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兒中大班的繪本故事?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作者大大長期更新文章,願閱讀可以點亮每個人的生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适合幼兒中大班的繪本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作者大大長期更新文章,願閱讀可以點亮每個人的生活。
★點擊閱讀全文,獲取作者更多文章。
《那列狐的故事》是一部在歐洲廣為流傳的故事集。這本書在德國,法國還有其他的國家可謂是家喻戶曉。它出名到什麼程度呢?現代法語當中,列那一詞已經成為了代表狐狸的專有名詞,被收入字典而且應用于日常的生活當中。
列那狐來自法國,卻走向了世界,被全球的讀者朋友所熟知。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列那狐的故事就被介紹到中國。著名的文學家鄭振铎以文基的筆名,從英文本譯出《列那狐的曆史》。蔣學楷又從法文本譯出《列那狐的故事》,而翻譯家錢春绮則把《列那狐》翻譯成詩歌體,帶入大衆的視野。
如此衆多的文人名家去翻譯演繹,可見列那狐曆史悠久,大有來頭。以這隻狐狸為主角的諷刺詩,早在中世紀就十分流行了。是歐洲市民文學的傑出成就之一。如果按人物誕生時期來算,列那狐是一隻特别老的狐狸,大約有一千歲的年紀。用我們的文化說,那可以是千年的狐仙了。
可見這本書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學佳作。西方社會自從古代希臘以來,就喜歡用動物來表現人類社會,表現現實矛盾。
《列那狐的故事》就是以動物寓言的形式出現的經典作品。這本書産生的年代大約是在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末,先後由多位民間詩人陸陸續續寫成,絕大多數作者已經難以查考。後來還有不少續篇和仿作,連德國大詩人歌德都根據這個故事寫過叙事詩《列那狐》。
今天分享的版本是法國女作家瑪·阿希·季諾夫人改寫的散文體故事。我們讀《列那狐的故事》其實讀的就是中世紀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和人際關系。一群拟人化的動物身上,我們很容易找到當時人們生活的影子,貪婪自大的統治階層,卑鄙無恥的貴族,狡黠善變的市民,愚昧無知的底層人民。
最高統治者是獅子諾布勒,愚蠢而剛愎自用,象征了當時國王的狀态。伊桑格蘭狼和布倫熊驕傲跋扈,體現了貴族廷臣的狀态。那些弱小的動物,比如說雞,兔子就是下層人民的代表。機智的列那則是市民階級的典型,象征是文學中最常用到的手法。對于培養兒童感悟力來說非常重要。
大朋友在陪小朋友閱讀的時候,也要引導他們去探索發現。列那狐像什麼,這個角色像誰,那個角色又像誰。啟發孩子們去聯想,這樣也許會給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夠幫助他理解文學的深層價值。
列那狐這個動物形象是複雜的,它不像我們平常接觸的卡通人物。比如說像熊大、熊二、喜羊羊那樣簡單直白的人設。它本身亦正亦邪,一方面與高高在上的國王、貴族鬥争。一方面也在欺壓比自己弱小的平民。
不僅主角複雜,這本書每一個動物形象都具有多面性,比如說列那的死對頭伊桑格蘭狼,它是愚蠢的。被列那幾句話就騙到冰河邊用尾巴釣魚,結果被凍住動彈不得,但同時它又是精明的。趁列那不在場,拼命地在國王面前中傷他,讓國王大動肝火。
複雜的動物形象使得孩子閱讀的時候,不會有太強的代入感,而會産生一種俯瞰的效果,好像一個地球儀擺在桌上,我是那個擺弄地球儀的人。
與沈石溪老師的《狼王夢》做對比,我們在讀《狼王夢》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到紫岚的視角。因為我們覺得主角代表正義嘛,孩子看故事總愛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從根源上就已經把自己代入到所謂的好人的那一類裡了。
也許家長朋友們心存疑慮,雖說站在地球儀上看看世界很必要。可是列那狐這種欺壓弱勢群體的動物角色,真的适合孩子們接觸嗎?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這本書所表現的藝術世界,雖然有一些弱肉強食的味道,但是我們仍然能夠在文中找到,作者雖然提倡和規範的價值觀,那就是強調個人的智慧和才能的運用,必須在合理的道德規範之下。
列那狐不是随意抖機靈的,它使用自己的才智也是有一定前提的。一是在為了維持家人生存。比如列那狐偷魚的故事,是在冬天迫不得已才到貨車前裝死偷魚。假如沒有逼到絕境,它更樂意靠勞動去河裡捉魚。換一個角度講,教育孩子應對困難,敢于冒險,也是列那狐故事的一大主題。
二是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比如列那狐在城堡中陷入獵人的重圍。它扮成狐狸皮挂在牆上躲過一劫。可見作者力圖表現的是遇到困難時,合理地運用智慧,随機應變。而這些都能給孩子一定的啟發。
當然了。列那吃掉母親和咬死兔子是不應該的。這完全是受到自身貪婪和生存本能的驅使,這是狐狸不可改變的劣根性。通過列那性格中的缺陷,讓兒童了解到世間的惡的存在。樹立安全防範意識,這也是教育中必要的一個環節。
那麼,《列那狐的故事》狐的故事,我們大朋友讀起來,要發掘更深層次的處世哲學和文化差異,并且把這種辯證思維的意識灌輸給孩子。使他們看世界的目光更加深邃和全面。
作為西方文化的舶來品,列那狐善用智慧,敢于鬥争,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聰明角色。事實上,列那狐的生存哲學,顯示出了西方崇尚競争,重視智慧的對抗文化。這和我們中國人曆來推崇的中庸重德之道有很大的不同。而這種重智與重德,抗争與中庸的文化差異,很值得我們家長去研究和思考,并且智慧地運用到對于孩子的教育當中。
首先,從智慧與德行的角度來談。列那狐是一個善于巧言令色,左右逢源的形象。它能夠在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維持生計,靠的不是個人的道德與社會地位,而是他的聰明靈活的頭腦。
比如列那狐面對死刑時,為了給自己辯解開脫,它抓住獅王貪婪的弱點,不惜損害自己已故父親的名譽,在最後關頭編織了一個關于謀反和财寶的故事,重獲了自由。而對待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列那更是躺在荒野裝死,伸舌頭翻白眼吸引烏鴉圍觀,然後趁它不注意吃掉它。
列那的狐性在這一方面展露無遺。但這其實符合動物界的生存法則。與人類相比,動物世界的法則更原生态,更久遠,更貼近适者生存的基本規則,而動物題材的作品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它更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社會種種虛僞的表象,毫無遮掩地展現醜陋和美麗交融的生命形态,不回避現實。
告訴孩子在自然界生存是第一位的,這也有利于孩子認清他所處的環境現狀。同時對“人”這個身份産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當然了,我們剛剛講的是動物世界的法則,列那狐的種種行為放到我們中國文化當中,其實是不受待見的。
我們的傳統文化絕對不推崇,不擇手段,利己主義的智慧。列那對已故父親的诽謗就是不孝,對獅王的嘲弄就是不忠。用卑鄙的手段殺死比自己小的動物就是不義。這些損人利己的行為都是中國文化所譴責的,可是在書中,作者對列那狐靠機智躲過危險,填飽肚子的行為,幾乎完全持肯定和贊美的态度。
就像作者借列那之口所說,你不能以力氣稱雄,就得憑計謀取勝,反正得強過人家。還有,隻有憑本事赢來,才能算是屬于自己的。
這種利用智慧追求個人利益的生存方式,正好體現了西方文明當中,所謂的的主要特點是實用。德行在一定程度上從屬于智慧文化。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對列那狐的處世之道有更合理的認識,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國德文化與西方智文化的差異。而我們在引導孩子閱讀的時候,也要把這種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點撥出來。
比如詢問孩子你覺得列那怎麼樣,你認為列那狐做得對不對。先聽聽孩子對這些問題的觀點和看法,再結合我們的傳統文化,對列那狐的西方思維模式做出解釋。中西方文化本身不存在孰對孰錯,吸取西方智文化的精髓,從小教育孩子多角度,辯證地看待問題。這個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我們該怎麼去結合中西方思維,如何把握這個度呢?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呢?像列那狐那樣機敏敢為,或者像孔夫子那樣千古楷模,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本身并不分優劣高下,但卻存在個人、家庭、社會的匹配和适應問題,所以這樣的問題就留給大家自己思考吧。
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家庭才能培養出思想深刻的下一代,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您一個話題,一個啟發。
- End -
歡迎分享朋友圈 轉載請獲取授權
-作者-
趙梓君,每天一篇文章,記錄工作生活、讀書學習的點滴。做一顆傳播愛的種子。
公衆号:趙君。寫作不隻是在記錄,而是在喚起一些沉睡着的美麗的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