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九成網瘾少年源于錯誤家教

九成網瘾少年源于錯誤家教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03 07:25:13

  健康導讀:面對孩子沉溺網絡,家長心急如焚,他們是多麼希望能治好孩子網瘾,在父母被迫無賴之下把自己的孩子不得不送到網瘾戒除機構治療。

  8月24日,福建泉州市發生一起命案,因懷疑對方偷了自己在網絡遊戲中的裝備,17歲少年将對方殺死。

  在此22天前,廣西年僅16歲的學生鄧森山在“南甯起航拯救訓練營”戒網瘾時,被毆打緻死。

  面對孩子沉溺網絡,家長心急如焚,舉國上下都在關注:戒除網瘾有沒有良方?怎樣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護航?

  網戒之盼:家長苦惱“誰能治好孩子的病”

  有關調查表明,大學生網絡成瘾發生率為8.3%。成瘾者,男生較女生多,獨生子女較非獨生子女多,理科學生較工科、文科學生多。

  賈昭(化名)來自常州市,2005年考上南京某高校,大一時迷戀上了網絡遊戲,付出的代價,就是幾門功課“亮紅燈”,第一學年便被學校留級。考慮到兒子的前途,他媽媽決定辭去工作,到南京租房陪讀。在母親的監管下,賈昭“踉踉跄跄”讀到大三。

  不過,由于母親陪讀事先并沒有征求兒子的意見,賈昭的心裡一直“不是很爽”,故依然經常偷偷摸摸上網打遊戲。因此,去年他還曾被母親“押”往山東某網瘾戒除機構接受治療,不過回校後不久,網瘾又“發作”,終緻沒有完成學校規定的必修學分,今年面臨再次留級。“上大學前,他可是個挺好的孩子,迷上網絡,怎麼會變化這麼大呢?”為兒子操盡了心的這位母親,痛心不已:“我恨不得砸掉所有的電腦。”

  網瘾,已成為萬千家長苦惱的“多發病”。家長們嘗試過各種手段,包括打罵、找心理醫生、找網戒機構,均莫衷一是。為此,賈昭的媽媽感覺很無助,也特别焦急:“到底誰才能治好孩子的‘病’呢?”

  根據今年7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有3.38億網民,每6人中就有一人有網絡成瘾的傾向,其中1000多萬青少年網民有“網瘾”問題,而網齡在一年以下的網民對網絡成瘾的傾向性最為明顯。

  網戒之亂:孩子是網瘾治療的“小白鼠”嗎

  記者在百度上搜索“網瘾治療”,用時0.076秒,彈出相關網頁122萬篇,而前10條都是網戒機構的廣告宣傳,諸如“中國第一所國家級戒除網瘾公益訓練營”、“衛生部主管業務單位”等字樣。

  據央視報道,在我國,戒除網瘾已經悄然成為一門擁有300多家機構、規模達數十億元的産業。

  然而據記者調查,目前從事網瘾治療的單位,涉及醫院、學校、青少年教育機構、持心理資格證書的個體等等,機構性質不一、資質懸殊。至于拯救所謂“網瘾少年”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諸如打針吃藥、電擊、電療、軍事化訓練,等等。

  “網瘾”标準是什麼?去年底,北京軍區總醫院牽頭制定《網絡成瘾臨床診斷标準》,确定網絡成瘾的“6小時”标準,就是“一個人使用網絡的目的不是為了學習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平均每天連續使用網絡時間達到或者超過6小時,且此症狀已經達到或超過3個月。”而這一“标準”獲得專家論證後,卻引發軒然大波,遭受網友炮轟。

  近期關于“每周上網40小時以上即為網瘾”争議再起,國家衛生部回應說:“‘40小時’的認定标準結論不實,目前還在研究階段”。

  “連什麼是‘網瘾’都還沒有明确的定義,治療網瘾還沒有科學的标準,怎麼就出現了這麼多的專門治療網瘾的‘訓練營'?”難怪華東師大應用心理系主任崔麗娟教授等學者呼籲:“千萬不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網瘾治療的‘小白鼠’!”

  有着“中國戒網瘾第一人”之稱的華中師範大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陶宏開指出,由于監管缺失,形形色色的網戒機構,盯上了“網戒”這塊“大蛋糕”,并以此作為謀利手段。

  據報載,“南甯起航拯救訓練營”訓練為期3個月,交費共計1.7萬元。網瘾少年被毆緻死悲劇發生後,經有關部門查實,該訓練營竟是一家沒有行業資質的機構,從5月中旬開辦以來先後多次在當地做宣傳廣告,短短兩個月裡就招收了100多名學員,其間沒有受到相關部門過問和監管。

  網瘾治療亂象叢生,行業管理亟待規範。有專家指出,目前我國的網瘾治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沒有統一的認定資質,網瘾程度、治療方法、療效鑒定等均無統一的标準,且缺乏監管部門。這些,是造成網戒機構“魚目混雜”的主要原因。

  網戒之道:家庭是天然的網戒中心

  有數據顯示全球網民現在已超過10億,網瘾治療也是全球面臨的一個嚴肅的課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德國,2003年建立了全球首家網瘾治療所,治療手段多種多樣:繪畫、舞台劇、合唱等“藝術療法”;遊泳、騎馬等“戶外運動療法”。

  前不久,美國首個網戒中心開張的消息被國内網站翻譯轉載,掀起了有關網瘾治療的争議。其治療方法卻與中國機構迥異——沒有電擊、暴力、藥物等療法,僅配有心理醫生、戶外活動、網絡專家等。報道說,這家戒網中心為接受治療者提供濃厚的家庭氣氛,患者可以洗衣服、做飯、照看小動物。

  我國治療網瘾的辦法有哪些?陶宏開提供的資料顯示:早在2004年,“強制灌服中藥戒網瘾”便在甯波出現,而後又出現暴力傾向明顯的“魔鬼訓練營”、以催眠為主要手段的網瘾治療;而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已被叫停的、山東臨沂楊永信采用的“電擊療法”。

  “治病講究的是對症下藥。每個人的網瘾成因(生理、情感等多種因素)不同,用魔鬼訓練、電擊等方式,主要用同一種方法治療網瘾,不能說是科學的。”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南京森知心理咨詢中心主任王宇接受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地表明了觀點,“懲罰式教育,隻能管一時,一旦孩子離開懲罰環境,往往再犯毛病。”

  “孩子依賴網絡,通常是心理原因,選擇藥物治療也是下下策。”王宇認為,網瘾就好比賭博上瘾,如果能用藥物治好賭博,社會上就沒有人賭博了。由于網絡能讓人獲得安全感、認同感,在虛拟世界裡得到“成就感”,所以,很多上網者沉迷網絡而不能自拔。“治療網瘾,關鍵是幫助有網瘾者在正常生活中,發現和建立人與人的友情、找到自尊、快樂和自我存在的價值感。”12下一頁尾頁

  “家庭是天然的網戒中心”。根據青少年網瘾矯治專家、同濟醫科大學國家級心理咨詢師沈鴻麗的說法:上網成瘾,不能簡單地将責任推給網吧和遊戲,而應該更多地反省家長的教育問題——調查發現,90%的小孩上網成瘾,都與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關。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網絡成瘾問題研究專家沈绮雲在接受采訪時建議,青少年接觸網絡遊戲以後,預防網絡成瘾的“預防”二字非常重要。在預防方面,家庭、教育部門,包括全社會各方面的教育,顯得格外重要,這涉及到怎樣建設健康的網絡文化環境。如果真的網絡成瘾了,就需要專業機構來進行救助。而這方面,目前來說,社會的關注和有關方面的措施,顯然是做得不夠的。

  小編結語:網瘾過大不一定非要去懲罰他吃藥不可,小編知道懲罰吃藥是戒瘾下策,但你可以對你多孩子多用些心,管他改變下方式,因為家庭是天然的網戒中心。

  首頁上一頁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