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複習資料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複習資料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5 22:33:46

三下《物體的運動》(第一單元科學概念|小學科學)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複習資料(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複習資料)1

第一課《運動和位置》

1.在地面觀察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我們可以與地面相對比,如果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這個物體是運動的;如果物體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2.在物體靜止的時候,我們可以描述它的位置。

3.描述物體位置時,我們要描述方向距離

4.指南針、方位盤、尺子可以幫助我們準确描述位置。

第二課《各種各樣的運動》

1.同一個物體,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使它運動起來。

2.在物體上找一個點(貼圓點),可以方便我們觀察物體的運動形式。

3.物體的運動形式有很多,如轉動、左右擺動、上下振動、水平運動等。

4.同一個運動物體,觀察不同的部位,它的運動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課《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

1.根據物體的運動路線不同,可以分為直線運動曲線運動

2.物體運動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物體運動路線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

第四課《物體在斜面上運動》

1.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斜面上運動情況不一樣,有的靜止,有的滑動,有的滾動;有的運動快,有的運動慢

2.不同形狀的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與物體形狀放置方法斜面坡度等因素有關。

第五課《比較相同距離内運動的快慢》

1.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

2.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到終點次序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先到終點,運動快;後到終點,運動慢

3.我們可以用選擇中位數的方法選擇實驗數據:4、7、3,選擇4。

第六課《比較相同時間内運動的快慢》

1.運動相同的時間,可以用比較運動距離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距離長,運動快;距離短,運動慢

2.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是不同的,自行車較慢,火車、飛機較快。

第七課《我們的“過山車”》

1.在建造“過山車”時,我們要經曆“設計—制作—評價”的過程。

2.設計要根據建造要求,根據材料的特點進行。

3.搭建過山車,需要按照設計圖,從起點終點開始搭建。

第八課《測試“過山車”》

1.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路線、快慢等來描述。

2.我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距離相同比時間;時間相同比距離。

三年級2單元《動物的一生》科學概念整理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複習資料(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複習資料)2

第一課《迎接蠶寶寶的到來》

1.蠶的一生從卵開始,蠶卵裡孕育着新生命。

2.蠶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水分和溫度。

3.蠶卵近似圓形,看上去比芝麻粒稍小。

4.蠶卵的顔色會根據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剛産下的蠶卵是淡黃色或黃色的,經過1~2天變成淡紅色、淺褐色,再經過3~4天變成灰綠色或紫黑色。

5.白色且上面有小孔的卵,是已經孵化出蟻蠶的卵殼。

6.從卵裡剛出來的蠶是蠶的幼蟲,樣子很小,黑色,叫蟻蠶。

第二課《認識其他動物的卵》

1.很多動物都要産卵,不同動物的卵形狀,大小不同,但是結構相同,受精的卵可以發育成小動物。

2.魚、蛙等動物的卵外部沒有硬殼,雞、蛇等動物的卵外部有硬殼。

3.雞卵包括卵殼、卵白、卵黃、氣室、胚等結構。

4.卵殼具有保護卵的作用;卵白為卵提供水分和營養物質;卵黃為卵孵化提供營養物質;氣室為卵孵化提供氧氣;胚盤發育成小動物,是動物生命的開端。

第三課《蠶長大了》

1.蠶的幼蟲生長過程中伴随着眠和6次蛻皮現象,其中蛹期蛻皮2次。

2.蠶的生長發育需要适宜的溫度、水分、氧氣和食物。

3.蠶的幼蟲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腹部有10個體節。

4.蠶的身體有口、眼、足、氣門等結構。氣門是蠶的呼吸器官。

5.蠶幼蟲(蠶寶寶)的生長變化情況為:身體由短變長、由細變粗,體色由黑色變成白色,身體表面由許多細毛變得光滑等。

6.蛻皮之前,蠶不吃食物,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像睡着一樣,這樣的現象叫做“眠”。

第四課《蠶變了新模樣》

1.蠶蛹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蠶化蛹後身體由黃色逐漸變為褐色,身體為紡錘形,蛹皮變硬,胸部長有盾片。

2.蠶繭橢圓形,較硬,具有保護蠶蛹的作用。

3.蠶要吐絲前,不怎麼吃葉子,身體開始發黃發亮,變短。

4.蠶吐絲時,蠶體頭胸昂起,口吐絲縷,頭部來回擺動尋找可以固定蠶絲的地方。

第五課《繭中鑽出了蠶蛾》

1.蠶蛾是蠶的成蟲,由蠶蛹發育來的。

2.昆蟲類動物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長有一對觸角、胸部長有兩對翅膀和三對足。蠶也是昆蟲。

3.雄蛾和雌蛾在形态上有所不同,雌蛾體大,觸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體小,觸角黑色,腹部狹長,翅大,爬行較快,翅膀振動快。

4.交尾、産卵是蠶繁殖後代的行為。

第六課《蠶的一生》

1.蠶的生長發育需要空氣、食物、充足的生活空間以及适宜的溫度、濕度。

2.蠶的一生大約經曆49~56天,其中蠶卵為2~5天,幼蟲為33~35天,蠶蛹為10~13天,蠶蛾為6~8天。

3.蠶的一生可以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生長變化順序為:卵→蟻蠶→吐絲結繭→蠶繭→蠶蛾→破繭而出→蠶蛾交尾→蠶蛾産卵。

4.昆蟲的發育形式分為:完全變态發育,不完全變态發育。菜粉蝶、蠶等屬于完全變态發育,蜻蜓等屬于不完全變态發育。

第七課《動物的繁殖》

1.生物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像蠶和雞這樣産卵繁殖後代的方式叫卵生,像貓狗這樣直接生下胎兒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2.蝙蝠是會飛的哺乳動物。大熊貓是一種珍稀哺乳動物。

第八課《動物的一生》

1.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

2.像狗那樣,胎生、身上長毛、吃媽媽奶汁長大的動物屬于哺乳動物。

3.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曆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生命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一個生命周期。

4.母雞将雞蛋放在身體下面開始孵蛋到小雞破殼而出需要大約21天;6個月左右雞長成成年雞,母雞開始産卵繁殖後代。

5.母狗懷胎兩個月左右,将會生出小狗;9~12個月後小狗發育成熟,開始繁殖後代。

6.我們出生後經曆了嬰兒→幼兒→青少年→成年→老年幾個主要階段;期間除了身體長高長大,外部形态特征沒有明顯的變化。

7.動物都需要繁殖後代,都要經曆由小變大的過程。

8.動物生長發育時,行為也會随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冬季來臨,大雁南飛,兔子換毛,蛇冬眠等。

三下《太陽、地球和月球》(第三單元科學概念|小學科學)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複習資料(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期末複習資料)3

第一課《仰望天空》

1.太陽是恒星,會發光發熱,給地球帶來了光和熱。

2.太陽和月球都是球體,都會運動,都是不透明的;但是它們的表面各不相同。

3.太陽距離地球遠,月球距離地球近,所以我們看上去它們差不多大。

4.太陽誕生之後,地球和月球相繼形成。它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已經有幾十億年了。

5.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當我們仰望天空時,白天時常會看到耀眼的太陽,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第二課《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1.太陽的運動引起了物體影子變化。

2.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會有規律地變化。

3.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變化是由長變短再變長。

4.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變化是由西向東變化。

5.日晷是利用陽光計量時間的工具。

第三課《影子的秘密》

1.光被物體阻擋,在屏(桌面、牆面等)上能形成影子。

2.物體的影子方向與光源的方向相反。

3.光源位置低,物體影子長;光源位置高,物體影子短。

4.物體離光源近,影子大;物體離光源遠,影子小。

5.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遮擋物、屏。

第四課《月相變化的規律》

1.我們看到的月球發亮部分的形狀叫月相。

2.在一個月内,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月相變化是從缺到圓,再從圓到缺變化。

3.上半月月相的亮面在右側,下半月月相亮面在左側。

第五課《月球—地球的衛星》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在地球上隻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2.月球的正面陰暗區域(月海盆地)多,亮面(山區高低)少;月球背面陰暗區域(月海盆地少,亮面(山區高低)多,環形山多。

3.月球表面有許多環形山,環形山可能是隕石撞擊形成的。

4.月球在很多方面影響着地球,如潮汐。

5.月球的年齡約45億年,直徑約3500千米,月球與地球的距離約38萬千米。

第六課《地球的形狀》

1.地球和太陽、月亮一樣,形狀都是球形。

2.在海邊,遠處駛來的船人們先看到桅杆,後看到船身;月食時,地球投到月球上的影子邊緣是圓弧形的。

3.麥哲倫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4.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第七課《地球—水的星球》

1.地球是一個液态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球,河流、海洋、湖泊、冰山、大氣中都有水。

2.地球表面有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

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很多,海洋約占三分之二。

4.我們可以用數格子的方法比較陸地和海洋的大小。

第八課《太陽、月球和地球》

1.太陽、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題顔色。

2.地球的資源十分豐富,顔色也是五彩缤紛。

3.和太陽、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樣的動植物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