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治療小兒發燒的妙招和手段

治療小兒發燒的妙招和手段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5:51:55

早就想寫關于發燒的文章,但怎奈自己不是專業,生怕哪句沒說對誤導大家,所以雖然有很多關于發燒的護理經驗但一直也不曾動筆分享。驅使我有底氣動筆這種學術類的文章的,是由于我看陳英老師(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兒科門急診主任)所著的《寶寶生病不用慌 陳英說小兒常見病》,從中找到很多關于發燒的理論基礎,也解答了一些我自己本來也不是太清楚的部分。目測本文可能有點長,但能有意向看這篇文章的媽媽想必大多都是孩子病中不知所措的人,請稍安勿躁,看完可能就不那麼慌張了。

治療小兒發燒的妙招和手段(孩子發燒怎麼辦)1

這本書涵蓋了發燒、咳嗽、腸胃健康、皮疹、睡眠養成、其他常見疾病等内容,滿足日常幼兒疾病護理的需求

1、孩子為什麼會發燒

發熱原因非常多,臨床最常見的發熱原因是感染:病毒、細菌、支原體及其他緻病微生物入侵體内造成的感染從而引起的發熱。

最近比較多發的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峽炎是病毒感染,扁桃體炎是細菌感染,而我們常見的感冒,大多也是病毒感染,但也有病毒引起繼發細菌感染的感冒,稱為細菌性感冒。此外,像腹瀉、腮腺炎等這些常見疾病,都是分病毒性和細菌性。一般說來,到醫院去查血常規的主要目的,就是判斷究竟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圖為榮媽家的歐姆龍耳溫槍和水銀體溫計

關于耳溫和腋溫,榮媽自己的體驗是,耳溫确實不準确,隻能用于排除是否發燒的可能時用,想要獲取準确的數值,必然還得是腋下。相較于胳膊,孩子的頭部更難控制,每一次測量你都不能保證耳溫槍的槍頭正确地深入到孩子的耳道,深了淺了前了後了的出現的溫度都不一樣,數值有時候能差出整整一度,所以就必須要測至少3遍,但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經常不知道孩子到底發燒了還是沒發燒……所以原本省事的方式來來回回幾次也變成了麻煩,孩子也很厭煩,所以現在無論是依姐還是大榮,我都是采取腋溫的形式測量,耳溫槍基本已經限制。其實,給寶寶夾體溫計也不是很難辦到的事情,大榮現在大了,已經很懂事了,讓他吧體溫計夾好不動他是可以做到的,而依姐我抱着她随便拿點什麼東西哄哄轉移注意力也能捱個5分鐘。不過,看孩子看了三年的我,眼下已經練成了不用體溫計用手一摸就知道孩子發不發燒的特技。

3、孩子發燒了怎麼辦?

自然是退燒。當然,退燒的處理辦法也是分情況的,我們要分低燒和高燒分别處理。

1)低燒

我自己處理的方法是38度(半歲以下)或38.5°C(半歲以上)“自生自滅療法”,先觀察,多給喂水,定時測量體溫,如果孩子的精神良好且溫度不持續走高就不做藥物幹涉,讓孩子的自身免疫系統自行解決看看。我們都知道發燒其實不是病,是身體對抗病菌的一種反應,形象點說就是增多的白細胞抗擊外來侵略着散發的熱量,所以如果孩子能夠憑借自身的免疫系統打敗病菌,就是免疫系統的提高過程,就跟打怪升級是一個道理。但是吧,任何事都會有風險,孩子的免疫系統不如成人,可能會持續低燒很長一段時間,這就需要媽媽耐心的觀察,時刻檢測體溫并多喂水。怎麼說呢,每一次發燒都會是孩子免疫系統升級的機會,機遇伴随挑戰,不乏讓孩子扛了半天卻打敗仗的時候,我也時常會遇見最後還是不得不喂藥的情況。

發熱的溫度高低取決于病原的緻病性和孩子的個人反應,低燒往往意味着病情相對較輕或病原的緻熱性較弱,一般很快就能退燒。需要注意的一種情況是2-3周持續低燒的情況,這就得及時就診了。如果孩子出現持續低熱,要排除結核的可能,尤其是家中有老人或親戚有結合病史的,更要注意。此外,嬰兒泌尿系統感染可能非常隐匿,有的僅僅表現為不規則低熱,因此孩子持續低燒也要當心是否是泌尿系統的問題,到醫院驗個尿自然就清楚了。再有就是大家聞風色變的白血病或其他一些惡性疾病,但大多還伴有乏力、貧血、出血等症狀,。當然,上述這希爾疾病相對少見,大家生活中普遍會遇到的還是三五天就好的低燒,這種基本上都是病毒或細菌性呼吸道感染造成的,不必過度緊張。

2)高燒

如果觀察一段時間發現孩子的體溫持續攀升超過38.5°C或是一開始就高燒到38.5°C以上,自然要用退燒藥物,這是最直接最确切的方法。陳英醫生在書中提到了泰諾林和美林,榮媽沒用過這兩種,我平時給孩子用的是護彤(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因為它不僅可以退燒,對緩解咳嗽流鼻等感冒症狀也有效,即便是孩子不發燒,隻要是感冒症狀嚴重都可以用。還有,如果用藥後孩子體溫依舊持續高燒,退燒藥也控制得不理想的時候,可以考慮兩種退熱劑交替使用。在用藥期間,我們要每隔一段時間給孩子測量體溫,實時監控孩子的體溫情況。

此外還可以輔助物理降溫。比如兩次用藥間隔期間完全可以給孩子洗個澡,正常水溫即可,一般來說,泡澡15分鐘到20分鐘體溫是可以下降1-2度的。洗澡也是榮媽認為最好的物理降溫方式,整個過程很舒服,玩水也會使孩子心情愉悅。于此相對的不建議的方式是酒精擦浴,一來對皮膚刺激性太大,二來大面積酒精擦拭可能造成高濃度酒精被機體吸收,導緻酒精中毒。

治療小兒發燒的妙招和手段(孩子發燒怎麼辦)2

另外,貼退熱貼的方式基本上對退燒是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頂多是讓孩子發燙的額頭感覺舒服些,讓媽媽心理上獲得安慰的成分更大。榮媽也會給孩子貼小林退熱貼,高熱時會給額頭、脖子後跟和腋下都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我家的兩個孩子都對退熱貼沒啥好感,貼上分分鐘就要摘掉……圖左為大榮小時候,圖右為依姐小時候。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高燒但卻堅決不用藥是不可取的。人有時候就是很有意思,有一類家長是一見到發燒就着急忙慌地抱孩子上醫院,相反的,有一類是教條地認為退燒藥有副作用,且高溫環境不利于病毒和細菌繁殖,所以高燒也讓孩子生扛。然而,高燒中的寶寶身體是非常難受的,夜間也很難安眠,體溫一直不降也會使寶寶煩躁哭鬧,嚴重影響孩子的休息,實則不利于孩子對抗疾病。

另外,說到退燒藥的副作用,網上傳的很多,但再多也都是些孤立事件,都是很偶發的情況,退熱劑是OTC藥物(Over The Counter,非處方藥),安全性良好,家長不必過于擔憂。

4、如果吃了藥還是高燒不退怎麼辦?

首先,藥效是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的,并不是立竿見影即可見到療效的,所以服藥後需等待一段時間,起碼1到2個小時。如果2個小時後體溫依舊不降,還要排除兩點原因:

1)是不是沒有給孩子喝足夠量的水。

孩子發熱時體内新陳代謝旺盛,大量水分會被消耗掉。而退燒藥是需要體内水分參與的,如果水分不足吃了藥也會出現體溫不降或降溫緩慢的情況。我們經常會遇見孩子一生病,基于喉嚨痛或是心情不佳就拒絕喝水的情況,但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迎難而上哄着逼着孩子喝水,多喝水永遠都是退燒要素中的必要條件。

治療小兒發燒的妙招和手段(孩子發燒怎麼辦)3

2)穿太多、蓋太厚

有些家長都覺得汗發出來了才能退了,有些家長覺得發燒會冷,所以應該給孩子多穿多蓋,捂出汗才好。但孩子與成人不同的是汗腺發育不健全,因此就必須要靠體表散熱來降溫,穿太多反而不利于散熱,也會造成體溫升高或降溫不理想的情況。

排除以上兩點,如果還是退燒效果不理想,就按上文提到的,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再觀察體溫狀況。如果以上這些方法都用盡了,還是高燒不退,不見好轉,那麼再去醫院化驗血常規也不遲。到了醫院後續的事情就是,聽從醫生的醫囑護理。安放抓藥即可,這裡就沒榮媽什麼事兒了。

5、不要急于跑醫院,在家嘗試退燒是關鍵

通常,孩子發燒我都不會急于上醫院,我會嘗試着在家裡退燒并觀察孩子是否有其他症狀,能在家裡用藥治療的就決不去醫院。我不急于去醫院的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醫院的傳染源很多,貿然帶孩子去醫院很可能傳染其他疾病;二來,醫院看病難,車馬勞頓折騰孩子,不利于寶寶休息養病;三來,去早了也沒啥用,任何疾病的發展都是有過程的,發熱12~24小時以内,即使做了檢查,數值也可能并不準确,一般建議發燒24小時以後再去做血常規化驗。由于化驗結果與孩子的體溫是沒有什麼相關性的,哪怕24小時之後已經退燒了,異常的化驗結果依然會顯示出來。因此,我會選擇先在家觀察,看他是否有其他症狀,确定病因,自行用藥治療,隻有自己搞不定地才會去醫院,比如手足這種傳染性疾病、扁桃體化膿比較嚴重的情況。

治療小兒發燒的妙招和手段(孩子發燒怎麼辦)4

陳英老師也認為,單就發燒而言,去醫院其實不如在家先做退燒工作,醫生其實并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在醫院,常規的退燒也是這些方法,除非碰到惡性高熱、稽留高熱這些特别嚴重的才會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所以,早早地把孩子拉去醫院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沒有必要的。

6、發燒不是疾病本身,我們得找到疾病根源

護理過兩個孩子大大小小不同的病症以後,榮媽發現,孩子生病,不管什麼病,幾乎第一件事都是發燒。成人的免疫系統健全,因而會将病源局限在局部,所以我們生病時常表現為局部症狀,比如咳嗽流鼻嗓子疼,如果免疫力不是那麼好,才會進而發展為發燒。

但孩子則不同,由于自身免疫能力不足(要到5-6歲自身免疫能力才能逐漸健全),病原侵入肌體後,不能很好地局限在局部,因此最初的表現就是全身反應,即表現為發燒,随病情演進,機體免疫力逐漸産生作用,才會出現局部症狀。

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熊孩子玩着玩着怎麼就發燒了,突然之間、毫無征兆,随後才會出現顯示病症的其他症狀。大榮跟依姐就經常是燒退了以後,才出現流鼻咳嗽等感冒症狀,我才知道原來是感冒了。正因如此,我才不建議一發燒就去醫院,正所謂“對症下藥”,醫生也是根據症狀判斷孩子的病,沒有症狀單是發燒,醫生們自然也無計可施。

因此,在護理孩子退燒的時間裡,我會建議大家時刻留意孩子的身體是不是伴随出現了其他症狀,常見的比如嘔吐、腹瀉、咳嗽、流鼻、喉嚨紅腫或是身上出疹子等,這些症狀在就醫的時候才是應該主要要對醫生描述的。其實這些常見的病,我們自己也可以根據症狀來判斷孩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比如嘔吐和腹瀉首要考慮腸胃問題,開始追溯是不是吃壞了東西;咳嗽流鼻首先考慮感冒;喉嚨紅腫考慮扁桃體發炎,身上出疹子考慮手足口、疱疹性咽峽炎等。上面這些我都在大榮跟依姐身上經曆過,有些沒有記錄,有些寫下來了(文章傳送門▼)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爸爸是個玻璃心,媽媽才是冷血大魔王!(大榮扁桃體發炎)

咳嗽是最糟心的病,沒有之一!榮媽私家小兒感冒咳嗽護理小藥箱(依姐咳嗽頑疾)

由于榮奶奶是護士,現在又在防疫口工作,所以對于很多常見的幼兒疾病她都很了解,對症下藥很容易,所以我們去醫院治療的次數很少,但血常規沒少做,因為去奶奶的醫院化驗很方便,有時候我們拿不準的高燒就會帶孩子們去紮個手指做個血常規,确定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考慮是不是需要用消炎藥。

當然,榮媽也知道,孩子生病别着急去醫院這件事真的是“理都懂、難做到”的事,對于媽媽們來說做起來特别難,心理素質得特别好,低燒不用藥高燒先不去醫院對于很多人都是非常煎熬的事情,特别是周圍人的焦慮加在一起影響你,特别容易頂不住壓力就一路小跑抱着孩子去醫院,好像到了醫院就能把壓力轉移到醫生身上一樣,但真的對孩子的病情有幫助嗎?不一定。榮媽跟榮奶奶也經常會被榮爸跟爺爺質疑,孩子發燒超過一天最多兩天,榮爸就會不淡定地讓我們趕快去醫院……好在我跟榮奶奶經常沆瀣一氣地不理會,我們是孩子的親媽跟親奶奶,孩子生病最焦心最着急的人在此呢,好嗎!但萬事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治病自然更也需要耐心和時間。

7、高熱驚厥

驚厥是指神經元功能紊亂引起的腦細胞異常放電所導緻的不自主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而高熱驚厥是由于發熱所誘發,而不是由于精神系統疾病或其他因素所導緻的。

高熱驚厥多發于3個月到5歲的兒童,随着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發育逐步健全,大多到了6歲左右就不會再發作高熱驚厥的情況了。

關于高熱驚厥,是沒有經曆過的人就不會懂,一旦經曆就再也不想回憶的病,但我們還是要知道一下。它常常發生在體溫驟升的時候,多發生于發熱的第一個24小時内,一次發熱過程中一般隻抽搐一次,臨床表現為:意識喪失、雙眼上反、四肢強直抽動,抽搐時間持續數秒或數分鐘,一般不超過15分鐘。

一般來說,持續時間不超過15分鐘、發作呈全身性、24小時内無複發的高熱驚厥稱為簡單型高熱驚厥,這種對孩子的智力、學習能力基本沒有影響,但容易再次發生,因此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即便是發燒38度也要及時吃退燒藥退燒。還有一種是驚厥發作持續超過15分鐘、發作成局竈性發作(如某一局部發抽搐),一次性發熱中驚厥很多次,被稱為“複雜性高熱驚厥”,這個就比較嚴重了,可能會有40%的患兒轉變為癫痫,對智力的影響程度取決于驚厥持續的時間。

無論哪一種我們都不希望發生在孩子身上,但萬一出現高熱驚厥,也一定不要慌張(雖然不慌是不可能的,腦補一下也知道孩子的狀況肯定特别吓人),我們必須要知道怎麼處理才是重要的。首先我們自己要冷靜,然後将孩子放平,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嘔吐物,避免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之後就是盡快将孩子抱至最近醫院的搶救室交給醫生處理。此外,掐人中、打臉、将勺子筷子放在孩子嘴裡這些土辦法都不正确。

8、并不是所有發燒都是感染引起的,比如——中暑

馬上就是夏天了,由于家長的疏忽,讓孩子長時間在高溫或是烈日下活動,很有可能導緻孩子體溫調節功能失衡、水鹽代謝紊亂和神經系統功能損害,這一系列的症狀通俗點說就是——中暑。在這裡給大家提個醒,如果你的孩子突然發熱、頭暈、頭疼、注意力不集中、煩躁、惡心嘔吐等症狀,很可能就是中暑,如果當天攝入的食物再多些雜些,很有可能還會伴随腹瀉等腸道症狀。雖然中暑發燒來勢洶洶,但恢複的也快,讓孩子在清涼的環境下休息,多喝水(切記冰水、冷飲),吃清淡的東西,一兩天就又活蹦亂跳了。

9、幼兒急疹

多發于5個月-12個月的孩子,多發于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高熱。當然大一點的孩子也有,打相對少見。幼兒急疹導緻的高熱大多持續3天,一般都是高燒,需要吃退燒藥喝大量水,但藥力一過還會反複高燒。但在此期間,孩子的精神會很好,能吃能睡能作精。初期三天是發熱,燒退疹子就會出現,有時會伴随沒食欲、精神不好,甚至是腹瀉,這個過程最少2-3天,有的5-6天。在發熱的最初1-2天,幼兒急疹常常是無法判斷的,因為一發熱為初期症狀的疾病很多,醫生也無法确診,隻有當熱退疹出的時候才可以确診。觀察皮疹以前胸皮膚為準比較可靠,臉部是容易起疹子的部位,不一定是疾病造成,背部皮疹有可能是發熱出汗刺激所緻,也不能說明與疾病有關。

由于這個病最初是高燒,且連續不退,退燒工作對于新手媽媽而言就是很棘手的工作,燒退之後,孩子反而沒有發燒時有精神,媽媽們還有可能遇到孩子焦躁不安、哭鬧不止、拉肚子等一系列抓馬問題,所以這個病在榮媽看來考研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大人。由于幼兒急疹常常是我們做媽媽以來第一次面對的孩子發燒,所以沒經驗手忙腳亂的很正常,但病本身其實并不可怕,是個相對簡單的疾病,護理起來也很容易。

不過,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況:持續高燒3天以上,發熱時伴有皮疹(一般的幼兒急疹都是燒退後才出疹子,發熱同時出疹子的疾病種類複雜,有些是需要特殊治療的),發熱不退且伴有咳嗽等狀況,還是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以上就是關于發燒最常見的問題,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冬天過年那段時間,由于空氣不好加之七七八八的原因,兩個孩子輪番的生病,常常是這個好了那個又壞了,沒少跟發燒咳嗽流鼻涕戰鬥,現在回想起來,護理孩子生病時真的好累,但所幸孩子們依舊活潑可愛、健康地在成長。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生病,不能責怪照顧孩子的人,生了病更不能病急亂投醫,我們才是病中的孩子的主心骨,面對孩子生病,我們自己首先要冷靜淡定,就醫與否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榮媽的觀點并不是醫院無用論,但去不去醫院要分情況,不嚴重的、我們自己能掌控的病情,自然沒必要大動幹戈,但如果是真的有疑問的,也不要諱疾忌醫,交給醫生處理就好。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同名微信公衆号(亦可搜索微信号【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着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充斥着我節操曬娃 無底線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衆号,篇幅沒譜、題材沒準、尺度是個謎,但我能保證的是,100%榮媽原創出品、私家育兒幹貨、童叟無欺,總有一篇是你絕對用的上的實戰育兒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