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學校安防監控維護?8月31日,記者從西城區城管委了解到,今年,西城區将實施冰窖口胡同、紅蓮南路等5處點位的疏堵改造,重點關注保障行人和非機動車出行暢通為了解決胡同停車難問題,還将建設一批地上或地下的立體車庫學校周邊環境治理方面,西城區将對5所學校進行交通綜合治理,并在學校周邊增設監控探頭,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海澱區學校安防監控維護?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8月31日,記者從西城區城管委了解到,今年,西城區将實施冰窖口胡同、紅蓮南路等5處點位的疏堵改造,重點關注保障行人和非機動車出行暢通。為了解決胡同停車難問題,還将建設一批地上或地下的立體車庫。學校周邊環境治理方面,西城區将對5所學校進行交通綜合治理,并在學校周邊增設監控探頭。
疏堵項目将更關注保障行人和非機動車出行通暢
西城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随着交通各項的綜合發展,疏堵項目也不再局限于車輛本身直接造成的擁堵,将更加關注保障行人和非機動車出行的通暢。
根據安排,今年西城區計劃實施疏堵改造的道路包括冰窖口胡同、紅蓮南路、核桃園東街西口等5處點位。圍繞交通不順暢的點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改造設計,在城區道路有條件的情況下,對車道數量、車道寬度、人行步道寬度等進行優化調整。
其中一個成功的案例就是鴨子橋路東段。這段路東起廣安門南濱河路、西至廣安門外南街,由于道路北側有青年湖小學及沿街底商,受違法占道停車影響,造成東向西機動車通行不暢,非機動車通行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上下午接送學生時段,收到多起122報警反映停車造成擁堵的情況。通過施工改造,對鴨子橋路東段路闆進行調整,在道路北側修建機非綠化隔離帶,設置非機動車專用車道。規範非機動車通行軌迹,徹底解決違法停車問題,保障了機動車通行順暢、非機動車通行安全有序。
2022年疏堵改造計劃内的冰窖口胡同,與新街口外大街相交處的西口北側,因為沒有設置人行步道,行人與非機動車混行,尤其在高峰時段交通量大的時候,行人幾乎占據整個非機動車道,而自行車與電動車又向機動車道擠占,嚴重影響通行效率,且存在安全隐患。本次計劃在北側新增人行步道,實施後,将最大程度緩解該點位的交通混亂問題,同時将提高該路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一定程度上緩解高峰時段的擁堵問題。
建設立體停車設施,解決胡同停車難題
2022年,西城區道路停車改革重點繼續向支路及其等級以下道路挖潛、延伸,在現有道路停車改革的基礎上,截至目前,西城區又新增18條電子收費道路、600多個車位,共涉及9個街道。
在修建停車設施、進一步挖潛停車資源方面,今年西城區已經完成了裕民路4号院停車設施建設工作,新增機械車位126個,正在推進新華1949園區立體停車樓的改造,拟将原來2層自走式立體停車庫,改造成地上5層自走式立體車庫,新增車位600多個,主要解決車公莊周邊居民停車難問題。今年西城區通過立體停車設施建設,拟完成新增車位700個。
停車錯時共享方面,截至目前,西城區今年新增了30個有償錯時共享停車場、可提供840多個車位,方便市民錯時停車。下一步,還将和轄區内的經營性備案停車場溝通,争取使各停車場能拿出部分車位以供居民錯時共享停車。
西城區胡同衆多,胡同内的停車難問題同樣值得關注。西城區城管委介紹,針對西城區胡同文保區和老舊小區空間局促等問題,發動屬地街道辦事處加快利用市政邊角地,規劃綠地地下、學校操場、市政道路等可利用空間,實施停車設施建設,增加停車泊位供給,緩解核心區停車難問題。
近年來,西城區已經利用市政拆遷邊角地,在廣内宣外大街、牛街蓮花胡同、牛街爛漫胡同、什刹海白米斜街、什刹海萬年胡同、大栅欄小沙土園等區域周邊建設了機械式公共停車樓(庫)。利用白雲觀觀前廣場綠地、宣武藝園綠地等綠地廣場建設地下停車庫,利用北京市三十五中地下操場新建地下二層車庫。結合受壁街道路新建項目,對道路地上地下空間采取分層供地,在道路綜合管廊下拟規劃建設立體停車庫,重點解決白塔寺文保區停車難問題。
5所學校周邊将增設交通監控探頭
在學校、醫院周邊環境治理方面,西城區今年将對實驗二小、實驗一小、奮鬥小學、康樂裡小學、師大附屬中學等5所學校進行交通綜合治理。調整南新華街限時禁掉,緩解師大附屬中學、實驗一小門前擁堵,推動奮鬥小學、實驗二小門前路側電子收費系統建設工作,規範學校門前停車秩序,調整7路車運營線路,解決實驗二小門前擁堵和秩序混亂問題,對康樂裡小學路側西門電子收費車位進行調減,施劃非機動車停車區。下一步還将對這5所學校周邊增加監控設備,改善門前交通秩序。
今年,西城區還将繼續推動北大人民醫院周邊交通綜合治理,協調西環廣場與人民醫院繼續開展停車資源錯時共享,推進西環廣場地下三層停車設施升級改造,滿足人民醫院職工停車需求,将醫院職工車輛停放至西環廣場地下三層,将醫院地庫197個車位全部對社會就診車輛開放。此外,推進廣安門中醫院門前擁堵治理,繼續深挖醫院周邊停車資源,推動廣安門橋下空間再利用,增加非機動車存儲空間。
同時,将進一步完善預約轉診服務平台,促進形成上下聯動的有序就醫模式。繼續嚴格執行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非急診全面預約就診制度,預約就診時間精确到30分鐘以内,有效解決當前就診時段過于集中問題。完善醫院門診自助服務功能,實現自助挂号取号、自助繳費、自助打印檢驗報告等。暢通複診預約渠道,方便患者就診。合理分配上下午号源、專家号源及周末号源,重點醫院上下午出診單元比例達到1.2:1。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