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在中國詩歌中有很多文化意象。在屈原、陶淵明、孟浩然、杜甫、黃巢的詩句裡分别有它各自的文化内涵。
屈原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喝朝露,食落花,不願同流合污,在這裡菊花代表高尚。
屈原
陶淵明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為俗務所累,不為五鬥米折腰,活得“自然”,在這裡菊花代表隐士。
陶淵明
孟浩然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等到重陽佳節,菊花盛開,再來和朋友相聚,一起吃雞,談天說地,在這裡菊花代表秋天。
孟浩然
杜甫說:“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菊花開了兩次,時間過了兩載,兩年未曾回家,不免傷心落淚。船在身邊,不能東歸,家鄉遠望,隻有想念。在這裡菊花代表歲月。
杜甫
黃巢說:“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善騎射、喜任俠、粗通文墨,少有詩才,科舉失敗,滿腔憤怒。在這裡菊花代表殺氣。
黃巢
到了明朝,梅蘭竹菊号稱四君子,菊花的文化意義進一步豐富。
花中四君子
一個事物,變成一個文化符号,後人不斷疊加意義,不斷重新闡釋,于是它變得枝繁葉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