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9日專電針灸是我國中醫的傳統“絕活”,如果把針灸換成“艾”灸效果會怎
樣呢?日前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專門介紹“艾”灸的書--《極簡艾灸》,直觀地介紹了30種最常見
疾病的“灸”療方法和75個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艾草是一種常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能生長。艾葉的藥用曆史悠久,适用于風寒
濕邪所緻的疾病。古書中記載可“止下痢、吐血、婦人漏血、利陽氣、生肌肉、避風寒”。
研究發現,艾葉中含有一種揮發油,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艾葉燃燒後生成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
自由基的作用,比未燃燒的艾葉的藥用價值更高。通過“艾灸”的方法可以使燃燒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質
附着在穴位的皮膚上,通過灸熱滲透進體内而起作用。
“艾灸”就是把艾葉曬幹搗碎制成艾絨,再把艾絨放在桑皮紙上卷成艾條,“艾灸”時将點燃的艾條
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熏灼。北京綠島自然健康中心首席專家範長偉介紹說,現代人生活節奏比較快,容易
腰酸頸疼睡眠不良而找不到原因,“艾”炙這一種自然古樸、綠色無創的治療方法可以給人們更多的愛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