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這個詞,隐約好像是在京劇《四郎探母》的片段中聽到的。當時覺得比較有趣,就把它記錄下來。百科以後才知道它出自宋代詩人吳文英的《燭影搖紅(餞馮深居,翼日,其初度)》,全詞如下:飛蓋西園,晚秋卻勝春天氣。霜花開盡錦屏空,紅葉新裝綴。時放清杯泛水。暗凄涼、東風舊事。夜吟不絕,松影闌幹,月籠寒翠。莫唱陽關,但憑彩袖歌千歲。秋星入夢隔明朝,十載吳宮會。一棹回潮度葦。正西窗、燈花報喜。柳蠻櫻素,試酒争憐,不教不醉。在古時候,花燈報喜是
古人認為燈心燃成花形是喜事将臨的吉兆。想想都覺得詩情畫意,意興闌珊。
有時候在想花燈報喜,所謂何來?當燈芯燃成花芯的樣子,是有什麼喜事臨門嗎?一定是有什麼美妙的事情将要發生。古時候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都是美好的事情,遊子遠歸也是喜事,所以對于美好的事情即将發生,任何形式的表達都是情有可原的。
曾有一段時間特别喜歡唐詩宋詞,比如王之渙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想想都覺得豪邁,有時候在想如果出生在古代,會不會也是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英姿飒爽,與衆将領熱血灑疆場。
燈花報喜
回歸現實,我知道我是做不了那般豪邁,所以也就喜歡上了南唐後主李煜的詩,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恒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禦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我不知道如果自己換位到過去,什麼時候也能寫出如此凄美的詞句,深思良久,我不敢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複!
突然想到花燈報喜,或許是因為和最近的狀态有關吧。最近一切将進入佳境,父母身體康健,兒女繞膝,夫妻和睦。公司業務也逐漸步入良性,所有的一切都讓人心情愉悅,我這也應該算是喜事吧。雖然有些牽強,可我卻喜歡這樣的狀态,所以姑且假裝一回文人,附庸風雅!
随着年齡的增長,喜歡的東西也越來越不着調了。喜歡那些陽春白雪的曲調,古筝、琵琶,或者佛曲,乃至于那些小調都是自己喜歡的。曾有一段時間,在車上每每打開音樂,都是這樣的音樂,一度讓别人以為是一位年長的老者在開車,而我獨自樂在其中不能自拔。
後來讀到宋代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 》: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都說柳永是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我深以為然,并對他的詞風所折服。在這首《雨霖鈴·寒蟬凄切 》中,全詞遣詞造句不着痕迹,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恻,凄婉動人,堪稱抒寫别情的千古名篇。
有時候遣詞造句,由表及裡,不單單要求我們掌握基本的理論,更要求我們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隻有這樣才可以發現我們民族的偉大,曆史的悠久,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曆久彌新的發現與傳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