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宮頸炎
主要表現為宮頸糜爛,出現白帶增多,下腹部疼痛(于月經期、排便和房事時疼痛加重),月經不調和尿頻、尿痛等症狀。本病發病率高,育齡婦女患本病者約占95%左右。重症宮頸糜爛者,若不及時治療,有發生癌變的可能。
陰道炎
生理狀态下的陰道,組織解剖學和生物化學特點足以防禦外界微生物的侵襲,如大小陰唇合攏嚴緊,處女膜完整,陰道前後壁貼接使管腔閉合,陰道酸堿度保持在44.5之間。陰道還有自淨作用,形成自然防禦屏障。可是,結婚以後,上述防禦功能遭到破壞。在諸多陰道炎中,育齡女性較易罹患的是黴菌性陰道炎和滴蟲性陰道炎。患了陰道炎以後,可出現白帶增多、外陰瘙癢等症狀。黴菌性陰道炎的白帶為水樣,或膿樣,或凝乳狀,陰道分泌物塗片可見到成群革蘭陽性的卵圓形胞子;滴蟲性陰道炎的白帶呈黃綠色帶泡沫狀,塗片檢查可見到毛滴蟲。
子宮内膜異位症
正常情況下,子宮内膜應該在子宮腔,如果子宮内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面以外時,就稱為子宮内膜異位症。如内膜異位在子宮肌層以外的盆腔組織,如子宮韌帶、卵巢等處時,為外在性子宮内膜異位症或盆腔子宮内膜異位症;若異位至子宮體肌層時,為内在性子宮内膜異位症或子宮腺肌症。本病好發于3040歲婦女,約80%的子宮内膜異位症侵犯卵巢。患病後可出現痛經、月經失調和不孕等症狀。異位的子宮内膜在卵巢内分泌影響下呈周期性改變。病情嚴重時,可發生囊腫。囊腫内有陳舊的血液,顔色似巧克力樣,所以又稱為卵巢巧克力囊腫。
卵巢囊腫
卵巢是人體中較小的器官,卻是個多事之“丘”——是多種腫瘤的好發部位,除發生原發性腫瘤外,還有從其他器官轉移過來的腫瘤。卵巢腫瘤是婦科的常見病,其年齡分布以3040歲為最多見。卵巢的良性腫瘤多發生在2044歲這一年齡階段,而惡性腫瘤的發病高峰,則在4564歲這一年齡層次。
附件炎
附件,是指卵巢和輸卵管。卵巢、輸卵管炎多發生在育齡期婦女,尤以2535歲發病率最高。如果在月經期不注意局部清潔衛生或有性生活史,或流産、産後有感染,細菌上行,就會引起輸卵管内膜和卵巢炎症。急性附件炎一般在感染後2周内可出現發熱,兩側下腹部劇痛并于排便時加重,還有月經量多、經期延長等月經失調的症狀。婦科檢查發現陰道内有膿液或血性分泌物,子宮頸充血,兩側附件區觸痛明顯。由于病人怕痛及腹壁緊張,往往使醫生不容易查清楚盆腔内的情況。
外陰瘙癢
外陰瘙癢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各種不同病變所引起的症狀。患者常搔抓及摩擦患處企圖減輕不适感覺。可是,越搔越癢,越癢越搔。當瘙癢嚴重時,患者坐卧不安,以緻影響工作和生活。
引起外陰瘙癢的原因很多,局部原因有罹患黴菌性陰道炎或滴蟲性陰道炎;慢性外陰營養不良;不注意外陰部位的清潔衛生,以緻皮脂、汗腺、月經、白帶,甚至尿、糞等刺激;平時穿着不透氣的化學纖維内褲等原因,均可引起外陰瘙癢。全身方面的原因有,罹患糖尿病、痛風、白血病、黃疸、維生素A或B缺乏 ;妊娠期和經前期外陰部充血,偶爾也可引起外陰瘙癢。還有一種是與心理因素有關的精神性外陰瘙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