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品讀?教學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結合課文,聯系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好文品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教學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結合課文,聯系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教學重難點
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語句,并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同時播放小鳥啾鳴的樂曲,請學生思考:在圖片中,你看到了什麼?它們給你怎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空靈的樂曲營造氛圍,讓學生入情入境,更好地感受課文配圖中樹林的幽深霧蒙,初步感受課文的詩意基調】
二、預習檢測
字詞學習。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法認字,如認識“獵”字與“錯、借”等字;注意還詞入句,理解“霧蒙蒙”“幽深”等詞語。
學生觀察,自主講解生字的結構、結構間隔和關鍵筆畫,重點書寫“鼻、蒙、翅”等生字。
三、說一說,感知父親形象
1.擴展課題,初知大意。
父親 樹林 鳥兒。
預設1: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
預設2:父親帶着我從一片樹林走過,他跟我談他十分熱愛并非常了解的鳥。
2.緊扣課題,整體把握。
(1)這是一片 的樹林。
預設1:這是一片 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
預設2:這是一片 栖息着許多鳥兒的樹林。
師小結:結合課文插圖和“幽深、霧蒙蒙”等詞句,根據上下文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片茂密的樹林。它籠罩在清晨一片朦胧、濕潤的霧氣之中,清新而靜谧,庇護着成千上萬隻鳥兒。
(2)這是一位 的父親。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來?
預設1:課文第一段說“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而且父親對鳥的習慣非常了解,我覺得這是一位非常喜歡鳥兒的父親。
預設2:第19段說“我知道父親此時也最快樂”。我覺得這是一位愛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父親。
師小結:在課文描寫父親的句子中,我們發現父親的一些動作和神态,再看看課文的插圖,圖裡的父親穿着長衫,凝神靜氣。他對鳥兒觀察入微,了如指掌。
(3)為什麼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學生發言,思考依據:
①結合課文的關鍵句進行推斷。
②結合生活經驗作出推測。
③結合課文整體内容和感情基調去表達。
3.正面思考,小結強化。
我真高興,父親是 。
【設計意圖:擴展課題,讓學生清晰地外化自己已經獲知的課文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一片怎樣的樹林,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促進學生整體把握文意,感知人物形象。“表達初步印象→細化思維過程→正面表達,小結提升”,這三個思維進階的完成,讓學生習得并強化兩個閱讀方法】
四、讀一讀,積累語句
1.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留意,哪些詞句你最喜歡?
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例如朗讀旁白時,自然平和,注意讀好重讀,讀好停頓,讀出情感。
師生點評朗讀效果。
【設計意圖:朱自清先生說,“對課文的理解,一半在朗讀裡”。同時,朗讀環節為下面品味句子做準備】
2.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在樹葉形卡片上,給句子裡你認為别有意味的詞語打上重點号,想想你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加重點号部分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發言,教師結合課後練習題三,與學生一起重點分享三個句子。
預設1:父親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
1.理解關鍵詞,想象意境:“幽深”的意思是“深而幽靜”;“霧蒙蒙”的意思是“霧茫茫,霧氣籠罩看不清楚”。我們是否也在清晨看過這樣霧氣彌漫的景象?再結合課文配圖,想象這片樹林幽靜、茂密、朦胧、濕潤、清新的樣子。
2.演一演,人物動作飽含情感:演一演此時父親反複“望”“聞”的動作,我們可以體會到在這樣難以清晰辨認的環境中,父親是何等耐心和專注,他對鳥兒的熱愛和熟悉由此可見。
3.仿寫短語,學以緻用:請用“ 了又 ”說一個短語,再用所說的短語說一個句子。
預設2: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靜氣像樹一般兀立的父親。
理解詞語“凝神靜氣”,想象情境,演一演父親“凝神靜氣,像樹一般兀立”的神态和動作。這片樹林,對父親而言是一個有生命力、值得尊敬和平等對待的對象,所以他斂聲屏氣,不忍打破它的甯靜與美好。當我擡頭仰望父親時,他和樹一樣高大,他和自然已融為一體。
預設3:我隻聞到濃濃的苦苦的草木氣息,沒有聞到什麼鳥兒的氣味。
你或者聞過一些草木的苦味,但你不知道鳥兒的氣味是一種怎樣的味道。父親聞到了,而且他知道那是樹林裡過夜的鳥兒的羽毛焐得熱騰騰的氣味。父親是鳥兒的知己,不是惜鳥兒愛鳥兒之人,哪裡能修煉成這樣的本事呢?
【設計意圖:教師從五個方面引導學生學會理解、品味句子。通過上第一單元,學生學會了關注新鮮詞句。在這裡,教師提供方法,有收有放地讓學生去讀、去品、去悟、去積累】
五、記一記:我的想法
1.假如你是這一片幽深的林樹,或是清晨林中的一隻鳥兒,甚至是一名持槍的獵人……你想對父親說什麼?記錄下來,完成記錄表。
2.小組交流、分享,選擇記錄卡貼在黑闆闆書的大樹上,上台分享展示。
3.完成作業:将樹葉形卡片挂在教室窗邊,去讀一讀其他同學的摘抄。
【設計意圖:在琅琅書聲中,落實教學目标二,同時響應“雙減”政策要求,讓孩子在課堂内完成語文作業。孩子的摘抄留在教室裡,“父親”的影響卻并沒有随着課堂的結束而消失,反而一直在提醒着孩子:去做自然的朋友吧,去做自然的保護者】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深圳市實驗學校坂田校區)
《中國教師報》2022年02月09日第5版
作者:林曉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