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生學拼音被罰

小學生學拼音被罰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5-19 11:44:14

小學生學拼音被罰(幼兒園教拼音數學被查)1

12月2日,河南安陽一幼兒園因“小學化”傾向被查處通報。圖/央視網視頻截圖

據潇湘晨報報道,近日,河南安陽一幼兒園,因在大班教授拼音、數學等小學課堂知識,以課堂學習代替遊戲,被群衆舉報稱存在“小學化”教學的傾向。安陽市教育局對此進行查處通報。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介紹,當地規定幼兒園不允許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内容,不允許布置小學内容的家庭作業和相關的測試内容。

幼兒園小學化是被诟病已久的現象,但囿于種種因素,難以禁絕。特别是一些民辦幼兒園,教育理念陳舊,加之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剛需”,還将提前教小學内容作為吸引生源的“賣點”。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特點就決定了幼兒教育應在遊戲中進行。片面強調認字算數的幼兒園小學化,是在向幼兒“灌輸”知識,這種不顧幼兒年齡特點,違背幼兒教育基本規律的做法,會傷害幼兒的身心健康。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2018年教育部就公布《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禁止提前教授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内容。

欲速則不達。研究表明,提前學習還會對孩子進入小學之後的學習産生負面影響。幼教小學化是重複型教育,必然強行要求孩子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會影響甚至讓孩子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加上因為已經接觸過相關内容,上課時沒有任何新鮮感,容易養成不認真聽課、做小動作等不良習慣。即便孩子一開始能保持“優勢”,但兩、三年後就會後繼乏力,教育界稱之為“三年級現象”。

小學生學拼音被罰(幼兒園教拼音數學被查)2

河南安陽市殷都區教育局工會主席鄭啟風表示,不應該使用拔苗助長的教學方法。圖/央視網視頻截圖

拔苗助長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害而無益,幼兒園教授拼音數學,理應被查處。但令人意外的是,竟然還不乏有網友為幼兒園“叫屈”,甚至認為舉報者“有病”。還有人“現身說法”,以親身經曆證明孩子必須得學點,否則上了小學就會被别人家的牛娃“碾壓”。這樣的“血淚史”,并非無中生有,由于部分家長和幼兒園熱衷于“搶跑”,一些貫徹“零基礎入學”理念的孩子,确實吃了悶虧。

教要被查處,不教又擔心一年級跟不上,這樣的兩難處境,該如何破解?惡性“搶跑”固然要嚴肅處理,用科學的幼小銜接來引導同樣不可或缺。

其實,“零基礎入學”并不是“零準備入學”。從快樂的幼兒時期過渡到有計劃有任務的校園生活,這對于兒童來說是成長中的第一個坎,确實需要一定的引導才能順利過渡。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8297号建議》的答複。針對“加強幼小科學銜接”的建議,教育部表示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各省(區、市)全面推行入學準備和入學适應教育,将在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大班下學期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這與一味強調認字算數之類的幼兒園“小學化”,不可同日而語。

另一方面,小學也要做好入學适應教育,強化主動銜接意識,适當削緩小學低年級的學習坡度。如果小學課程的門檻沒有降低,對于剛剛擺脫幼兒園狀态的“零基礎”萌娃,無疑是當頭一棒,極易産生不适乃至畏懼心理。

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提出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标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而這次教育部的答複,又進一步提出國家課程要采取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方式實施課程,切實改變忽視兒童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現象,可謂切中肯綮,抓住了關鍵點。

所以,緩解家長焦慮,還需幼兒園和小學兩端一起發力,才能在幼小科學銜接上做到無縫對接。

新京報特約評論員 | 胡欣紅(教師)

編輯 | 李潇潇

校對 | 陳荻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