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09 03:06:40

精讀君曰:

每天掌握一個概念,是沒有複利效應的。

【一】

2015年年底,一部網絡神劇——太子妃升職記,橫空出世,迅速火遍全網。該劇自12月13日起每日中午12點在樂視午間自制劇場爆笑上映,以強勢姿态稱霸影視圈,搶占熱搜榜。

上線24小時,播放量已經突破了1000萬。播出僅3周的時間,播放量累計破6億。劇集彈幕數50萬條,評論數超過100萬條。

截止到1月7日上午,微博熱門話題的閱讀量為12.4億,讨論108.5萬,蟬聯微博熱搜榜第一名長達3周之久,并力壓年度大戲《芈月傳》 榮登電視劇榜首。

不僅關注度高,口碑也絲毫不差,衆多網友表示:

剛開始我是拒絕的,但此劇有毒,還是劇毒,就好像吃臭豆腐,雖然重口,但就是讓我停不下來。

同時,《太子妃升職記》的豆瓣評分高達8.2分,而同時段在電視播出的耗資兩億《芈月傳》僅4.9分。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又污又毒的太子妃升職記)1

看到這,尚未看過此劇的讀友,大概都會覺得這部電視劇,應該是有着精良的制作團隊、知名的演員、導演,才能成就這種口碑收視雙高的神劇。

然而,真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太子妃升職記》乃是導演侶皓吉吉的處女作,衆主創也全都是幾乎沒有知名度的N線演員,劇組更是被網友戲稱“史上最窮劇組”。據悉,此劇美術和道具一共才九十萬,最貴的支出是服裝,花了十萬。

“劇組到底有多窮”這一話題,甚至成為微博電視劇話題榜第三名。可見,劇組是真的蠻窮的。這一點,從劇中也能窺見一二: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又污又毒的太子妃升職記)2

從沒換過服裝的後宮妃子們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又污又毒的太子妃升職記)3

破綻百出的“珠寶”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又污又毒的太子妃升職記)4

太子和九王坐的“轎子”

那麼,這樣一部沒有大制作、沒有大明星、沒有經驗豐富的導演,甚至沒有像樣的服裝的神劇,究竟是如何火成這樣的呢?精讀君認為,網上被頂得很高的一條評論道出了真相:

一毛錢的道具和投資,一百塊的誠意。

【二】

沒錯,精讀君認為正是制作方給出的大寫的“誠意”,讓此劇最終獲得大家的認可。誠意從何看出?

首先,是劇情。

《太子妃升職記》改編自網絡小說,講述了一個男穿女的古代搞笑故事。劇情不可謂不雷,但是它卻雷得坦坦蕩蕩。劇組全體都是在認真地搞笑,他們似乎在告訴觀衆:沒錯我們就是來搞笑的,但是我們很認真地想讓你笑出來。

同時,劇中還包含了許多如今流行的“腐”、“反差萌”、“宮鬥”、“性别互換”等元素。

其次,衆主創真誠的态度。

前面我們看到劇中糟點滿滿的服裝造型,但事實上,這些第一眼看上去一言難盡,第二眼會情不自禁被吸引的服裝,都是導演借鑒了2014-2015年所有歐洲大牌走秀的當季設計,然後自己設計出來的。

比如,被嚴重吐槽的“盔甲”造型,借鑒的是英國品牌Kokon To Zai 2015的春夏主題設計: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又污又毒的太子妃升職記)5

甚至後宮四美從未更換的服裝,也是參考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畫家約翰•威廉•格維得的油畫作品: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又污又毒的太子妃升職記)6

認真程度可見一斑。而劇中鼓風機吹出的唯美畫面,都是導演親自去控制的,風吹的角度、方向和力度,力求做到最美,愣是用一台鼓風機吹出了兩百台的感覺。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又污又毒的太子妃升職記)7

而劇中演員,雖然隻有“江氏”是專業學習表演的,但劇中人的演技,幾乎都獲得了好評。随便一個配角,都讓人感到渾身是戲。

太子妃升職記是根據什麼改編的(又污又毒的太子妃升職記)8

可以說,此劇的成功也證明了,誠意,往往比所謂的“大制作”“大明星”,更得人心。這與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寫作經驗,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寫自己最熟悉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

巴金在《随想錄》中很多次寫到自己寫作生涯中的教訓,曾寫過自己不熟悉的,或者沒有感受而硬寫的文章,這樣的文字,不會有生命。

【三】

很多人在渴望成功時,想的都是如何動用更多的關系、如何把話說得更好聽、如何表現得更親切等等,但卻常常忘了一件事:最打動人心的是——真誠。

就像我們所熟悉的演講,背得很熟、講得很順暢的演講,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的演講,如果談話缺少誠意,言之無物,那麼說得再精彩也會失去吸引力。

演講者,首先應想到的是如何把你的真誠注入演講之中,如何把自己的心意傳遞給對方。隻有當聽者感受到你的誠意時,他才會打開心門,接收你講的内容,彼此之間才能實現溝通和共鳴。

某學院有這樣一個實例:

有位教師寫了一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書,出版社讓他推銷1000冊。對他來說,這遠比講課要難得多。為了把書推銷出去,他搞了一次演講,他說:“當老師的在這裡推銷自己寫的書,總不免有些尴尬。不過,如今作者也很難,寫了書,還得賣書。出版社一下壓給我一千冊,稿費一文沒有,所以我不推銷不行。

這本書寫得怎樣,我自己不好評說。不過有兩點可以保證:第一,這本書是我用三年時間完成的,是我心血的結晶;第二,書的内容決不是東拼西湊抄下來的,是我自己長期思考的見解。前不久,這本書被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評為社科類圖書的二等獎,這是獲獎證書。

說實話,對于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搞推銷比寫書還覺得難,隻是硬着頭皮來找大家幫忙。不過,買不買完全自願,絕不強迫。如果覺得這本書對你有用,你又有财力就買一本,算是幫我一個忙。謝謝。”

他的這次演講立即産生了效果,一次就賣掉了300多冊。這位教師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在于他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真誠,赢得了聽衆的信賴。

【四】

溝通從“心”開始,是移動的經典廣告詞。之所以經典,正是因為抓住了重點:“心”,因為世上的人都渴望心與心的交流,渴望與人坦誠相待。在我們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也是如此,如果你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對待需要幫助的人,那麼換來的也将是真誠。

聯邦快遞中國副總裁鐘國儀,曾經總結自己多年的經驗:最需要做到的是,用你的心去感覺你的員工想要表達的心意。

溝通能力的提升對于鐘國儀來說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剛工作時,鐘國儀是“我講你聽”,後來是“多聽少講”。但是在對方講話的時候,“我就在開始想我如何去反駁,我根本沒有在聽對方講。”

直到有一天,鐘國儀明白了如何真正地傾聽:“我可以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用心去聽他的講話;如果我還隻是在平靜地聽時,我可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而當我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時,就不同了。”這就是換位思考和真誠溝通。

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你興許也會發現,在社交場合,說得最多的人往往不是最受歡迎的人;一個成功的銷售者,往往不是個口若懸河的人,但卻是一個善于表達真誠的人。因為真正打動人心的,并不在于你話說得多麼動聽,而在于你是否真誠。

【五】

有研究表明,人不真誠的原因是對自身價值觀、信念、規條的合理性的質疑,也是對自身能力的質疑。所以才會隐藏自己的欲望或“不好的情緒”,也就是不自信。但是,在内心深處,他又非常想得到這份價值。所以這個人的規條,就是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欺騙來獲取這種價值。

電影《卧虎藏龍》中,俞秀蓮對玉嬌龍說:“論你做什麼決定,你一定要真誠面對自己。

對人不真誠的,往往也是對自己不真誠的人。要做到真誠地對待自己,就是要尊重和理解自己的需求、情緒,清楚地認識自己,承認欲望,承認人性本來就有很多有待完善地方。

正如導演李安所說的那樣:

我一直都很勇敢面對我的脆弱。我不在乎把它拿出來,也因為從事藝術的我有這種真誠,所以才會動人。我因為自己脆弱,所以很能同情别人的脆弱。

真誠面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真誠的基礎。

精讀君又曰:

最打動人心的是——真誠。

作者:精讀君(微信/QQ公衆号:精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