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作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迄今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
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是漢語表詞達意的清晰圖像
是人文思想交流的美麗符号
目前最全的字庫中,共收錄漢字91251個,但其實常用漢字大概3500個左右。
對漢字的真正學習從小學開始,在六年時間内,我們會學到80%的常用漢字,也就是2800個左右。
在所學衆多漢字中,有這樣4個,小學就會讀會寫,現在還常用,但其中深意卻沒多少人知道。正所謂:
字如人,閱盡一世不知真假
人如字,寫盡一生未知深意
臭=【自】 【犬】
犬=【大】 【、】
臭=【自大】 【、】
自大多一點就是臭
自大的人最容易被身邊人讨厭,自大多了就會臭名遠揚。
臭字隐藏的人生哲理是:謙虛慎行,方得始終
謙虛,是書本中的傳統美德,是父母口中的金科玉律,更是成功人士的畢生信條。
這一項品德能夠跟随中國文化傳承幾千年,一定有它的道理。
孔子滿腹經綸,卻強調三人行有我師;
扁鵲妙手回春,仍婉拒天下神醫牌匾;
魯迅妙筆生花,隻說無天才要多看書。
以古為鑒,無數的實例仍然改變不了一些人狂妄自大,自恃傲岸的做人做事風格,永遠放佛他就是世界的中心,其實這是最可悲的行為!
一項調查顯示,92%以上的人都最讨厭自大者。并且多數人認為自大的本質是【無知】!自大一點自然就會臭名遠揚。
【為什麼說自大的本質是無知呢?】
1.自大者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人外有人,此為一無知。
2.自大者急于人前露臉,不知含蓄收斂,此為二無知。
3.自大者善于否定他人,不知傾聽接納,此為三無知。
做人也好,做事也罷,自信一定要有,自大一定要舍
無自信,無以立;自大者,立不久。你讨厭自大的人,别人比你更讨厭。
墾=【艮】 【土】
艮=【良】 -【、】
墾=【良土】 -【、】
良土少一點就要墾
土地荒廢一點就要及時開墾,别等整片地都慌了再亡羊補牢。
墾字隐藏的人生哲理是:防微杜漸,警鐘長鳴
鋤地仍需時時注意,及早行動,否則定會落得滿田皆荒,做人做事更是如此。
從道家思想來看,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的規律,花無百日紅,人無永遠牛,有興起必有衰敗。明志之人,定會洞悉事物發展規律,延緩衰敗速度。曆史各個朝代的興跌更替就是最好的例證。
同樣一盆水,火災初起時候就可以滅火,大火熊熊時便成了杯水車薪。
生于憂患是适用于所有人的黃金定律:
靜坐常思己過,便可弘志立身
常看曆史興替,方能基業長青
誰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丢的羊怎麼算?
做人做事就應該時時謹慎,一個不注意,就可能身敗名裂,毀于一旦。
夫差一個大意,留命勾踐,國敗人亡;
項羽一個大意,放走劉邦,自刎烏江;
關羽一個大意,錯失荊州,不幸喪命;
地不要等荒了再墾,人不要等錯了再改,事不要等壞了再做,記住,亡羊補牢,損失的永遠是自己!
紡=【絲】 【方】
方=【萬】 【、】
紡=【萬絲】 【、】
萬絲有一點就能紡
萬縷絲線在一起,隻有找準起點才能開始紡線。
紡字隐藏的人生哲理是:頭腦清醒,分清主次
《素書》中多次強調,清醒的頭腦是修身立業的重中之重
生活沒有清醒的頭腦,必定日子捉襟見肘,疲于維生。
交友沒有清醒的頭腦,必定關系複雜錯亂,疲于維系。
做事沒有清醒的頭腦,必定過程颠三倒四,疲于維持。
所以說,沒有清醒的頭腦和清晰的思路很難立身社會,就更别談齊家治國平天下了。
杜甫詩雲“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一句看似戰争兵法的詩句,其中更深刻包含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考試要劃重點,獎罰要找典型,做事要分主次。很多人忙碌一生卻終無所獲,就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智囊全集》記錄,一次孔子途徑衛國,聽聞叛亂,背棄和守衛的約定,進城止亂。子貢問孔子“怎麼能背棄約定呢?”,孔子告之“事有輕重緩急,如果不能分清主次,還不如不做”。
絲線萬縷,無頭難織。事有緩急,不分難做。永遠不要做那隻無頭的蒼蠅。
屈=【屍】 【出】
屍=【戶】 -【、】
屈=【出戶】 -【、】
出戶遠一點就要屈
離家遠了一點,不可能事事随性,一定要能屈能伸。
屈字隐藏的人生哲理是:能屈能伸,随遇而安
幼崽離開母獅,就必須學會覓食,收起你的脾氣,藏起你的矯情,闖蕩社會必須如此。
家是最溫情的港灣,
父母是最寵你的一班。
别做那溫室的花朵,
最好能随遇而安。
說爛了的老話“好鋼易折,上善若水”,屈伸之間辨英雄,随遇而安好立身。
正所謂經得起多大的诋毀就受得起多大的贊美。
勾踐忍辱,卧薪嘗膽,越甲吞吳;
韓信受辱,明智強身,楚漢封王;
孫膑負辱,力著兵法,兩敗龐涓。
人世行走,哪有事事順心?何來萬物由你?
受屈也好,受辱也罷,都應理性面對,别讓那一時的痛快,一瞬的沖動,毀了以後的美好。
關節有屈有申才能行走,智者能屈能伸方能成事。
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
這些書寫過千萬遍的漢字,一次次呼籲、警示、告誡着我們,勿做夢中人,勿為局中棋。
可以難得糊塗,但别糊塗一世!
中國文化,教給人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
中國漢字,寫給人的不是信息,而是道理
方寸之間,道義深藏,細細品讀,受益無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