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妞最近最愛唱的歌曲是,《嘚啵嘚啵嘚》:
"爸爸整天嘚啵嘚啵嘚
孩子孩子你要聽話
聽話聽話孩子你要聽話
媽媽整天嘚啵嘚啵嘚
我一切都是為了你呀
為你為你我都是為了你呀
如果我什麼都聽你的
我怎麼能夠比你強呀
如果你為自己多一點
我的壓力不會那麼大呀
嘚啵嘚啵嘚呀嘚啵嘚啵嘚
有它的時候我煩
嘚啵嘚啵嘚呀嘚啵嘚啵嘚
沒它的時候我想
⋯⋯"
我和羊妞爸爸都對這首歌曲有些反感,并且對小羊妞明确表示:不喜歡聽,我們從來沒有對你說過這樣的話,你唱得很好聽,但是以後不要再唱了。
小羊妞嘴上答應了我們,轉頭便在洗澡間裡唱得更大聲了。這既是學校環境的巨大影響力,也是孩兒内心的真實向往吧。
我一直自認為在家庭教育方面民主且公平,孩子們的事情都會與她們商量之後再做決定。但是現實很快打臉,讓我看清了自己的"僞民主"嘴臉。
周一晚上的鋼琴課,老師和我商量着把小羊妞的上課時間給提前了1小時15分。結果就是,放學之後的小羊妞聽到消息便炸了。甩臉子,瞪眼睛,丢書本,踢踏腳丫子,翹得老高的小嘴巴裡還一直嘀嘀咕咕的。
我的判斷是,這孩子對彈鋼琴的興趣很不穩定,不願練琴,既然這樣那就算了吧,不學拉倒;遇事不變通,對于自己的想法過份執拗,不替他人着想,得好好教育。瞧瞧,我給7歲小孩的這兩頂帽子,多麼冠冕堂皇卻又沉重壓人啊,成年人的強勢真是傷人!事後進行抽絲剝繭的反思,我才幡然醒悟。
羊妞爸爸的判斷是,小羊妞在十一小長假期間沒有認真練琴,應該是有點害怕面對老師。這個觀點是比較客觀的。
小羊妞當時堅持不肯去上鋼琴課,再三勸說無果,征得她和爸爸的意見之後,我便跟鋼琴老師口頭取消了所有課程。
但是,小羊妞的心情并沒有變好。雖然看起來輕松了一些,但眼裡又隐隐閃爍着一些失落。于是我問她:"寶貝,現在感覺怎麼樣?有點舍不得是嗎?"她低下頭,眼神飄忽着,然後點了點頭。
後來,我用一貫的風格,連哄帶強迫地讓她自己跟鋼琴老師道歉、解釋,無視她的尴尬、害怕、不知如何表達,我以為這是對她最好的教育時機,但事後我卻怎麼會有心疼又自責的感受呢?這種負面的情感體驗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事情過去兩天了,沉澱下來的想法隻有兩個:1、代替小羊妞和鋼琴老師商議變更上課時間,是錯誤的。2、自己犯錯之後,把所有的不良後果都歸咎到了孩子身上,更加錯誤。
各位小夥伴,在養育兒女的過程當中,社會規則、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的教育與親子關系、情感體驗之間,您是怎樣做到完美融合的呢?期待您分享無痛教育的經驗。
(羊妞媽媽原創作品,與您分享育兒心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