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路試筆記》由資深老Z4車主吳越大王撰寫,大家可以訪問小程序,閱讀更多精彩《路試筆記》:
在我準備這篇路試筆記的時候,我才發現Z4竟然“壽終正寝”了。新一代的G29 Z4還遙遙無期不知所蹤,而新Z4與豐田Supra共享底盤,不知開起來又是什麼感覺。
Z4、SLK、TT,分屬于BBA入門小跑,比男生還懂女孩心思,所以一直是女生們的最愛。也正因此,在正兒八經開Z4之前,我一直覺得Z4是個脂粉氣很足的跑車。可真的開過幾次後,發現它卻是個狠角色,一如其跑車的定位。
話說回來,哪台BMW真算是脂粉氣呢?
我那台老Z4,已經絮絮叨叨吹過很多遍了,一言以蔽之曰“爽”。但自營車這台Z4的駕駛感受并沒有因為功率下降而溫柔多少,反而一如老款般純粹直接。
相反,因為2.0T發動機應用,所以在中低速工況中更加友好一些,油耗自然也低一些,不堵車很難過10。還有一點,就是N20發動機的穩定性要比老款好很多,至少很少漏油了。
駕駛Z4會有很多奇妙的體驗,比如因為屁股很短,所以Z4在狹窄車道上轉彎時,隻需“顧頭不顧腚”就可以了。隻要它那個長鼻子轉的過來,後備箱就肯定沒問題。
而它看似巨大的長鼻子,也并非真的大,實際尺寸和5系差不多。隻是因為Z4身材嬌小,發動機艙占比較大,所以顯得不那麼協調而已。
Z4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坐姿很低。
進出普通車輛,我們有個“下車”的過程。而Z4,我們的“下車”僅僅是原地旋轉90°,然後“平移”一下,再直接站起來就行了(感謝人體模特周含露)。
另一方面,Z4将駕駛者安放在極其靠近後軸的位置上,又因為車輛轉彎時的旋轉中心基本就算是在後軸的延長線上,所以相同的方向盤轉角輸入,Z4的駕駛者自轉速度會略快一些,似乎自己沒怎麼移動,就“原地”轉一圈,感覺甚為奇妙。
但是因為駕駛人靠後了,為了追求一個較好的前後軸荷分配,寶馬的前軸又必須放遠一些。于是我們看到Z4的前輪拱後緣和防火牆之間,有着不可思議的遠距離。
我拿出我珍藏多年的皮尺:Z4防火牆(大概就是A柱最前端的位置)到車頭距離約為140cm,占車長32.55%。而一台寶馬525Li的防火牆與車頭距離為121cm,僅占車長的27.38%。
可是如果放的太遠,發動機前置較多,整車的轉動慣量會很大,這是對操控極大的破壞。所以發動機又必須放得靠後一些。經測量,Z4發動機前緣距離車頭為69cm,而寶馬5系為65cm左右。
整車轉動慣量對操控的影響,在很多普通車主眼中,甚至有些工程師眼中,都是不甚重要的事情。但很多看似無解的工程問題或特性,其實都與此有關。這也是為什麼,最頂尖的超跑都要把發動機放在後軸上——轉動慣量低啊!
你看,為了遷就設計師的天馬行空,工程師要做那麼多工作,真的是糾結死了。
再來看看這台車其他的細節——打頭炮的肯定是敞篷功能啦!上面動圖的開篷過程快放了4倍,您可千萬别嫌真車開篷慢哈。
經測定,冬天開敞篷,并不會非常冷,唯獨右耳處(副駕駛為左耳)灌風嚴重,有凍掉下來的風險。
開篷模式下,後備箱小的隻能放個腳墊進去了。如果裡面有異物幹涉,敞篷機構會自動停止,不會搞傷自己。
實際上,敞篷機構一般都很穩定,很少遇見壞掉的。而且在有經驗的師傅手裡,敞篷機構有不少故障是可以打散維修的,不需要動辄就換敞篷機構總成。
這樣的師傅,諾諾有很多位啊!
電動折疊的iDrive屏幕,先進的不像BMW。
而電動折疊屏幕下方,就是圓形的按鍵區域,主要是用來控制空調的。這個設計也很别緻,絕版了。
作為一款跑車,換擋撥片是必須配備的。
調節方向盤高低的撥杆,完美地藏在了定速巡航撥杆之後,我花了五六分鐘才找到它。
敞篷車儲物空間緊張,兩張座椅中間,見縫插針塞了個儲物盒。但是打開儲物盒要擰着腰身,也是十分吃力的。
而座椅後排和後擋闆之間的縫隙,也通過圍欄做出了個儲物格。這要比老款Z4好很多了。
相比于E86的老款Z4,新款Z4的座椅友好多了。雖然側向支撐依然玩票性質,但久坐至少不會腰疼。
這台Z4在自營車庫的價格為23.8萬,以其6年多的車齡而言,算是白菜價水準。即便放到全國範圍内,這個價格可排到同年份2.0T Z4的CHEAP 20。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的裡程隻有4.7萬公裡,很多保養耗材連個更換周期都沒有熬到。如果算上不足5萬公裡的裡程,它的排名又将遷移若幹位,而比其低價的車源,多來自甯波。
其實大家買Z4,很多都看中它敞篷車的特點。如果我們以30萬 7年車齡去篩選,你能選擇的硬頂敞篷,除了Z4之外,無非就是馬自達MX-5、标緻308/207敞篷、大衆EOS和各種SLK。
而在我心目當中,敞篷不過給Z4錦上添花,它最大的特點依然是出色的操控和奇妙的駕控體驗。
所以,如果給篩選再加個“駕駛樂趣”選項,我想上述競争者,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