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質性原因引起的胸悶:一是心源性胸悶——表現為勞累後胸悶、呼吸困難,或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患者可在睡眠中憋醒,見于心髒病患者出現肺淤血、心功能不全,當平卧位時,肺淤血加重,産生胸悶與呼吸困難,坐起後好轉。另外,胸悶也可以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時的一種表現。
二是肺源性胸悶——見于支氣管哮喘、胸腔積液、肺纖維化等。
功能性原因引起的胸悶,最常見于心血管功能紊亂。患者自覺胸悶、氣短,主觀感覺空氣不足,呼吸不暢,常有歎息樣呼吸,長出氣後自感舒适;有時還常伴有心悸、心前區刺痛,以及乏力、頭暈、頭腦不清、驚恐、焦慮、多汗、失眠等神經症狀。該病大多為青年女性,自覺症狀明顯,但心電圖、心髒B超、胸部X線檢查等,均無器質性病變發現。
器質性胸悶與功能功能性胸悶的區别是:器質性胸悶多在運動或勞累後發生,而功能性的胸悶多在休息時發生;器質性胸悶在坐起後可明顯好轉,而功能性胸悶則常不因為體位改變而變化。
一說話就引起胸悶、氣短的症狀,如果是病理或因器質性心髒病引起的胸悶,那說明就到了心肺功能衰竭的嚴重的程度,因為說話如果不是很長時間的高聲講話,一般是不會費力的。如果在活動時無胸悶、氣短的症狀,而一說話就引起胸悶、氣短,這不符合心髒病勞累後胸悶、氣短的情況。即使是有冠心病心肌缺血,也不會因說話就引起缺血症狀的。所以,這種情況多提示是一種功能性的,由精神原因引起的胸悶症狀。
心血管功能紊亂引起胸悶的發生的機制,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引起心血管系統一系列功能症狀與表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