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類型與策劃課程重點?「電影和電視是一回事嗎」什麼是電視節目制作ENG、ESP、EFP方式?,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電視節目類型與策劃課程重點?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電影和電視是一回事嗎」什麼是電視節目制作ENG、ESP、EFP方式?
什麼是電視節目制作的三種方式:“ENG”、“ESP”、“EFP”?書上會告訴你說,就是“電子新聞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電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和“電子現場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
這等于什麼也沒說,隻不過把“全稱”再“念”一遍而已,你可能還是不清楚這幾種制作方式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ENG的方式(不用去較真它的“字面意思”),是把電視節目的制作分成前、後期兩部分,前期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去拍,後期把這些鏡頭“剪輯合成”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視聽作品的方式。這和電影故事片的制作方式是一樣的(電影的制作分成“pre-production”和“post-production”,就是這個意思)。采用這方式制作的節目類型有:電視劇、電視紀錄片等。
ESP和EFP沒有特别本質的區别,都是“多機拍攝”、“現場切換”、“同期錄音 現場擴聲”,一次完成。即:在電視台的演播室(ESP)或外面的某個場館(EFP)用多個機位進行拍攝,各機位拍攝的鏡頭送入導播切換台,由導播人員現場切換鏡頭,加上同期錄音的信号,即時播出。采用這種方式制作的節目類型有:各種舞台演出的直、錄播;各種綜藝節目等。也有部分電視劇采用ESP的方式拍攝制作,如大家熟悉的那部《我愛我家》及同類型的“情景劇”。
總結一下不同點:
ENG方式為單機拍攝,分前、後期,是“鏡頭 剪輯”的模式。
在故事片或電視劇的拍攝中,隻有個别大場面為保險起見,使用多個機位拍攝,其他正常情況下别說“多機”,就連“雙機”拍攝都極為罕見,因為它不但并不能顯著提高效率,反而可能因為避免互相“穿幫”,在機位設置、布燈等等方面帶來一堆麻煩。
而在聲音方面,這種模式既可以是“同期錄音”,也可以是“後期配音”(事實上絕對的“同期”或絕對的“後期”也很少見,通常都是“混合錄音”工藝)。
ESP、EFP方式中,多機拍攝是必須的,一般地說,制作階段不分前後期,不管是“直播”還是“錄播”,都是現場切換完成,是“多機 導播切換”的模式。兩者不同的地方僅僅是,前者在電視台的演播室,後者在“外場地”(可能是某個場館,或空地上搭台)。
聲音部分包括先期錄音(唯一一個“先期”的東西,因為有這個例外,所以上段加了一個“一般地說”。)、同期錄音和現場擴聲的部分。
以上是基本不同。其實仔細說起來,由于三種模式的不同,從而導緻在制景、照明(燈具和布燈)、表演、聲音處理等等方面都完全不同了,這些以後再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