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古詩有哪些?唐代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關于讀書古詩有哪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唐代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釋義: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并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鑽研中。
唐代顔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隻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麼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宋代陸遊《讀書》:
歸志甯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釋義:歸鄉隐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唐代杜甫《柏學士茅屋》: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
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釋義: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但他仍像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
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着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宋代王禹偁《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釋義: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于我來說都顯得很蕭條寂寞。昨天從鄰家讨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的一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