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半月闆損傷三度恢複後注意事項

半月闆損傷三度恢複後注意事項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21 04:46:21

半月闆損傷三度恢複後注意事項(半月闆損傷該怎樣治療)1

指導專家: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關節外科 李劼若 主治醫師

随着暑假到來,很多年輕患者因膝關節疼痛來就診,不少患者是各種運動外傷後膝關節疼痛出現了一兩年甚至更久才來就診的。經過檢查,部分患者診斷為半月闆損傷,需接受關節鏡治療。其中病程久的患者術中關節鏡可以看到,除了半月闆有損傷外,相應位置的關節軟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光滑的關節面磨掉了,露出不光滑的軟骨下骨,有的還有軟骨瓣脫落,可以造成關節“卡住”的嚴重症狀。在此我建議大家,尤其是年輕人,不要輕視膝前痛,如果經專科醫生确認是半月闆損傷并且症狀持續存在的,應盡早接受關節鏡治療,以保護關節功能。以下整理了相關資料,和根據個人的診治經驗,總結了半月闆損傷的相關問題。

半月闆到底是什麼?

半月闆是位于膝關節内的纖維軟骨,由于呈半月形得名,位于胫骨與股骨形成的關節面之間,增加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了膝關節的穩定性。半月闆分為前角、體部及後角。它的功能在于穩定膝關節,傳布膝關節負荷力。正是由于半月闆所起的穩定載荷作用,才保證了膝關節長年負重運動而不緻損傷。

半月闆損傷是怎樣造成的?

半月闆的損傷主要是由于間接暴力引起的,簡單地說,在膝關節屈伸過程中如果同時又有膝的扭轉内外翻動作,半月闆本身就會出現矛盾運動,導緻損傷。

半月闆損傷是怎樣診斷的?

半月闆損傷的判斷主要通過患者的症狀、查體結果和影像學表現來确定。損傷發生後,患者多表現為關節間隙疼痛、有彈響,甚至因為關節交鎖而引起膝關節活動受限,突然不能伸直或下蹲。醫生查體時可以發現明顯的關節間隙壓痛,突出,特征性的檢查包括麥氏試驗、研磨試驗等。對一些症狀和查體不明确的患者,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是膝關節核磁共振檢查,診斷陽性率比較高。

半月闆損傷三度恢複後注意事項(半月闆損傷該怎樣治療)2

半月闆損傷該怎樣治療?

保守治療:早期診斷處理及時,沒有較大的血腫,症狀不嚴重,如無膝關節“卡”、“交鎖”的現象,股四頭肌無萎縮現象,醫生根據MRI判斷患者不用手術的,可以不用手術。這部分人中有些人能像正常人一樣參加體育運動,但也要經過最少一年到一年半後的康複以後。

手術治療:對于患者有絞鎖,打軟腿,及經查體有陽性體征的、MRI顯示有半月闆2-3度損傷的,一般會建議手術,目前最為理想的手術方法是膝關節鏡微創治療,主要包括:半月闆的部分成形(即把不光滑、毛糙不平、有小裂口的邊緣打磨平整)、半月闆的縫合修補等,

該手術治療的半月闆損傷如果不手術有什麼危害?

因為破裂的半月闆會完全或部分喪失原有的功能,甚至會卡在關節間隙裡形成幹擾,阻礙關節正常活動,使關節運動使受力不均,局部軟骨可以由于機械磨損、受力不均、局部炎症等原因造成磨損,長時間後将破壞關節軟骨,造成膝關節的過早退變、衰老,好像人到了40歲時膝關節卻像60歲,一系列的關節病變會加重患者的痛苦。

特殊類型的半月闆——盤狀半月闆其實也不少見

盤狀半月闆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半月闆。它是一種半月闆形态的先天性發育異常,指半月闆發育過大肥厚,形态接近圓盤,由盤子形狀的纖維軟骨代替了正常的月牙形半月闆。由于這種異常形态的存在,即使膝關節處于正常運動中,也可能造成盤狀半月闆破裂。臨床上,一般盤狀半月闆患者沒受傷前并不知道自己是盤狀半月闆,隻是有時感覺局部會酸脹感或不适,但一旦受傷後,症狀和正常半月闆損傷症狀相似的(可以有疼痛、伸膝和屈膝功能的障礙,偶爾有交鎖、膝軟等),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盤狀半月闆。

盤狀半月闆在中國人群中的出現率很高,最常出現在膝關節的外側間隙,盤狀軟骨就象塞進膝關節内的一個過大的墊圈,盡管還有吸收震蕩的功能,但在關節的屈伸過程中,會與上面的股骨和下面的胫骨産生了額外的摩擦和擠壓。不僅容易造成盤狀軟骨自身的損傷,也容易引起股骨和胫骨關節軟骨的損傷,從而引起和加速關節的退變,造成關節功能障礙。

盤狀半月闆在發病早期并不引起明顯的疼痛。患者可能僅僅有膝關節外側間隙部位的酸脹感,或者大腿的肌肉萎縮,在伸屈過程中膝關節内有彈響或者小腿有彈跳,在行走或者跑步時打軟腿。當盤狀軟骨或者股骨和胫骨關節軟骨出現損傷時,則會出現膝關節内疼痛,影響日常活動和運動。當盤狀軟骨嚴重損傷時,可能嵌夾在膝關節的某個部位引起關節交鎖,造成膝關節的劇烈疼痛和伸屈不能。所以如果發現盤狀半月闆有撕裂損傷必須手術治療,否則後果就會加速膝關節外側軟骨的磨損,關節疼痛會越來越加重。

治療半月闆損傷的手術大嗎?

目前我們都是采用膝關節鏡手術治療半月闆損傷,屬于微創手術,一般隻需在膝關節前做2個0.8cm-1cm的小切口,通過這個切口,醫生能觀察膝關節裡的病情,詳細檢查半月闆損傷的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這兩個小切口進行成形或者縫合等處理。術前隻需住院1-2天,手術過程一般0.5小時到2小時(視損傷複雜程度不同),術後住院2-3天即可出院,術後1-2天即可在拄拐和/或戴支架保護下下床行走。

專家簡介:

李劼若,主治醫師,醫學碩士,在讀博士,廣東省醫學會關節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暨南大學全英授課資格教師。

擅  長:各種運動創傷疾病的診治,膝、肩、踝等關節鏡下關節清理、半月闆成形縫合、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肩峰成形、肩袖及盂唇修複、軟骨移植等手術;膝、肩、踝、髋、肘、等關節的疼痛與骨關節炎、冰結肩、半月闆及韌帶損傷、髌股關節不穩、各種肌腱腱病、跟痛症等的診治;各種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處理;各種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骨質疏松症的診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