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含龍在查看益西康卓家大棚裡新搬出的蔬菜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因空氣稀薄,接電話時,奔走中的裴含龍不停喘息。5月28日上午,他正在去西藏一個偏遠鄉鎮的路上,手機信号很不穩定,但能聽出他語氣裡滿是欣喜:“這個月有個大‘喜事’,我們要把和縣蔬菜種上雪域高原!”
去年7月份,原在安徽和縣西埠鎮農業服務站擔任農藝師的裴含龍被選派,前往海拔4380米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任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剛進藏的兩個月,他全力去熟悉和适應着環境,陪當地老百姓養秏牛、趕綿羊,探讨種青稞、植紅柳,每周至少下鄉兩次。
“昨天下鄉,天上還飄着雪,很多路面有霜凍。”裴含龍介紹起錯那縣,“一日有四季,十裡不同天。”山南市錯那縣共有九鄉一鎮,從縣到最近的鄉來回至少也要兩百公裡,氣候差異明顯。在日複一日的實地考察中,裴含龍終于摸清了當地的農業發展條件——生态環境好,海拔高,光照強。常年氣候幹燥,病蟲草危害輕,PH值偏堿性,适宜發展蔬菜産業,尤其适宜發展夏季高原蔬菜。
“如果把我們和縣的蔬菜引過來,會不會效益可觀?”從那時起,裴含龍便萌生了引進和縣蔬菜的念頭。
但現實的困境也擺在眼前——錯那縣乃至整個山南市的蔬菜産業都處于起步階段。原有蔬菜棚體設計不規範、生産資料匮乏,用工成本高,基礎設施投入不足,蔬菜銷售市場流通不完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蔬菜産業的發展。
在後來的幾次援藏工作會議中,裴含龍找到了“出口”。
“‘南和縣、北壽光’,安徽和縣蔬菜聞名四海。安徽援藏工作隊要讓山南人民在家門口吃上和縣無公害蔬菜,更要把和縣蔬菜生産技術和管理經驗帶給山南人民,通過技術輸入、種苗培育帶動當地群衆脫貧緻富。”安徽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總領隊汪華東在多次會議中提出構想,要求援藏隊員做好市場調研,找準市場需求選品,做好蔬菜生産、加工、運輸、銷售等工作。
裴含龍信心倍增,說幹就幹!2019年10月,裴含龍托人帶來了和縣本地的櫻桃番茄、甜玉米等蔬菜,并及時将蔬菜送到錯那縣一位蔬菜種植大戶家中。
“這是咱們當地的櫻桃小番茄,您嘗嘗!”因為先前多次走訪交流,兩人已經熟稔,裴含龍便開門見山,捧着一把鮮紅圓潤的果子塞到種植戶益西康卓手上。
“這麼小,第一次見,能吃麼?”接過從未見過的番茄品種,益西康卓驚奇而疑惑。裴含龍不作聲,滿眼期待。直到益西康卓把這小小的果子嚼到嘴裡,不住地誇贊“好吃好吃”“清甜可口”,這才自豪地大聲笑起來。
裴含龍趁機跟益西康卓說叨起櫻桃番茄的習性:“别看櫻桃番茄個頭小,它單株挂果多,生育期短,營養價值高。加上西藏這邊光照充足,等到6月至9月溫度高了,出來的甜度會更勝一籌,經濟效益肯定好!”
5月,西藏山南氣溫上升,部分地區冰雪消融,春暖花開。裴含龍和安徽援藏工作隊引入蔬菜的想法也生根發芽。
當月,由安徽援藏工作隊及政府牽線,和縣一家蔬菜龍頭企業——綠緣溫室科技有限公司來到山南市,同當地雅砻投資有限公司商定共同發展山南蔬菜産業。兩家企業計劃共建占地1000畝的蔬菜基地,包含7萬平方米連棟溫室、8萬平方米冬暖式日光溫室、15萬平方米雙坡面保溫溫室等,并配備工廠化育苗流水線車間、農作物稭稈處理及有機肥發酵設備車間及倉儲物流等全套設施,總項目投資約1.4億元。未來可開展高品質蔬菜産品的研發與生産銷售、生态農業綜合開發、蔬菜工廠化育苗、新品種試驗示範種植技術與推廣、體驗式農業觀光遊等。項目建成達産後初期預計年銷售産值約3000萬元,帶動當地就業約200名。
“後期我們将打造出1000畝的現代化設施農業觀光園、國家高品質小番茄産業基地等,形成立足山南、覆蓋西藏、輻射全國的現代農業服務網絡。”綠緣溫室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現在,來自和縣的辣椒、甜瓜、櫻桃番茄等70多個品種的蔬菜秧苗已經在雪域高原的大棚内種破土而出。“再過70到80天,我們在山南市的溫室大棚就能收獲黃瓜、瓠瓜、西葫蘆這些蔬菜了!”裴含龍難掩興奮。
在錯那縣益西康卓家,一批剛剛試種的櫻桃番茄也在靜靜發芽。(郭彤彤 記者 蘇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