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園初期,很多孩子都會對幼兒園有些抵觸,或者是有些寶寶前幾天還每天開開心心的,過了段時間像是突然反應過來一樣,開始抵觸上幼兒園。
孩子抵觸上幼兒園,大多是這三個原因,家長可以對照處理。
第一種原因:孩子初入幼兒園,感到陌生,沒有安全感孩子從家裡進入幼兒園,面對陌生的環境,沒有安全感,很容易就會産生抵觸的情緒,這種情況常見于剛入園的小寶寶。
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這樣做:
安撫孩子的情緒。
不論是面對陌生的環境,還是與家長的分離,都會讓孩子感到不同程度的焦慮,孩子會本能地通過哭鬧等方式來抵抗。作為家長,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可以通過擁抱、拍後背的方式安撫孩子。
幫助孩子熟悉環境。
入園前,可以帶寶寶提前逛逛校園,參加體驗課等,幫孩子熟悉在學校上課、吃飯、睡覺、上廁所等場景,還可以為孩子準備熟悉的物品,如小玩偶等帶入園區。
幫老師了解孩子。
寫一份簡單的“自我介紹”交給老師,幫助老師快速了解孩子,建立信任感。
巧妙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入園前,就可以有意識地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比如跟孩子約定一個分離儀式,擁抱、親吻都可以,并且約定相聚的時間,讓寶寶明白自己和爸爸媽媽隻是暫時分開。
還有一點家長要注意,跟孩子做完分離儀式後一定要堅定地離開,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舍不得走,避免寶寶把哭鬧作為不上幼兒園的一種手段。
總之,從陌生到熟悉,需要一個過程,巧妙應用這些方法,能幫助孩子更快适應幼兒園的生活。
第二種原因:能力還沒培養好,無法融入幼兒園生活,産生了挫敗感。
當孩子逐漸熟悉幼兒園後,他們會面臨新的挑戰,比如要聽懂老師的指令、跟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主動表達想法、自己吃飯上廁所等。如果孩子做不到這些事,很容易想逃避,不願意上幼兒園了。為了避免或者緩解這種情況,家長可以這樣做:
盡早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在家少包辦替代,力所能及的事鼓勵孩子自己做,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的獨立性。
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可以多和孩子讨論幼兒園裡的場景,教他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願,讓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勇敢地表達出來。比如:當感到口渴時,要說:“老師,我想喝水。”當有尿意或便意時,要說:“老師,我想上廁所。”當不舒服時,要說:“老師,我難受。”
幫孩子培養社交能力。多創造孩子與他人交往的機會,發展孩子的社會性和自信心,培養孩子寬容的品質和換位思考的能力,能讓孩子更合群,更願意與人交往,也就更喜歡幼兒園。
幫孩子培養在幼兒園生活的能力,會讓孩子更有自信,更快地适應幼兒園的生活,對上幼兒園這件事也就不會再抵觸了。
第三種原因:孩子被批評或者被欺負了,想要逃離幼兒園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原本好好地上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突然間又哭喊着不願意去了。這時,家長需要留心孩子是不是被欺負、被孤立、被批評了,想弄清狀況,家長可以這樣做:
跟老師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日常孩子跟誰玩,情緒怎麼樣,有沒有表現出很害怕誰?孩子的臉上往往藏不住事兒,如果老師多加關注,很容易就能發現端倪。
留心孩子回家後的表現,适時跟孩子溝通。多關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開不開心,有沒有什麼事情覺得很難辦。有時候,孩子被推搡搶玩具、不睡午覺被批評,或者老師布置了讓孩子覺得難的任務,都會讓他們感到壓力很大,不願去幼兒園。家長及時了解情況,就更有機會幫孩子打開心結。
教孩子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比如什麼是隐私部位,哪些地方充滿了危險,不能靠近或觸碰,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要跟老師和家長說,等等。
處理孩子在學校的特殊情況,除了要善用溝通的方法,更要在日常與孩子建立親密的感情,這樣,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才會主動向家長求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