2019年即可順利從紐約大學教育學研究生畢業,但愈演愈烈的抑郁症讓她無能為力,最嚴重時,連課都上不了。萬般無奈下隻好辦理了停課休學,幹脆回北京治病。内心的難受揮之不去,何以解憂?唯有溜達。
一天,她溜達到清華大學,看到遊客們老興奮了,正圍着校門拍個不停。也許是氛圍使然,鬼使神差地,李雪琴也打開手機攝像頭,拍了一條“到此一遊”般的抖音——短視頻中的她面無表情,素顔出鏡,張口就來,滿屏的東北味兒:
“吳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來到了清華大學,你看這是清華大學的校門,多白。”
就是這樣,作為吳亦凡的鐵杆粉絲,李雪琴拍攝了一系列視頻并在微博上瘋狂@吳亦凡。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她竟然得到了吳亦凡本尊的回應,甚至回應内容與模式都如出一轍:
“李雪琴,你好,我是吳亦凡,别管我在哪,你看這燈,多亮。”
這些向明星喊話的短視頻,一開始其實隻是排解無聊的一種方式,沒想到卻讓李雪琴走紅,她繼續趁熱追擊,又喊話了籃球明星郭艾倫、搜狐CEO張朝陽等人,均得到本尊回應,這下子,她妥妥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網紅”,而李雪琴這波操作也被譽為是教科書級别的“蹭熱度”。
或許,第一次看到她這些短視頻的你,也如我一樣,會覺得,咋看都像是一個鐵憨憨。但看過後,又覺得這些短視頻背後躲着一個多麼赤誠的靈魂,她帶着偶像吳亦凡在北京各處打卡時的那傻乎乎的勁兒,透着一股認真與可愛,人們紛紛把她看作“追星錦鯉”、“抖音網紅”,記住了這個頭發顔色經常變化、滿嘴東北味兒的姑娘,記住了每次開場的經典台詞“大家好,我是李雪琴”。
當然,也有不少人覺得,李雪琴的爆紅有點莫名其妙:不就是說了個門,為啥吳亦凡就回複了呢?
殊不知,李雪琴的喊話裡有真實自白,有出其不意,有反差萌,還有荒誕的喜感,更重要的是,還有她那令人矚目的學霸人設:北大畢業、紐約大學海歸。
她從生活漩渦中掙紮而出,卻把播種快樂當成大事去做
李雪琴這種看似出身精英教育系統,卻依然保留有毫不矯飾的草根情結,這跟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原生家庭幸福與否,深刻影響着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與自我塑造。
有次采訪中被問到,為什麼喜歡吳亦凡,李雪琴坦誠的回答真叫人心疼:“看他的樣子應該是從小就被保護得很好,沒啥煩惱,因為我沒有過這種生活,我從小就生活在了一種漩渦裡。”
有關家庭變故,李雪琴曾語焉不詳透露過:
“初三時,家裡出了事以後,我就覺得我一定得撐着,我不能倒……那個時候我媽情緒不好,我初三的時候,我是我媽唯一的發洩出處。就可能我寫完作業,在家看個電視,我媽就會把我一頓罵。我就得忍,我就得哄她。那個時候我從來沒有在家人面前哭過,我每天上學,在外邊哭,難過了哭完再回家,然後把我媽安撫好。”
由此可見,初三那年對于年少的李雪琴而言,是多麼難熬。
要知道,當時的她正處于一個人心理發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青春期,她卻因為生活所迫與自我設定,開始扮演起“母親的母親”。這樣的角色,光是想想都會覺得腳底像灌了鉛似的沉重——對媽媽強烈的責任感,讓她不得不以“鬥士”的身份出場,她必須要照顧好媽媽,她必須要成績優秀,因為她不想讓自己因父母離異而被人看不起,被人說閑話。
李雪琴被迫早熟、被迫強大起來,去安慰和照顧還是“孩子”的媽媽,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媽是一個小女生,她是我帶着長大的,她不是能照顧我的,這個家庭是我撐起來的。”
好在生活不會虧待認真生活的人,2013年,她以遼甯省自主招生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大。
有些報道裡,李雪琴被描述成父母婚姻不幸的受害者,對此,她苦笑:“不少人說,看我的段子,笑着笑着就哭了。但如果我不快樂,怎麼把這些事講成段子?很多人會既定地認為離婚對孩子來說是痛苦的。”
對于别人給予的同情,李雪琴覺得沒有必要。畢竟,就算當初再苦再難,她也憑借一己之力,從生活的漩渦中一躍而起,甚至她還覺得母親是個特别酷的女人,母親會帶着她染好看的頭發,母親會為她屏蔽外面的不快樂;父親也是個很開明的人,從不會催她找對象、結婚,會希望她“出去闖一闖,做點有貢獻的事”,還支持她講脫口秀。
最讓人動容的一幕,發生在發生在2019年6月30号。那是她走紅半年之後的一天,父母買了一個生日蛋糕,專程從鐵嶺送到北京來,為女兒慶祝生日。
一路颠簸,蛋糕在半路上就被壓壞了。但是,父母這個充滿儀式感的舉動,将李雪琴的心都融化了——那天,她沒有化妝,染了半白半紫的頭發,穿個軟趴趴的黑T恤,在鏡頭前對着那半拉壓壞的蛋糕,哭得像個淚人。這是個關鍵時刻。這個壞掉的蛋糕,讓她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來自父母的疼愛,那一刻,那麼多年的故作逞強,那麼多年的佯裝快樂,一切的一切,都值了!
從此,李雪琴更喜歡分享生活情緒,拍視頻、寫段子,讓人獲得快樂或希望。“能讓你樂兩分鐘,是我的功德。”
“生活很糟糕的人,是不需要(喜劇)創作的。”李誕曾評價李雪琴。确實,她信手拈來即可把生活編進段子,通過逗人發笑的方式,跟更多的人産生共鳴與連接。
努力活出滿身才華的自己,卻還把自嘲與謙虛品質發揚
李雪琴成了脫口秀大會上的“一匹黑馬”,隻要她慫拉着臉,往台上一站,慵懶地把一隻手擱在話筒支架上,觀衆就忍不住樂了,而她抱怨老闆苛刻,吐槽網紅煩惱,坦誠交代自己在北京混不下去,幹脆打道回府回老家鐵嶺......很顯然,她屬于那種“講什麼,火什麼”的類型。
《脫口秀大會3》半決賽更新當晚,#李雪琴才華#登上微博熱搜,微博大V們、文化界人士集體刷屏,俨然舉行了一場“花式吹雪琴”大賽。
李雪琴從小到大,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高中就讀于當地最好的高中。北大去遼甯自主招生時,她沒有什麼特長加分,僅靠考試成績就拿到了第一名——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她的微博内容,特别接地氣,大多都是分享的生活日常。但她對于書籍的熱愛,是毫不掩飾的。今年6月25日,她就曬出自己拿到作者簽名的好書照片,配文極簡——秀。就這麼一個甚至連标點符号都懶得打的字眼,卻淋漓盡緻的展現出書迷拿到簽名那一刻最嘚瑟的小心理。
李雪琴不是那種動辄把“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之類的話語挂嘴邊的人,但她在脫口秀大會上的表現,我一場都沒有落下,對她的稿子十分之佩服,她的内容往往不會太長,有時候你會覺得她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但她又能恰到好處的圓回來,并且圓得極為連貫與精彩。
作家赫爾曼·黑塞曾說:“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這得益于她這麼多年來的飽讀詩書與厚積薄發。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脫口秀演員絞盡腦汁才擠出來的稿子,到李雪琴那裡似乎也是難題,而她自己也總是吐槽寫不出來,但每次比賽,她的表現都能将全場逗樂,她看似三言兩語的語言輸出,實則是獨具匠心的編排,是深谙聽衆情緒按鈕的體現。
其實,那些讀過的書,就像吃過的食物一樣,它們會融進我們的骨與血,在潛移默化中讓我們脫胎換骨,成為更優秀的自己。腹有詩書也好,妙語連珠也好,是時間的力量,也是堅持的力量。
更讓人敬佩的是,李雪琴不僅擁有才華,她還能保持謙虛,偶爾自嘲。很多人誇她“天賦異禀”,而她卻淡然處之,甚至還在微博上坦言相告,說“天賦”的帽子太大了,戴得她腦瓜子嗡嗡的,還說自己是偶爾靈感迸發,就不要再誇了。
甩開怨天尤人的論調,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守護神
不管順境,還是逆境,李雪琴更多的是内觀與主動。
彼時,李雪琴靠着優秀成績,一路高歌猛進,叩開了北大之門并順利畢業;而今,李雪琴靠着一場場精彩表現,闖進了脫口秀大會的半決賽。那曾經因追星喊話帶來話題,也招來罵名的李雪琴,靠着自己的回怼,靠着自己的實力,播種快樂,收獲人心。
她是一個很真實的人。她慢慢向觀衆打開自己。就算當年被抑郁症纏身這件事,也未曾擊倒她,她還選擇通過喜劇的方式,讓更多觀衆開心的同時,也滋養自己。
她是一個有才華的人。人家脫口秀前輩寫稿寫到抓耳撓腮、痛不欲生,李雪琴的稿件卻是篇篇精彩,妥妥的爆梗王,讓人沉迷于她的表演,恨不得舔屏N刷。
她是一個有态度的人。當别人質疑她堂堂北大畢業生卻當網紅,說她是“想錢想瘋了吧?”“國之棟梁就幹這個?”“聰明人裝傻真可怕!”的時候,她敢于為自己發聲:
“我北大畢業,就想當廢物”,“北大畢業的怎麼了,北大畢業就不能當網紅嗎?”,“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你不應該用一個很标準的價值觀去說教别人或引導别人”。
她是一個有主見的人。當她做了自己喜歡的脫口秀,别人質疑她裝瘋賣傻的時候,她敢于為自己發聲:
“有人覺得我裝瘋賣傻,我覺得這是對我創作的侮辱。他們覺得當網紅堕落,說脫口秀就厲害,但本質都是娛樂呀,隻是載體不一樣。考上名校隻能說明擅長考試。有時人們會覺得,你畢業于最好的學校,說話時總要上點價值吧?他們期待我講出雞湯式的金句,一看就知道結論的那種。可你沒有經曆别人的一系列思考過程,就得到一個金句、結論,你就覺得受益匪淺?這是不對的,我不喜歡金句。”
她是一個很果斷的人。畢業後她留學紐約大學學英語,原因很實在:“當個英語老師,可太賺錢了。”但當她發現紐約那個圈子崇尚社會精英、狼性競争與優勝劣汰,而她自己本能排斥時,她“逃”回國,就想做點兒自己喜歡的,也想讓更多人因她而變得更開心,哪怕三分鐘都行。
她是一個懂人性的人。當她在紐約大學讀研究生,幾年下來密集接觸了很多精英後,她發現,有的人隻能接受人物身上的美好,卻容忍不了一丁點兒人性本身會有的虛榮心和貪欲時,她坦誠說道:“可是,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有善良也有人性的醜惡。”
她是一個很知足的人。2019年倒數第二天,李雪琴發了條抖音,主題是“幸福是啥”。她去菜市場逛了一圈,說:“幸福是啥?幸福就是點點滴滴,你要是不高興了,就上菜市場,讓大哥給你撈條魚。”寫到這裡,這個排比句式還能循環下去,但歸根結底——她是一個内心強大的人。我不禁想起馮唐寫給女兒的信,跟諸位共勉:
你必須内心豐富,
才能擺脫這些表面的相似。
煲湯比寫詩重要,
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
頭發和胸和屁股比臉蛋重要,
内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面對生活給出的難題,李雪琴給出了教科書般的應對方式,她的勇敢,她的寬容,她的才華,她的幽默,她的真實......都是行走人間的必備良藥。
我們每個人,也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公,不管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也難免要跟生活的苦難打個照面,也難免想做真正的自己,更優秀的自己。
但願,你我也都能擁有李雪琴般強大的内心,足夠的智慧,滿身的才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