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個習
研一才開學兩周,我就開始懷疑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讀研了,想放聲大哭。
下面,講一下我為期兩周的讀研經曆。
研究生開學後,才發現與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具體包括各個方面,總之,短短兩周的讀研生活,就讓我對研究生生活産生了迷茫與陣痛。
1、對讀研期間的上課方式不适應讀研以後才發現,原來大學的課還可以這麼上。
有些課程,老師第一節課講一下,後面的課程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講。
老師的具體做法是第一次上課就讓大家分組,然後,再給一個課題方向,大家分頭去準備并且做PPT來講。
等學生講完以後老師再來做點評。
上這種課程真的是讓我感到痛苦,也讓我在反思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讀研,因為,當老師布置一個作業,就需要去收集大量的材料,然後,弄不好還要寫一個小論文出來。
但是,自己總是弄不好,要麼理解有偏差,要麼就是素材有問題,破綻百出,在做彙報的時候,老師會提出很多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都是自己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
對此,個人也很心慌。
仿佛自己就是一個漁網,但是,卻又漏洞百出。
2、上課真的聽不懂相比本科階段來說,研究生階段上課老師講得真是快,一節課一章節一點也不誇張,并且内容深度上也更深。
比如,有一門純理論的課程,完全就聽不懂,而且自己不是沒有認真聽課,已經在努力去理解這些概念,但是,卻依舊聽不懂。
感覺自己的腦袋根本就不适合去理解這些抽象的理論概念。
對此,個人也心灰意冷。
開始懷疑自己辛辛苦苦考研的意義,感覺自己讀研三年,每一天可能都是煎熬。
以上,來自一位2022級研一新生的分享。
我想,有類似想法的同學應該還有不少呢,因為,讀研以後,很多人才體會到了什麼叫“研究生,隻有考上的那天與畢業的那天才是最開心的”。
下面,作為讀研過來人,學姐給大家幾點建議,希望大家都能夠盡早适應讀研生活,都能夠順利畢業。
建議一:研一剛開始,給自己時間去适應,因為,讀研确實需要時間去适應讀研,确實與讀大學有很多地方都不一樣。
前面這位同學也講了,比如,上課方式,大學期間更多的是老師講,學生聽,而讀研以後,大部分時候都是學生在講,老師在聽。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做“研究”吧!
我們不論這種方式到底好不好,終歸是對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收集素材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鍛煉。
而在這種轉變上,不可能人人都很快就能夠适應,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等你堅持一段時間以後,等到了研二你就會發現,其實,讀研也就那樣,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太過于較真了。
所以說,碰到問題不要焦慮,更不要着急,給自己一些時間去适應,也可以想想你大一剛開學是怎麼度過的。
建議二:不要去比較,每個人的基礎、擅長的方向都不一樣還有一些同學,之所以感覺到緊張、焦慮,主要原因還是一直在拿自己與身邊的同學做比較。
“哇,别人為什麼啥都會啊?”
“别人為什麼PPT做那麼好?”
“别人,為什麼能想到,我卻想不到?”
總之,與别人一對此,就覺得自己才是最“菜”的那一個,感覺什麼都不會。
說實話,這種比較除了讓自己變得更加焦慮外,并沒有啥意義。
因為,不同的同學,本科專業不一樣(有人可能是跨考),專業基礎也不一樣,有人可能本科期間就已經學過相關課程,還做過相關課題的調研,而你卻是跨專業考研,你怎麼跟人家比?
何況,每個人擅長的方向以及感興趣的方向也不一樣,有人擅長羅輯思維,有人擅長動手能力。
所以,選擇一個自己比較擅長并且又比較喜歡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課題方向從哪裡來?當然是來自文獻。
建議三:多看文獻,特别是課題相關的論文給大家的第三個建議就是一定要多看文獻。
讀研,之所以叫讀研,無論是學碩還是專碩,多少都與“科研”沾點邊。
做科研,其基本功就是文獻的閱讀,在讀研期間,要看各種與課題相關的文獻,也許,在剛開始,你對課題一無所知,對科研方向也一頭霧水。
但是,随着你閱讀的文獻越來越多,你慢慢就會有一種“撥雲見日開”的感覺,撥開迷霧,眼前的路也就變得越來越清晰了。
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會産生自己的想法,你可能會發現,某篇論文的實驗方法還可以更完善一點,結果也會更好。
然後,你去做了,并且确實也得到了更好的結果。
那麼,你研究生就可以畢業了!
碩士研究生畢業,就是如此簡單,并不需要你有多大的創新點,你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善,那也是可以的。
所以說,在你覺得自己迷茫的時候,在你覺得自己焦慮的時候,就去閱讀文獻,看各種與專業方向相關的文獻。
這不光能讓你心态平穩,更能讓你盡早确定課題方向,順利畢業。
以上,就是學姐給大家的三點讀研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贊轉發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