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很多想不到的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發生了。友情也是如此,它說來就來,讓人猝不及防。苦吟詩人賈島和京兆尹韓愈的結緣,就是如此。
賈島本來是一個僧人,他受了韓愈的感化後還俗參加科舉考試,還走上了仕途。賈島和韓愈之所以能夠結成忘年之交,就是因為詩歌,就是因為“推敲”這兩個字。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賈島作詩是最認真刻苦的,他曾經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是苦吟詩人,上面這首詩是寫去拜訪朋友李凝的,但寫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其中一個字不知道是用推字好還是敲字好。
賈島當時很貧窮,他騎的是一頭驢子,他正在驢背上作推敲之狀,為這首詩定稿,不覺撞上了韓愈的車隊。韓愈得知這一情況後,不但沒有怪罪他,還幫他定下了敲字。
他們二人因此結交成了好朋友,推敲二字也作為優美的傳說流傳了下來。但是韓愈性格耿直,後來因為寫了一篇谏迎佛骨表,觸怒了唐憲宗,差一點丢了性命。
當時還是由于宰相裴度等人的大力勸谏,皇上才網開一面,才決定把韓愈貶谪到潮州去任刺史。潮州在當時還不發達,靠近海邊,屬于瘴疠蠻荒之地。
形勢緊迫,韓愈一天也不能在京城耽擱,家眷也不能帶,就急急忙忙往潮州去上任。走到藍田關的時候天下大雪,道路難行,幸好侄孫韓湘趕來相助照顧。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在最艱難的時候看到侄孫韓湘的到來,韓愈一陣激動,于是寫下了上面這首詩。詩中說,早晨一封勸阻皇上奉迎佛骨的奏章剛遞上,傍晚就要被貶谪到八千裡外的潮州。
為江山社稷百姓蒼生興利除弊盡職盡責,是人臣的責任和義務,怎麼能夠愛惜自己的性命,不敢去直言勸谏呢?
韓愈料到自己老邁的身體可能經受不住潮州的霧瘴,但是他并沒有對自己的勸谏行為感到後悔。這首詩傳到京城,韓愈義無反顧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的朋友賈島。
《寄韓潮州愈》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嶽,出關書信過泷流。
峰懸驿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
賈島立刻寫了這首詩,對韓愈貶谪的遭遇給予了深切的同情。詩的首聯就是說,我賈島理解你的一片忠心,願意跟着你韓愈,和你一起乘着小船,一直到達潮濕的南方。
颔聯運用對仗的手法,先寫韓愈的詩篇穿越秦嶺傳到了京城,後寫賈島慰問的書信也寄到了潮州。一寫山,一寫水,正是表達高山流水、肝膽相照的朋友深情。
頸聯寫京城與潮州相隔的遙遠,寫驿路的艱難,寫貶谪之地海水泛濫的凄苦。連老樹都受到海濤的沖擊,更何況人為血肉之軀呢?這裡是賈島通過想象,表達了對韓愈貶谪瘴疠之地的同情。
針對韓愈詩中最後“好收吾骨瘴江邊”的詩句,賈島的尾聯則一反其意,相信大風必将驅散瘴氣,一輪明月最終會高挂在浪西樓,潮州的天空會是一片光明。
賈島的這首《寄韓潮州愈》,就像是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奉和之作,詩中既緊扣韓愈的詩意進行安慰解釋,又表達了自己對韓愈崇高思想境界的贊揚。
事實證明韓愈這次貶谪潮州是一宗冤案,因此他在唐穆宗時期便平反昭雪,回到了京城。正如賈島在詩中所憧憬的,韓愈的谏迎佛骨終會被人理解,前面的天空明月朗照。
《贈賈島》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閑。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韓愈和孟郊在詩歌創作上開創了“韓孟詩派”。後來孟郊去世,韓愈也老了,這個詩派的唯一繼承人就隻有賈島了。韓愈因此寫了上面這首詩《贈賈島》,一是高度肯定了賈島的詩歌成就,二是希望賈島能夠将韓孟詩派發揚光大。
從“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推敲”開始,賈島和韓愈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了詩壇上的一段佳話。上面這四首詩,可以說正是韓愈和賈島深情厚誼的見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