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不良情緒或婦科病的導火索

不良情緒或婦科病的導火索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23 07:19:54

  《素問·陰陽别論》:“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傳為息贲者,死不治。”古人對婦科疾病與七情内傷對髒腑相互之間的影響是很重視的,心情抑郁,不得疏洩,易導緻月經不調,甚至經閉。

  宋代婦科名家陳自明在《婦人良方大全》中指出:“凡醫婦人,先須調經。”對月經病的調治原則是:調經先須調攝情志,究此理源于《内經》,因于婦女多郁。

  調攝情志是陳氏調經學說中的一個重要内容,如在《室女經閉成勞證論》中指出:“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遂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閉。且心病則不能養脾,故不嗜食。脾虛則金虧,故發嗽。腎水絕則木氣不榮,而四肢幹痿,故多怒,鬃發焦,筋骨痿。若五髒傷遍則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持,庶可保生。”強調青春期女子閉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積思宿慮損傷心脾或暴怒氣逆所緻,這是有一定見地的。因積思在心,思慮過度則損傷心脾,脾虛則化源不足,沖任失養,而緻形體消瘦及閉經。從另一方面看,暴怒傷肝而導緻氣滞血瘀,沖任受阻,而成經閉。所以陳氏提出“調七情,保神氣”的調經原則,對後世婦科調經治肝深有影響。

  明未清初婦科名家傅山亦非常重視情志對月經病和血崩的影響。如他在《傅青主女科·郁結血崩》中指出:“婦人有懷抱甚郁,口幹舌渴,嘔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時而效,時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識為肝氣之郁結也。夫肝主藏血,氣結而血亦結,何以反至崩漏?蓋肝之性急,氣結則其急更甚,更急則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治法宜以開郁為主。”傅氏調經,無論經期或先或後,經量或多或少,其病責之肝腎。強調婦人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治血病注重調氣機,治雜病重視調肝、脾、腎。

  清代名家葉天士調經本“女子以肝為先天”,對月經病多從肝論治。秦天一對葉氏調經理論有如下評語:“觀葉氏先生案,奇經八脈故屬重要,其次最重調肝,因此女子以肝為先天。”

  在臨床中觀察中發現,痛經患者中,肝郁氣滞型占大多數;在閉經患者中,肝郁氣滞型占三分之一以上;崩漏患者中肝郁化火占三分之一,其次是肝郁氣滞血瘀;在月經先後無定期患者中,肝郁占三分之一以上。

  說明臨床常見的月經病均與肝的情态調節失常有直接和間接關系,直接關系為情态失調、失血、外邪侵襲等,間接關系為脾病及肝、腎病及肝等。所以月經病以肝之失調為多見,治療當以調肝為主,七情病因在婦科疾病病因學中占重要地位,其範圍廣,理應引起重視,故大力提倡婦女月經期、妊娠期、産後期及更年期的精神調護,對于預防和治療婦科病有重要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